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寿集团总裁蔡希良:优化养老金融政策体系,大力提升第二、第三支柱的吸引力与覆盖面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国寿集团总裁蔡希良:优化养老金融政策体系,大力提升第二、第三支柱的吸引力与覆盖面)

南方财经全媒体 林汉垚 北京报道

6月20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蔡希良在2024陆家嘴论坛谈及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时表示,要做实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为提升银发消费需求提供关键支撑。

“任何一个有效市场的形成,都有赖于供给和需求的双向奔赴,银发经济同样如此,这个需求要看有没有消费能力,老年人有没有钱消费、敢不敢消费,对于释放银发经济的潜力尤其关键。” 蔡希良表示,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的市场规模有35万亿之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如何释放银发经济潜力,蔡希良表示,党中央部署“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就是解决养老金储备不足和养老风险保障不足的两个问题。

蔡希良认为,养老金融就是为健康养老事业和产业提供金融支撑以及为老年人生活提供风险保障的金融保险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融产品、养老资产管理和养老产业金融三大类。

他解释到,不同于储蓄、理财、基金等传统金融产品,养老金融有它的特点,应该具备长期积累、跨期支付、保值增值这些重要的特征和功能。所以,他认为发展养老金融应该要把握好这个功能定位,在顶层设计、激励政策以及产品服务的提供等各个方面,切实体现政策的一致性和目标的一致性,引导广大社会民众通过科学规划,为老年生活提供稳定、可期的现金流,和健康医疗等必要的风险保障,从而做好14亿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问题。

同时,蔡希良提出,要优化养老金融的政策体系,提升第二、第三支柱的吸引力。他表示,我国已经建立了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但是三个支柱很不平衡。到去年年底,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7亿,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参加人数近7600万人,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到去年年底开户数超过了4900万个,遗憾的是账户空转率约7成。

在蔡希良看来,不仅仅第三支柱是短板,第二支柱也有弱项。企业年金覆盖率还比较低,必须尽早采取行动,优化养老金融政策体系,大力提升第二、第三支柱的吸引力与覆盖面,切实解决养老金储备不足的问题。

对此,蔡希良建议,在政策方面,研究取消企业参加第二、第三支柱必须先参加第一支柱的要求。再比如企业年金职工参保率必须达到70%,这就是隐性门槛。破除这些隐性门槛,从而给广大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更多自由选择权。

税收方面,研究适度提升个人养老金的税优额度,现在一年是1.2万。同时优化个人养老金领取时无差别增收3%的个税,对于中低收入人群、灵活就业人群等全程免税,从而增强第三支柱对广大免个税群体的吸引力等等。通过这些政策优化,切实提升第二、第三支柱参与积极性,为有效增加养老金储备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时,蔡希良表示,促进养老金融与养老产业的高效互动,为提升养老产业的可持续性创造更好的条件。现在养老产业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运营效率比较低,可以通过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金融+健康管理,探索养老金融与养老产业的深度协同,来破解养老产业低盈利所带来的难题。

对于我国养老主要面临哪些挑战,蔡希良表示,我们国家老年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实际是不高的。国际组织有一个养老金替代率55%的指标,现在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指标。养老金替代率低,就导致了老年群体的支付能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需求,根本上还是养老储备金缺口的问题。

在养老供给方面,蔡希良指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养老服务的供给不充分、不平衡。比如养老设施供给错配,去年北京市养老机构总体入住率只有38%,比较低。供给错配是主要的原因,2/3以上的养老机构在郊区,但是3/4的老年人口居住在城区。

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不充分,“9073”,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对需求较大的居家长期照护、助残、助医等适老化供给严重短缺。

此外,医养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也有待提升,目前绝大部分养老机构只养老不医护,但是医疗机构只治病不养老,老年人难以获得生活照料和医疗的养护。

蔡希良表示,在供需矛盾当中,主要矛盾还是养老资金储备不足的问题,还是钱的问题,这是关系未来数十年,数亿老年人,生命幸福安康的根本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树立科学养老理念,尽早规划准备。作为金融机构,我们将因地制宜,把养老金融这篇文章落实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服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陆家嘴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