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商大战背后的隐忧:退货运费险成"薅羊毛"新战场?)
随着“6·18”电商狂欢节的热烈推进,退货运费险再度成为热议话题,牵动消费者与商家神经。女装品牌茵曼的母公司——广州汇美时尚集团创办者方建华,借其个人公众号平台发文,疾呼监管力量介入,以遏制愈演愈烈的“强制运费险”问题,此番言论迅速激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与深入探讨。
方建华在文中痛陈强制运费险三大弊端:首先,此做法间接推升退货频率,导致无效订单激增,商家苦不堪言;其次,它鼓励了投机取巧行为,促使部分用户利用规则漏洞不当获利;最后,它扭曲了健康的消费生态,加剧了消费矛盾,损害了用户的长期满意度。他举例说明,每一件退回的服装,商家需承担近15元的直接成本,这还不包括隐形的广告、包装和物流开销,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可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判断。
退货运费险,作为一种旨在缓和退货过程中买卖双方运费争议的保险产品,其原理在于退货发生时,保险公司将根据保险条款补偿单程退货运费。市场上的退货运费险主要分为面向卖家与买家两大类,前者常由商家购入后赠予顾客,后者则需顾客自行购买。自2010年华泰保险首次推出此服务以来,参与承保的保险公司阵容日益壮大,包括华泰保险、众安在线、国泰财险等,其中众安在线2023年退货运费险业务收入高达64.68亿元,增长率超过30%,足见其市场的迅猛发展。
退货运费险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消费者的网购体验,成为电商平台吸引顾客的重要策略。然而,伴随市场竞争白热化,部分平台强制商家配置运费险的举措,让商家陷入困境。法律界人士指出,除法定强制保险外,保险产品的购买应基于自愿原则,平台的强制行为或已触及法规红线。
此外,实践中退货运费险暴露的问题不容忽视。有报道称,部分人士利用退货运费险的漏洞,通过频繁下单退货的方式非法牟利,形成了灰色产业链。例如,在某些平台,退货运费险仅报销首重费用,通常为10至12元,而小件商品往往不超首重,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通过与本地快递合作,以极低成本批量退货,每单可轻松赚取7至10元的差价。
面对这一挑战,电商平台需强化监管机制,堵住“羊毛党”的操作空间。同时,消费者应理性认识退货运费险,避免滥用。电商平台则需借助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费率,探索更为科学的运费险模式,以实现消费者、商家和平台的三方共赢。行业专家一致强调,退货运费险的长远发展仰赖于合理的定价策略,既要维护保险公司的盈利空间,也要确保不会过分加重消费者与商家的负担,籍此,退货运费险才能在电商领域发挥最大效用,真正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营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