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普华永道丢单超6.38亿,谁是最大受益者?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普华永道丢单超6.38亿,谁是最大受益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 实习记者芦子衿 深圳报道  普华永道的“丢单”潮,愈演愈烈。

6月11日晚间,中国人寿公告,公司拟聘任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担任2024年度境内审计师,同时聘任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担任2024年度香港审计师。

此前,中国人寿2023年度境内审计师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审计师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均为普华永道系机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2日,普华永道在境内公开丢失的审计大单已经超过33单,其中,22家企业弃聘普华永道改聘其他会计所、5家企业弃聘普华永道、6家招商系公司放弃改聘普华永道。剔除未公布审计费用的招商局集团,剩余32家企业2023年审计费用合计超过6.38亿元。

谁,会是此次普华永道丢单风波的最大受益者?谁,又可能受此拖累?

安永捡漏最多

从解约情况上看,普华永道丢单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其A股年度审计项目数量的20%,并且不少是大型上市公司。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32家公布了审计费用的弃聘企业中,有11家去年的审计费用超过千万元。

其中,中国银行无疑是金额最大的一笔,根据中国银行公告,2023年,中国银行的审计费用高达1.93亿元。包括海外分行及子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专业服务费,此外还有非审计业务费用1478.6万元,这也是去年普华永道A股年度审计项目中合作金额最大的一单。

在与普华永道解约后,截至目前,中国银行还未公布新的“签收对象”。

不过,金额紧随其后的中国人寿已经确定了新目标,2023年其支付给普华永道的报酬为6473万元。接手中国人寿2024年审计服务的是普华永道的老对手安永,但目前支付费用尚未确定,将根据安永实际提供的审计服务厘定。

从接盘数量上来看,安永或将成为此次普华永道风波的“最大受益者”。

截至目前,前述33家企业中,27家已经确定了新的审计机构,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另外三家拿下大部分份额。

其中,安永拿下8单(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信达、迈瑞医疗、都市丽人、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毕马威紧随其后,拿下7单(中国太平、招商局集团、招商蛇口、招商积余、招商轮船、中集集团、中集车辆),德勤华永拿下6单(中国中铁、上海医药、青岛啤酒、宁波港、广深铁路、宁波远洋)。

立信(沪硅产业)、天健(中铁工业)、信永中和(青岛港)、致同(粤电力A)、中兴华(北辰实业)和大信(创业环保)也分得一杯羹,分别拿下1单。

如果以2023年审计费用作为参考,剔除没公布费用的招商局集团,安永也是当前的最大赢家——8单项目2023年审计费用合计1.68亿元;毕马威6单项目2023年审计费用合计9578万元;德勤华永6单项目2023年审计费用合计8384.5万元。

2024年,前述企业的审计费用有升有降。

其中,大部分企业的审计费用下降,如中国中铁审计费从2023年的3710万元降为2024年的2500万元;广深铁路审计费用从2023年的556.5万元降为300万元;迈瑞医疗2024年度支付给安永的费用为538万元,较2023年度服务费用也减少了62万元。

但也有少部分如中国人保、招商轮船等的审计费用略有上升——中国人保审计费用从2023年的4094万元略增为2024年的4118万元;招商轮船的审计费用原为380万元,在更换为毕马威后,审计费用升为405万元。

8家拟IPO企业或受影响

随着普华永道的丢失项目被对手相继“分食”,行业竞争格局或将发生变化。

Wind数据显示,2023年普华永道在A股年报审计客户数共106家,当期获得的审计费用共计已超8亿元。2023年,普华永道在境内的机构主体——普华永道(中天)合计实现收入71.37亿元,位居各大会计师事务所之首。

而安永在境内的机构主体安永华明2023年度业务总收入59.55亿元,2023年度A股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客户共计145家,收费总额9.50亿元。毕马威华振、德勤华永2023年收入分别为41.25亿元、40.75亿元。

有接近普华永道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其他三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已经针对普华永道丢失的项目展开定向招聘,“前一段时间,朋友圈有猎头招审计,特地点明要负责过中集、招商局等项目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证监会依法对某地产公司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强调正在推进对相关中介机构的调查。

部分市场人士猜测,待监管机构对普华永道等相关中介机构的责任认定出炉,或还有更多项目受到影响。其中,聘用普华永道作为审计机构的拟IPO企业,或将受到波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沪深北三个交易所IPO排队企业中,有8家公司聘用了普华永道,2家企业目前已经处于注册生效阶段,1家提交注册,1家已问询,4家中止审核。

注册生效的项目中,珂玛科技的IPO申请于2022年6月29日获创业板受理,2024年4月25日收到证监会的批文,拟募资9亿元,其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小方制药则申报在沪市主板上市,2023年3月3日获受理,2023年12月14日收到证监会的批文,拟募资规模为8.32亿元,保荐机构为国信证券。

提交注册的屹唐股份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所需晶圆加工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科创板IPO申请在2021年6月25日获得受理,2021年9月17日即提交注册,距今已经超过两年半的时间。在IPO“卡壳”的情况下,屹唐股份又“踩雷”了普华永道。

6月1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了屹唐股份,了解普华永道是否会对其IPO进程造成影响,接线人员表示:“拒绝透露,可查看网上披露的公告。”

此外,拟申报沪市主板上市的渤海证券接线人员则向记者回应称:“不太了解具体情况。”

“如果不是非常重大的变故,拟IPO企业是不会更换审计机构的,因为更换审计机构之后,各种项目交接耗时耗力,对于拟IPO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目前普华永道的调查结果还没出来,以往市场上也有中介机构被暂停相关业务,企业采取换所或者中止审核,重新核查的情况,会耽误一些时间。”华南一家资深的券商保荐代表人说道。

按照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相关规定,当IPO企业因为审计机构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而中止审核后,如果拟IPO企业要“换所”,新的审计机构应当自中止审核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尽职调查,重新出具相关文件,并对原审计机构出具的文件进行复核,出具复核意见,对差异情况作出说明;如果不更换,原有审计机构应当出具复核报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集集团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