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雄帖:阿斯利康诚邀合作伙伴,共创肿瘤慢病时代)
癌症是中国乃至全球最沉重的疾病治疗负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最新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双双高居全球首位,分别达457万、300万[1]。
让癌症变成可控制的慢性病已成为医药行业的共同追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战略目标[2]。全球众多制药公司都在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阿斯利康:
潜心推动肿瘤治疗变革
在肿瘤领域,阿斯利康已经潜心耕耘数十载,其开发的多款药物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经典方案,持续填补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诸多空白。
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新一代HER2 ADC德曲妥珠单抗(第一三共共同开发)、PD-L1(度伐利尤单抗)+CTLA4(Tremelimumab)领衔的"双免疫”组合、新型BTK抑制剂阿可替尼等药物的临床拓展,从不同的方向实现药效提升、安全性改良、远期生存结局改善的目的,进一步满足患者临床需求,共同推动实现“让肿瘤成为慢性可控疾病”的愿景。
未来方向:联合治疗
将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肿瘤是一类复杂疾病,单一治疗药物或方案通常难以实现最佳治疗目标。一些不同治疗药物或策略的组合,无论是在临床试验上还是在真实世界治疗实践中,都带来了令人兴奋的临床获益。随着各种创新技术手段和治疗药物的涌现,联合治疗也被认为是肿瘤临床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多种肿瘤临床上的精准治疗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阿斯利康正在推动奥希替尼、德曲妥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阿可替尼进行多项临床研究,以探索联合疗法是否可以提高疗效,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新药管线不断丰富,阿斯利康也期待通过支持开展「奥希替尼」、「德曲妥珠单抗(与第一三共联合开展)」、「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阿可替尼」的联合治疗临床研究与本土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
关键成果:已经与
5家本土公司达成深度合作
自启动“肺癌靶向联合科研合作专项”以来,阿斯利康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已有超过10家本土制药公司提出申请,目前已达成与石药集团、晨泰医药和勤浩生物三家本土药企的创新合作,包括一项联合治疗的注册研究以及两项新机制药物联合探索研究,探索为奥希替尼耐药提供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探索提升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疗效,从而让更多的肺癌患者获益。
在肝胆肿瘤领域,阿斯利康已经与智康弘义达成合作协议,探索度伐利尤单抗联合BC3402用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的Ⅰ/Ⅱ期研究,探索为肝癌患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在血液肿瘤领域,阿斯利康与亚盛医药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阿可替尼联合APG-2575治疗初治CLL/SLL的注册Ⅲ期临床研究。
如何申请:
3点要求+3个步骤
为了进一步让多种肿瘤成为慢性可控病,阿斯利康计划继续向合作伙伴提供其肺癌靶向药奥希替尼、靶向HER2 ADC德曲妥珠单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Tremelimumab和度伐利尤单抗)、血液肿瘤靶向药阿可替尼以支持其开展临床研究。
申请要求
1.企业具有创新分子(小分子或大分子)、创新靶点或创新技术;
2.产品作用机制明确
3.产权/专利清晰。
申请步骤
1.有意愿的中国制药企业提出合作需求,并提供研究计划及必要的支持数据;
2.阿斯利康团队评估可行后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3.临床研究的开展由中国制药企业实施。
联系方式
肺癌:
ChinaLCPartnership@AstraZeneca.com
德曲妥珠单抗泛肿瘤:
ChinaEnhertuPartnership@astrazeneca.com
肝胆肿瘤:
ChinaHBCPartnership@AstraZeneca.com
血液肿瘤:
ChinaHEMAPartnership@astrazeneca.com
参考资料:
[1]https://www.iarc.fr/faq/latest-global-cancer-data-2020-qa/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https://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016-10-25.
(注:奥希替尼并未获批与任何药物联合使用或用于EGFR罕见突变的治疗方案;德曲妥珠单抗尚未获批与任何药物联合使用或用于泛癌种的治疗方案, 申请方案需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团队联合评估; 除与化疗联合用于不可切除胆道癌一线治疗外,度伐利尤单抗在中国尚未获批与任何药物联合使用或单药用于肝胆肿瘤治疗方案;Tremelimumab在中国尚未获批上市;阿可替尼也未获批与任何药物联合使用或用于除MCL及CLL外的淋巴瘤治疗方案,阿斯利康不推荐任何未被批准的药品使用。本文由阿斯利康医学部发布,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药企相关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
CN-13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