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影行业复苏在望,暑期档或成突破风口)
2023年电影市场凛冬已过,春天已然降临。随着春节档、清明档、五一档等重要档期的陆续过去,电影市场展现出了强劲的复苏态势。这不仅体现在观影人次的持续增长,同时也反映在电影供给端剧本备案数量的回暖。这一切,都预示着今年暑期档有望继续向好,成为电影行业全面复苏的关键窗口期。
观影需求韧性十足,重要档期人次节节攀升
尽管疫情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但观众的观影热情似乎从未退却。春节档观影人次达到1.63亿,创下历史新高;若从除夕到初六的完全可比口径来看,今年春节档的观影人次也达到了1.30亿,同比增长0.8%,仅次于2019年的1.32亿,位列历史第四。而清明档和五一档的表现同样亮眼,分别以2,107.3万和3,778.2万的观影人次,位列各自档期的历史第二位。由此可见,电影作为传统线下娱乐活动,其整体需求具有较强的刚性。只要有优质影片上映,观众就会用脚投票,这为电影市场的恢复奠定了坚实的需求基础。
电影供给回暖在即,中外合拍数量近乎翻番
与需求端的强劲表现相呼应,电影供给端同样展现出了恢复的曙光。2023年共有3,009部电影剧本获得备案,这是自2020年以来首次突破3,000部。其中,故事片备案数量达到2,440部,与2020年和2021年基本持平。更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中外合拍影片的立项数量达到77部,较2020-2022年间大幅增长,已经非常接近2019年的79部。中外合拍影片代表着更高的制作成本和更好的品质,数量的提升意味着电影公司对未来市场的信心正在增强。随着更多优质影片的推出,必将为观众带来更多观影选择,推动电影消费进一步升级。
在强劲的观影需求和回暖的电影供给的共同作用下,2023年暑期档有望成为电影行业全面复苏的关键窗口期。一方面,暑期档历来是电影消费的高峰期,多年积累的观影习惯将得到充分释放;另一方面,据悉今年暑期档已经储备了众多类型多样、题材各异的优质影片。在内容、卡司、制作等多方面的加持下,暑期档票房有望再创新高,为电影行业注入更多活力。经历了漫长的寒冬,电影行业终于迎来了复苏的曙光。在供给和需求的共同发力下,中国电影必将重焕光彩,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