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高端智能化落后、B端业务不稳定,美的会成为下一个通用电气吗?

来源:博望财经 2024-05-13 10:37: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高端智能化落后、B端业务不稳定,美的会成为下一个通用电气吗?)


文|宁成缺

来源|博望财经

美的集团又有资本大动作。

近日,美的集团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文件,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及美银证券。而根据美的集团此前发布的公告,公司拟在H股发行不超过10%的股份,以目前公司5014亿元的市值计算,美的集团10%的股权价值在500亿元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上市尝试并非美的集团的首次。去年10月24日,美的曾尝试在港交所挂牌,但并未成功。作为已在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美的为何还要再度寻求港股上市?

在积极寻求资本扩张的同时,美的集团也面临着智能家居业务的增长势头放缓,海外代工业务占比大,毛利率水平偏低,以及业务转型尚未取得明显成效等等挑战。

在2021年巅峰的时期,美的总市值高达7539.96亿元,可到如今只有5000亿出头,这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美的集团多元化战略的审慎态度。

01

美的B端业务如何了?

此番二次赴港,美的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

2024年一季度,美的实现营收1061亿元,同比增长10.22%;归母净利润90亿元,同比增长11.91%。此前美的集团发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则显示,其年营收实现3737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归母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14%。

从业务板块来看,美的业务分为智能家居业务(To C家电)和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To B)两大板块。

其中,智能家居业务主要包含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及其他家电,而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以及其他业务。

众所周知,美的集团一直想要摆脱家电企业的标签,蜕变为一个综合性的科技巨头,所以美的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向B端转型。为此,美的集团数年如一日的买买买,先后收购日本东芝、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意大利克莱沃、尤里卡、以色列高创、菱王电梯等多家公司,并将其合并入To B业务板块。

那么美的B端业务做得如何呢?

2023年财报显示,美的To B业务共计收入849亿元,总收入占比为26.2,跟家电主业务相比,这一业务的占比还是较小。

其中,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收入为279亿元,增速29%;机器人与自动化实现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12%;智能建筑科技实现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14%。

这三业务收入增速超两位数,看起来还可以对不对?但这些To B新业务的表现也不够稳定。

最新一季报中,这三大业务收入增速开始放缓或同比下降。2024年一季度,除开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23%;智能楼宇科技业务收入82亿元,同比仅增长6%;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收入67亿元,同比下降12%。

美的集团方面称,“智能楼宇科技报告期收入增速放缓,主要受部分国家热泵补贴政策变化及欧洲天然气价格下降影响;机器人与自动化报告期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国内汽车厂商新扩产能计划暂缓和海外汽车厂商产品策略调整影响。”

可见,美的To B业务仍在早期,美的想要以此向资本证明自己是一家全球性的科技企业,底气显然还不足。另外,B端赛道依旧竞争激烈,格力、海尔、海信、TCL等品牌纷纷入局,美的集团的竞争力并不强。

02

“家电”仍是主营业务,但增速放缓

从收入结构来看,智能家居(To C家电)是公司的主要业务。2023年,美的集团智能家居业务的营收超2400亿元,营收占比高达65.9%。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照2023年销量及收入计算,美的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销量约占全球的7.9%。公司的家用空调、洗衣机、冰箱产品的销量均位居全球前三名。

但千亿营收背后,美的“基本盘”的家电业务收入增速却开始放缓。据美的最新递交的招股书显示,以上业务最近三年的增速分别13%、-1%与5%,已经连续三年低于整体增长的20%、1%与8%。

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家电销量情况也受到巨大影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家电市场的销售量从2017年的28.86亿台增至2023年的30.67亿台,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0%,增长略显颓势。

家电市场渐入存量时代的同时,行业内竞争异常激烈。除了格力、海尔等传统家电厂商,中国家电还迎来一波新玩家。

不仅有科沃斯、石头科技等专注细分家电品类的新势力,还有华为、小米等专门孵化智能家电品牌的科技或互联网巨头,美的集团的处境不妙。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集团上市不是为了钱。截至2023年年末,其持有的货币资金余额约为816.7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16.80%。而公司短期借款余额约为88.1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为144.58亿元。

对于募资用途时,美的集团表示“将用于全球科技研发、智能家居、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等方面。”虽然国内账面上不差钱,但对于美的集团来说,港股市场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和更广泛的投资者参与股权投资,这或将给美的提供更多机遇和资源支持。

03

美的“大而不强”症结明显:高端化、智能化落后

一直以来,美的集团的品牌形象常被认为“大而不强”,缺乏明确的品牌标签。与格力的空调和海尔的冰箱相比,美的没有明显的代表性产品。

在家电行业上升期,美的依靠“走量”和“全面”策略并无问题,但随着行业转向存量市场,智能化和高端化成为避免内卷化的关键出路。遗憾的是,美的在这两方面的发展都显得滞后。

在高端化方面,美的旗下有东芝家电和COLMO两大高端品牌,东芝家电是2016年从日本东芝集团手中收购的,稍微有些存在感,但业绩并不突出,与博世、西门子、松下等国外家电品牌有很大差距。而COLMO就更鲜为人知了。

拿本土品牌海尔作对比,海尔的高端品牌卡萨帝已经成为本土高端家电品牌的代表。卡萨帝8年蝉联高端家电TOP1,平均单价、高端份额、复合增速均为行业第一。

高端化路线没走通,导致美的在毛利率上垫底。根据Wind数据,针对三星、索尼、松下、海尔、海信以及美的集团这六家企业的毛利率水平,美的集团以24.12%位列最后。其他五家体量相近的巨头,毛利率水平则在24.24%至41.08%之间。

在智能家电的领域,美的集团尚未取得显著的成就。尽管美的在2019年成立了IoT公司,并在2020年将其升级为IoT事业部,每年都会推出智能家电或全屋智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但并没有取得突出的市场表现。

相比之下,海尔集团在智能家电方面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绩。早在2012年,海尔就提出了将家电升级为“网器”的战略,海尔旗下智慧家居解决方案三翼鸟品牌,在2023年实现了门店零售额同比提升84%的惊人成绩。

如今,海尔继续紧跟生成式AI的发展步伐,在2024年的AWE上展示了HomeGPT、主动式智能服务、AI冰箱等深度融合了AI大模型能力的家居智能思考产品。

而美的一直夸口的海外业务,实际上仍然以代工为主。招股书显示,目前美的集团智能家居的出海业务,既包括OEM/ODM代工业务,也包括自有品牌出海。2023年,公司代工产品的占比仍达到了61.59%,自有品牌占比不到40%。与之相比,早在2019年,海尔智家就宣布海外业务自有品牌占比接近 100%。

方洪波曾说,“家电业务已进入存量阶段,要穿越周期就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找第二增长曲线”。但这么多年,美的靠“买买买”不断扩大商业版图,却始终没能探索出一条可以与家电业务齐头并进的第二增长曲线。

而这些钱,有不少都是来自资本市场。美的自上市以来,通过直接融资获得的资金已有不少。同花顺数据显示,2013年—2022年,包括IPO募资在内,该公司累计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共计840亿元。

与此同时,这两年美的还在不断分拆子公司上市。去年4月,美的子公司美智光电再次向深交所递表;同年7月,美的又分拆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赴深交所上市。

美的集团成为高科技公司,归根结底要有硬实力,真本事,不能过分沉迷资本游戏,相比于无序的“买买买”,美的还是要多在主营家电业务上花点心思,免得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自己,步了通用电气的后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美的集团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