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期货周报 |贵金属冲高回落,黑色系偏强运行,生猪期货先涨后跌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期货周报 |贵金属冲高回落,黑色系偏强运行,生猪期货先涨后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 实习生 邹柳文 广州报道

周内(5月20日-5月24日),美联储偏鹰派言论,压低市场降息的信心,贵金属金、银价格高位回落。

就国内期货市场具体来看,能源化工板块,燃油周下跌0.38%、原油下跌2.92%;黑色系板块,铁矿石周上涨2.60%,焦煤上涨5.19%;基本金属板块,碳酸锂周上涨1.08%、沪镍下跌0.44%、沪铜下跌0.24%、沪锌上涨3.54%;贵金属板块,沪金下跌1.51%,沪银上涨5.14%;农产品板块,棕榈油周下跌0.65%、鸡蛋下跌0.82%、生猪下跌0.16%。

交易行情热点

热点一:黄金、白银直线跳水,有色金属全线杀跌

5月22日深夜,黄金、白银突然直线跳水。截至5月22日晚11点,COMEX黄金下跌31美元,跌幅为1.29%,报2394.7美元/盎司;COMEX白银跌幅为2.18%,报31.380美元/盎司。

上周还在上演逼空行情的纽约铜也大跌。 

紧跟外盘的步伐,晚间开盘,国内沪金、沪银也齐跌。截至发稿,跌幅分别为1.39%、2.01%。有色金属全线下挫。伦镍大跌超4%,伦铜、伦铝、伦锌均跌超2%。

消息面上,英国4月CPI数据强劲,交易员推迟降息预测。

英国国家统计局5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英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速为2.3%,虽然距离英国央行设定的2%通胀控制目标已经非常接近,但这一数据高于市场预期。

英国CPI数据公布后,交易员削减对英国央行6月份降息押注,预计英国央行2024年仅降息38个基点,交易员已不再完全定价英国央行今年将降息两次。

隔夜指数掉期显示,英国央行6月降息几率因英国CPI数据强劲而从周二的50%降至约18%,交易员已将英国央行首次降息时间完全定价至11月。

巴克莱取消了对英国央行6月首次降息的预期。同时,高盛也推迟了英国央行降息的时间表预测。高盛指出,英国4月份通胀数据降温程度不及预期,使6月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该行的经济学家现在认为,英国央行将在8月份开始降息,从而使央行有更多时间看到抑制物价方面取得的进展。

英国央行最近的评论显示,如果数据符合预期,将在夏季降息,“然而,强劲的4月CPI数据使得6月份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现在预计8月份首次降息,届时将会有另外两轮通胀和劳动力市场数据,我们预计这些数据将显示通胀重新取得进展”。

惠誉表示,全球通胀率正在下降,但顽固的服务业价格增长阻碍了其下降。

另外,美联储政策制定者最近的言论重申了在将美国通胀率降至2.0%的目标方面尚未取得足够的进展,因此没有必要降低利率。这一观点也打压了黄金和白银的价格。

5月22日晚,全球都在紧张等待美联储最近一次政策会议的会议纪要。分析师指出,如果会议纪要反映出政策制定者立场转向更强硬,金价预计将继续下跌。

并且,最近的澳洲联储(RBA)会议纪要显示,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官员已经讨论了加息的可能性,这也成为金银价格的利空消息。

热点二:金银铜价格联袂走强,沪银主力合约刷新纪录

贵金属金银及铜期货价格大涨的消息再度受到市场关注。5月20日,黄金、白银、铜(以下简称“金银铜”)主力期货合约纷纷上涨,其中,白银价格表现最为强势,截至当日收盘,沪银主力合约以8%的涨幅涨停,报收于8211元/千克,刷新了上市以来的历史纪录。

对于贵金属及铜的市场行情,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分析表示,一是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近期做多方向高度活跃,以美铜逼空为代表,带动白银创出新高,也刺激了金价;二是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增多;三是近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又有所升温。

白银方面,5月20日,白银价格持续走强。沪银期货主力合约开盘涨停,小幅震荡后守住涨停,当日报收于8211元/千克。伦敦白银现货价格升至32美元/盎司关口上方,续创11年来新高。

在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王旭看来,金银铜是具有金融属性的商品,其价格不仅仅受实际供需影响,还受到金融市场流动性和投资需求的驱动。

“在贵金属和铜市场,投资者可能会利用不同金属之间价格变动的差异进行套利交易。如果黄金快速上涨,而白银或铜的涨幅相对滞后,投资者可能会买入这些相对低估的金属,期待它们随后跟进上涨,以获取差价利润。这种操作也会促使金银铜价格呈现联动性。”王旭说。

对于近期铜价大涨,市场认为主要受地产政策和COMEX市场双重影响,预计后市铜价仍有上涨空间,但目前已虚高背离基本面。同时,在降息预期下及多重因素影响下,铜期货行情也带动了黄金和白银期货价格的上涨。

南华期货贵金属分析师夏莹莹表示,从宏观影响因素看,4月份CPI数据表明,美国通货膨胀有所放缓,美联储9月份降息预期重新升温。同时,国内推出超长期国债,对金融市场形成利好。此外,纽交所出现铜逼仓,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的做多情绪。

Wind资讯数据显示,全球商品市场中伦敦银现、COMEX白银、SHFE白银价格年涨幅均超30%,同时也跑赢黄金和铜的价格涨幅。

“从金银比价来看,黄金价格已经来到历史高位,可能会导致投资者转向白银市场。”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除此之外,伴随着美国CPI增速放缓,市场对于后续降息预期有所加强,降息预期会导致实际利率下降,有助于提高白银吸引力;而在光伏组件排产和AI相关的电子制造过程中,白银需求用量增加,从而导致供需缺口扩大,也利于提振银价。

对于后市白银行情的演绎,王旭表示,银价将持续受到金价上涨影响,“白银虽然在工业需求上仍不明朗,但是短期看,只要国际黄金继续收储,则白银的行情也会随着金价上涨而持续。”

行业政策要闻

要闻一:欧洲央行频频暗示6月降息

就在美联储连连放“鹰”之时,欧央行近期多次暗示6月将首次降息,或将成为继瑞典央行后,又一家抢在美联储之前就开启降息周期的央行。

稍早,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暗示,由于消费者价格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已经基本得到遏制,下个月可能会降息。

她称,如果我们收到的数据继续增强我们的信心,即数据显示,我们将在中期实现2%的通胀,那么我们在6月6日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很大。她进一步表示,“我非常有信心,我们已经控制住了通胀。我们对明年和后年的预测即使没有达到目标,也非常接近目标”。

紧随其后,欧洲央行管委、法国央行行长维勒鲁瓦(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也表示,欧洲央行仍然相信通胀已经缓解到可以在6月降息的程度,市场不应过度解读薪资数据。

周四(5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的工资在2024年初没有放缓,这为价格上涨肯定会回落的预期敲响了警钟。对此,维勒鲁瓦表示,这更像一次性事件,因为“德国是个例外”,而其他欧元区国家的工资增速明显放缓。“我们不应过度解读,我们对去通胀过程保持信心。”他称,“随着我们对通胀方面的信心增强,除非出现意外,我们很可能会在下次会议上首次降息”。

欧洲央行副行长德金多斯 (Luis de Guindos)同样表示,下个月降息25个基点在当前情况下看似合理。他强调,对六月的会议决策,欧洲央行将保持高度透明,并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来支持这一降息决定。

事实上,欧央行并非首家抢跑美联储的发达国家央行。此前,瑞士央行、瑞典央行均已纷纷先行降息。对此,高盛分析师科西莫(Cosimo Codacci-Pisanelli)分析称,回顾过去9次降息周期,8次由美联储主导,欧洲地区央行通常会选择跟随美联储的脚步,因为抢先降息可能会削弱本国货币,推高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使得通胀出现反弹风险。但此次欧洲的情况有所不同,长期高利率使得各国经济前景更为疲软,欧洲各国有理由相信通胀已经得到控制,如果他们继续选择等待美联储,或许会使经济增速进一步承压。

不过,欧央行拒绝对特定的后续利率路径做出承诺。“我们必须依赖数据,”拉加德称,“这是管委会所有成员共同做出的集体决定,很难规定或预测第一次降息后的路径。”

德金多斯也表示,当前经济环境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关于降息的总次数和具体幅度尚未做出最终决定。

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私营部门商业活动达到一年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该地区的经济反弹正在站稳脚跟。欧元区5月综合PMI升至52.3,超出分析师预期,并连续第三个月超过50的荣枯线。

为此,货币市场也已削减了对欧洲央行降息幅度的押注,预计欧洲央行年内降息幅度为60个基点左右,相当于两次降息25个基点;预计年内降息三次的概率为40%,而就在上周,市场几乎完全定价欧洲央行将在年内降息三次。

荷兰银行的首席投资官布切尔(Christophe Boucher)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随着大西洋两岸的经济增长开始趋于平衡,欧洲央行后续利率路径将向美联储靠拢。也就是说,欧洲央行很有可能在6月初的下次会议上降息,但鉴于欧元区经济活动更为活跃,它可能更愿意在7月保持利率不变。

要闻二: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夯实市场长期稳定基础

为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证监会5月24日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

《减持管理办法》意在解决减持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保留了大股东减持预披露要求、“爬行”减持即每三个月的减持比例限制、首发前股份的减持比例限制等实践中运行较为成熟的核心条款,进一步规范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减持行为,全面封堵可能存在的规则漏洞,严格防范各类“绕道减持”行为。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史上最严减持新规,《减持管理办法》的发布将会降低市场大规模抛售风险,夯实市场长期稳定基础。

股东减持牵涉利益主体多元,投资者关注度高,关系市场秩序和公平性,因此,完善减持制度意义重大。本次调整后,减持制度有两大鲜明特点。

一是《减持管理办法》首次以规章的形式亮相,法律位阶提升,权威性、约束力增强,市场预期更加明确。

二是减持规则体系更加清晰有层次。证监会层面,规章作为基本要求和一般规定;本次同步修订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以及本次未修改的创投反向挂钩规定,作为特别规定,共同构成了“1+2”的制度架构。交易所层面,减持指引和询价转让指引也同步做了修改,与证监会规定做了衔接,整合了之前问答内容,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要求。

随着减持制度日益完善,“绕道减持”的可能性不断降低,针对去年市场出现的技术性离婚减持、转融通式减持等新问题,证监会及时出手、堵住漏洞。在此基础上,《减持管理办法》从股东身份、交易方式、各类工具等角度对可能存在的“绕道”做了系统梳理,做了全面规范。

从交易方式的角度看,《减持管理办法》在前期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严。一是对协议转让,要求协议受让方锁定六个月,大股东如通过协议转让后丧失大股东身份还应当在六个月内继续遵守限制。二是对司法强制执行、质押违约处置等,回归本质,类比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适用规则,将约定购回式交易类比质押违约处置执行。三是对赠与、可交债换股、认购或申购ETF等特殊的减持方式,提出应当遵守减持规则的原则性要求。

从各类工具的角度看,《减持管理办法》针对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开展衍生品交易等新型手段,全面予以规范:一是明确大股东不得融券卖出本公司股份,保障中小投资者交易公平性;二是明确不得开展以本公司股票为合约标的物的衍生品交易,防范借用衍生品变相实现减持;三是明确股份在限制转让期限内或者存在不得减持情形的,股东不得进行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防止规避持有期限限制;四是要求股东获得有限制转让期限的股份前,需先行了结已有融券合约,避免通过提前布局绕开限制。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总的来看,在《减持管理办法》出台后,A股市场生态将发生积极变化,引导上市公司管理层更加专注于公司长期发展,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引导形成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夯实市场长期稳定基础。

展望后市表现

能源化工板块

原油:俄罗斯4月产量超出OPEC+配额利空油价,目前市场重点关注六月OPEC+部长级会议上减产政策是否会继续延长。需求端来看,IEA下调了对今年石油增长的预测,但同时中国原油进口增长,随着美国驾车旅行旺季的到来,需求或有望得到提振。库存端,本周EIA原油库存超预期增加,油价难有向上驱动。宏观方面,美联储态度偏鹰,降息预期有所降低。综合来看,预计油价下周仍维持震荡走势。(和合期货) 

黑色系板块

铁矿石: 产业层面,近期铁矿现实供需基本面中性偏弱。供给端,海外主流矿发运环比回升,非主流发运贡献较大同比增量,帮助港口库存快速累积;需求端,下游钢厂高炉复产相对谨慎,铁水产量近期已基本完成筑底。现实供需基本面虽显宽松,但当前宏观预期支撑依然较强。近期国内再度出台地产刺激政策,近日财政部也发布超长期特别国债相关发行安排,这对于黑色下游的地产和基建等终端板块的需求预期形成有效支撑,矿价短期或延续高位震荡态势。(国泰君安期货)

有色金属板块

沪锌:基本面上,矿端供应扰动不断,矿端紧缺情况暂时并未得到缓解,国内外锌精矿加工费接连下跌至历史低位,冶炼厂利润倒挂或有扩大,支撑锌价。下游消费上看,上周锌价维持上涨,破近期高位,锌产业链下游消费板块原料采买积极性再度受到打击,原料成本上升,下游订单情况未得到改善,利润再度压缩,叠加消费淡季,压铸锌合金开工率降幅最大,同时镀锌方面还受到部分地区环保督察,预计后续开工率仍将偏弱,多空交织,震荡为主。(瑞达期货) 

农产品板块

鸡蛋:当周鸡蛋主产区价格强势上涨。产区出货节奏偏快,各环节库存压力不大,叠加市场情绪推动,蛋价强势上涨,当前随着蛋价连续上涨,终端对高价货源略存抵触,下游贸易商避险情绪增加,拿货情绪较为谨慎,多以销定采为主。本周主产区鸡蛋均价为3.97元/斤,较节前相比上涨11%;主销区鸡蛋当周均价为4.26元/斤,较上周均价增加10%。周内受市场情绪带动,销区市场接货积极性普遍偏高,随着蛋价不断攀升,终端对高价有所抵触,同时下游市场恐跌价情绪增加,多按需补货为主。本阶段栏内可淘鸡数量有限,且周内鸡蛋价格持续性大幅上涨,养殖盈利好转,养殖端出栏情绪下降,淘汰鸡出栏量减少,受此影响本周淘汰鸡价格有所上涨,当周全国主产区淘鸡价格为4.8元/斤,较节前淘鸡价格相比上涨0.29元/斤。(银河期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