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重磅消息!保险资管机构,收紧向个人投资者发售产品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4-05-24 11:0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重磅消息!保险资管机构,收紧向个人投资者发售产品)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监管部门前不久对部分保险资管机构进行窗口指导,强调聚焦主业,以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为核心,要求控制个人投资者投资保险资管产品的规模,并建议不新增发行面向个人客户的保险资管产品。据了解,相关保险资管公司已经在开始梳理个人业务。

2013年,原保监会放开保险资管机构发行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资管产品,此后保险资管产品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末,保险资管产品余额2.76万亿元,成为资管行业里独特的一支队伍。2020年3月,为对接资管新规,规范保险资管产品业务发展,统一保险资管产品监管标准,原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保险资管产品定位为私募产品,主要面向保险机构等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并首次规定保险资管产品的合格投资者包括符合条件的自然人。

根据规定,自然人需具有两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或者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人民币。这一规定使得保险资管产品从原先的To B属性转变为To B+C的双重属性。

保险资管产品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组合类产品和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产品。根据相关细则,针对个人客户的保险资管产品为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

根据要求,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代理销售机构向自然人投资者销售组合类产品,应当参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对同类产品的销售要求进行管理。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保险资管产品向自然人开放后,少数保险资管公司开展了相关业务,主要是满足系统内或者部分保险客户希望投资保险资管产品的需求。由于保险资管公司特有的长期价值投资风格,其产品受到一些稳健型客户的青睐。

也有不少保险资管机构曾积极调研个人业务,但最终止步。一家保险资管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保险资管公司长期面向机构投资者开展业务,在个人投资者方面的运营经验不多,个人业务与机构业务在管理体系、经营模式和能力禀赋要求上完全不同,差异太大。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整体而言,保险资管公司面向个人发售的保险资管产品规模不大,预估此次影响相对有限。

一位保险资管机构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多年来一直都是做机构业务,其中多是纯金融机构业务,对公理财都很少,服务个人投资者不是保险资管公司优势所在。当下资本市场波动加大,控制个人客户投资规模是有道理的。

此次要求也意味着保险资管产品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大门收紧,这与监管部门持续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主业的思路一脉相承。预期未来保险资管机构将进一步聚焦保险资金运用,个人业务将进一步收缩。

校对:李凌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