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劳动力回流北上广!157城市去年人口减少,哪些区域仍能保持人口正增长?

来源:金融界 作者:AI君 2024-05-21 12:08:3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劳动力回流北上广!157城市去年人口减少,哪些区域仍能保持人口正增长?)

随着2024年年中的脚步日益临近,中国各城市的2023年常住人口数据陆续公布。在已公布数据的270个城市中,竟然有157个城市的人口出现了减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了208万人,标志着中国人口增长的拐点已经到来。

在众多城市中,重庆以21.91万人的人口减少量成为全国第一。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重庆在人口减少方面的“领先”,也揭示了这座城市在吸引和留住人口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重庆的人口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全国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与重庆自身的经济结构和收入水平有关。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凸显了重庆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方面的问题。

与重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在2023年实现了人口的全面反转,均呈现出正增长。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疫情影响的消退和经济活动的恢复。随着防疫措施的放开,人口开始重新流向这些经济发达、就业机会丰富的大城市。

2023年的人口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原本回流的人口,继续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浙江省、广东省和海南省等沿海地区的人口增量显著,而中部地区的人口则出现了集体减少,人口继续向经济更发达地区集中。

在人口增量的城市中,省会和首府城市表现突出。合肥、贵阳、郑州、杭州和成都等省会城市的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前列。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既得益于其产业的发展,也与其作为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有关。

与省会城市的人口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四线城市成为了人口减少的“主战场”。这些城市普遍面临着产业和经济发展滞后、人口流失严重的问题。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面对人口减少的挑战,各地正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吸引力;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吸引人口流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2023年经济回归正常轨道,一线城市服务业修复、用工需求回升使得劳动力大量回流北上广,部分地区人口重回负增长,但四川、安徽、湖北三省仍然保持人口净流入,展现出了强劲的人才吸附力。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湖北、安徽三省人口净流入量分别达到20.1万人、12.4万人、6.9万人。从细化的城市层面看,合肥的常住人口增速在各一线、新一线城市中居首,成都、武汉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速水平。

川鄂皖三地的一个共同特征为产业实力出色,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发展迅速,拥有极强的创新动能。

安徽和湖北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两省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领域有着前瞻布局和深厚积淀。

四川省三次产业的发展相对均衡,六大优势工业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均对经济增长贡献坚实支撑。2024年三地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预计将在未来的人口争夺战中持续保持优势地位。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AI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信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