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港版淡马锡”首单投给了 “港产AI独角兽”思谋集团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港版淡马锡”首单投给了 “港产AI独角兽”思谋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石恩泽 香港报道

在抢夺AI独角兽上,香港特区政府又出了新招。

6月12日,香港投资管理公司(简称“港投公司”、HKIC)与思谋集团(简称“思谋”)在香港进行战略合作签约。

这是港投公司自2022年成立后签署的第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据悉,港投公司是香港特首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宣布设立,被称为 “港版淡马锡”, 初始管理规模为620亿港元,由香港特区政府全资拥有。

在签约仪式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透过视频致辞时说,对于以投资驱动科创生态发展的香港而言,今天签署第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

而这也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合作。港投公司能用丰富投资经验和广阔网络,为思谋撬动世界资源。而思谋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卓越技术和创新能力,则能为香港产业升级注入新鲜血液。

同时,作为港投对外官宣的第一家企业,思谋亦做出了三个有“份量”的承诺:一是在香港创立首个人工智能研究院,着力培养香港年轻人才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二是将投入资源提升香港的算力水平;三是,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香港作为上市地。

而这也将让思谋与香港的高质量发展“绑实”。本次签约仪式得到特区政府力撑,行政长官李家超通过视频发表致辞,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亲身到场见证签约并发表主旨演讲。陈茂波表示,港投公司今次与思谋的合作,将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让公司更深绑实香港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升级是一个香港不得不参加的长跑,也是一个不能输的游戏。

港投首单的份量和厚望

在科创生态发展上,香港的思路是以投资驱动发展。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家齐在发言中称,港投公司肩负双重使命:“我们透过投资,一方面争取合理的财务回报;更重要的是,用好资本引导生态和杠杆其他资源的力量,助力香港重点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和激活”。

在资金方面,“港版淡马锡”也是实力雄厚,其初始管理规模为620亿港元,整合和管理四大政府投资基金:香港增长投资组合(22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50亿港元)和共同投资基金(300亿港元),主要选定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高端制造业这四个赛道。

而被港投公司看重的企业,不仅能获得资金上的支持,还将借助港投公司的网络和资源,吸引世界的关注。

陈家齐表示,选对项目、选对伙伴,只是第一步。港投公司会持续投入资源,将项目做实、做深。“我们的资源不仅是资金。”对于优秀的被投企业和团队,他们所看重的,是港投公司的网络、影响力和所能发挥的群聚效应。群聚效应不仅是地域上的,从本地、内地到海外;亦涵盖跨界别,从市场、学术和研究到产业;在资金层面,亦包括了主权基金和其他长线投资者。同时,这还可以带来很大的杠杆作用,造就更大的发展可能性,包括助力企业在技术科研层面的突破、应用场景多样化的探索、新投资者资金的引入,以及跨界别策略伙伴的结盟。

然而,在合作的项目和企业上,港投公司有着严谨的要求。首先,港投公司看重链主型企业。换言之,聚焦具备前沿技术、优秀团队、发展潜力的项目,培育造就产业链龙头企业,并助力其发挥头部效应。

其次,必须持续参与并且积极贡献香港的创科生态圈、人才培养和产业协作。陈家齐指出, “我们今次与思谋集团的战略合作,有不少有份量的承诺,包括在贾老师(创始人贾佳亚教授)的领导下,在香港创立首个人工智能研究院,着力培养香港年轻人才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思谋集团亦会优先考虑以香港作为上市地;集团亦会投入资源提升在香港的算力水平等等。”

李家超亦在致辞中表示:“今次签订的合作覆盖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链、人才培养、提升香港算力水平等,将推进大模型创新在大湾区更广泛应用,更将创立香港首个人工智能研究院,意义重大。”

具体投资额度和协议细则,陈家齐现场表示,基于商业条款、市场敏感性和科技发展策略性的考虑,将不公布每一项投资和战略合作安排的细节。

以人工智能打响“抢企业”第一枪

在首选的人工智能赛道上,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全方位倾注资源。

在资金投入上,香港特区政府在2023-2024年度预算案中就提及要拨款30亿港元,用于加强AI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

目前香港已建立了14个跨行业的AI研究实验室,并有三所大学进入U.S. News 2023全球AI顶尖高级院校前30名。此外,特区政府还将设立专门的数字政策办公室,加快推动政府服务数码化。

在拉动AI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算力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孙东曾对外表示,到2030年,香港要达到至少15000P的算力。算下来,未来两三年香港要迅速构建不低于5000P的算力设施。这无疑需要多方助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近期商汤科技也正在与香港特区政府探讨共建算力中心之事。

在数据和应用场景方面,陈家齐表示,数据和应用正是在国家支持下香港的独特优势,未来港投公司将积极参与布局。

但这还只是港投公司打响的“抢企业”第一枪,港投公司正在进一步提速提量覆盖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在公司积累方面,陈家齐表示,过往密集式和大范围的工作铺垫,已为港投团队建立了数据库、项目库,网罗了不少优质的项目和伙伴,当中部分已进入深度磋商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产投思路借鉴了深圳。在设立之初,香港投资推广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在采访中提到,港投公司参考了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投早投小”以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

同时,在模式上,香港也参考了“深圳创投日”每月围绕一个主题的模式。6月份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AI LLM的研发和应用;7月主题聚焦有关生命科技的主题,在诊断、仪器、药物等方面布局;8月则是新能源科技。

“我们会瞄准核心的环节,争取创占先机,结合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汇聚人才和资本,结合产业和场景,带动整个链条优化布局,创造更大的价值。”陈家齐说。

而香港科创生态的发展,也将巩固香港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现场发言中的数据,目前本港股市里,有约11%是新经济公司,它们的市值合共超过7.5万亿港元,占股市总市值约24%。

“也许当前港股估值仍然面对压力,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工业4.0的阶段,大家看到越来越多人工智能企业迅速发展,甚至有不少突破,市场的注意力早晚会回来,估值亦然。不少资金正在物色极具潜力的范畴。我们鼓励更多像思谋一样的初创企业考虑香港作为上市地,亦为我们证券市场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动力。”陈茂波说。

仅18个月就跻身独角兽的思谋

承载着如此厚望的思谋,可谓是香港教授创业的成功代表。

此前在思谋创始人贾佳亚身上,有两个最显著的标签——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香港科技界创业者。

作为教授,在超过20年的研究生涯里,贾佳亚发表顶级论文200多篇,引用量超60000次,多次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Elsevier Data Repository)《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在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在拿下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之后,2017年,贾佳亚加盟腾讯优图实验室,为其后续在机器视觉上创业埋下不解之缘。

2019年,贾佳亚在香港科学园成立思谋科技,开始了他香港科技界创业者的旅程。在创业方向上,贾佳亚选择做高端工业,而非更简单上手的影视娱乐业。而这一切源于“批评”。

贾佳亚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以前我带过很多团队,也在大企业干过,参与过很多项目,包括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在很多领域我们得到的都是赞扬,但唯独在工业这一块,得到的更多是批评。” 

挨骂越多,越让贾佳亚反思,AI这个东西是产业真正所需。

贾佳亚在此次签约仪式发言中也提到,现代化社会离不开工业发展。回顾近代科技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制造出能源及动力,属于马力经济,直至信息工业革命,世界开始进入工业3.0的“算力经济”,而如今所谓的“工业4.0”就是以算法、深度学习及视觉技术为核心,令制造业由“低端”进化为“高端”,令工业成为高科技和生产力的交叉点。

为真正实现工业4.0,贾佳亚将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智能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等前沿技术引入传统工业化赛道。这个前瞻性布局,让思谋仅18个月就成为智能制造行业成长最快的独角兽。

历经3年疫情沉淀,思谋厚积薄发,陆续发布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IndustryGPT、极具创新性的开源大模型Mini-Gemini、首个工业大模型开发与应用Smore LrMo、高通用的工业智能云平台ViMo、智能读码器及传感器家族、面向不同行业的智能检测一体机等AI智造产品矩阵。相关产品涵盖消费电子、汽车、食品、医药、新能源、精密制造等多个行业,服务Apple、Tesla、Carl Zeiss、比亚迪、立讯等超过50间全球龙头客户。

在签约仪式现场,思谋也分享了最新技术成果IndustryGPT 2.0版本。相较于1.0版本,IndustryGPT 2.0新推出的多模态智能体功能与智能工业云平台SMore ViMo协同,能自主完成算法方案创建、模型高效训练和迭代优化,整个过程更加智能,结果更优异,同时操作交互非常简便与自然。同时,多模态对话功能令影像理解和描述等互动过程无缝衔接,沟通更直接,回应更高效。此外,IndustryGPT 2.0还能够驱动机械臂执行复杂任务,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推向一个新高度。

与此同时,思谋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已在深圳、北京、上海、苏州、日本东京,新加坡等地设立研发、生产和商务中心,同时在东南亚同欧洲等地建立了代表处及合作伙伴网络,服务国际客户近300间。

至于思谋何时上市,贾佳亚在现场回应媒体称,目前正在等待市场复苏,同时也正在将企业调整到最有利于投资人获利的状态,届时将择机上市。

“与港投公司战略合作,是思谋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思谋发展的新起点。未来我们还将以高科技升级‘香港制造’,积极拥抱‘智能爆发’的大模型时代。”贾佳亚说。未来贾佳亚身上或将添上“香港工业智能教父”的新标签。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