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高考志愿填报,AI搜索商业化的第一个金矿?

来源:互联网江湖 2024-07-02 17:32: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高考志愿填报,AI搜索商业化的第一个金矿?)

$百度集团-SW(HK|09888)$ $阿里巴巴-SW(HK|09988)$ $腾讯控股(HK|00700)$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前几天高考放榜,很多朋友都在忙着给孩子或者亲戚家孩子报志愿,高考志愿咨询也火得一塌糊涂,张雪峰的志愿咨询产品也卖出了天价。

今年高考前夕,网红张雪峰旗下的“峰学蔚来”APP上的咨询产品被一抢而空,有人测算光销售额就超过2亿。

天眼查APP显示,峰学蔚来属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于2001年成立。


成立三年,2亿多的销售收入对张雪峰而言来说可能是不错的业绩,但对于营收动辄千亿的互联网巨头,这点钱还真的就是“洒洒水”。

有意思的是,这几年,在AI志愿填报这个赛道也出现了百度阿里字节等巨头的身影。AI填报高考志愿,似乎成了巨头们眼中的“新蓝海”。

巨头扎堆的领域,不一定是很赚钱的领域,但一定是很有战略价值的领域。

为啥巨头们会不约而同盯上AI志愿填报?为什么AI搜索+大模型会是下个大厂们的必争之地?背后的原因,可能更值得去深思。

AI志愿填报,到底靠不靠谱

互联网世界有两层信息,第一层是能够用搜索引擎查询到的信息,比如明天天气怎么样,航班有没有晚点。第二层信息则是需要通过对第一层信息分析得出的,被加工过的信息。

过去的互联网,大多数时候是在生产第一层的信息,有小部分第二层信息。AI时代,产生的信息更多的是被“大模型加工”过的信息。

但目前来看,AI加工过的信息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高。

拿志愿填报这事儿来说,现在的AI填报志愿最大的价值,其实是在于帮你整理第一层的信息,比如,各大院校以及专业分数线,根据统计数据预测录取参考等,本质上代替用户做了很多数据整理的工作。

这其实也是大模型最擅长的事情:做大量的数据分析、逻辑分析。

张雪峰的课为什么卖得好,是因为他提供的是志愿报考的第二层信息。比如,某个学校专业强不强好不好就业,就业之后工作环境怎么样?性格适合不适合?这些深层次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

目前来看,市面上的AI志愿填报还做不到这么深入,这也就导致了从产品本身的角度看,AI志愿填报,本质上还是个数据筛选工具。

可以说,从纯工具的角度看,AI志愿填报产品靠谱,但从用户决策角度看,又是不太靠谱的,因为大模型还不能像张雪峰一样,真正帮家长去做决策。

经济学讲价值决定价格。既然不能做决策,那么AI填报志愿的付费价格自然要比志愿咨询低很多。所以,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虽然张雪峰很挣钱,但AI志愿填报的产品却不一定挣钱。

不过,AI志愿填报产品也有优势,就是覆盖用户的规模理论上可以无限大。只要是平台数据库足够全,数据更新及时,也会有一部分人群付费,只是,这个付费很难形成复购。

要知道,好的生意要么是高价格低频次,要么是高频次低价格,AI填报志愿付费单价不如咨询,又几乎很难产生复购,所以并不算是一个好生意。

实际上,从需求的第一性原理的角度看,志愿填报其实是个伪需求。

在决策逻辑上高考是人生大事,决策本质上还是要依赖人:作为家长,不可能把自己孩子未来寄托在一次AI填报志愿上,所以本质上,还是综合各方渠道信息,然后自己来决策。

所以,付费填报志愿,本质上就是花钱图个安心

虽然志愿填报是个伪需求,但这背后藏着的是考生家长们的“真需求”:未来职业规划。

考生家长要的是一份院校、专业名单吗?并不是。AI志愿这个事儿,本质上是需求和产品错位,虽然填报的规则和形式在变,但填出一张志愿表并不难,难的是把后续的职业规划跟志愿填报结合起来。


所以,填报志愿只是解题的第一步,重点在于结合每个家庭的环境条件、考生的分数、兴趣爱好等给出职业规划。

张雪峰能做到这些,所以他的课程产品能卖2亿,但显然,现阶段的大模型不能,即便是百度、阿里等大厂的大模型产品也做不到。

既然如此,为何大厂还要不断投入资源来做这件事儿?答案可能在于大模型技术本身。

百度、阿里抢占互联网商品、服务新阵地

百度阿里躬身入局AI志愿,其实核心目的不在于跟张雪峰们抢生意。

自从AI大模型搜索火了之后,行业掀起两股热潮。

一个是各家都开始推自家的大模型APP和AI搜索,比如百度推出文心一言,阿里推出夸克AI搜索,腾讯是腾讯元宝。各家推出APP的目的很直接,构建自己的大模型流量池,抢占先机。

另一个是,在不同的场景上,各家都希望把自家大模型和具体的应用联系在一起。比如阿里把钉钉接入大模型,字节也把飞书融入大模型能力。

百度方面,除了推出AI搜索产品之外,最近发布文心大模型4.0 Turbo,更是升级代码能力以及理解、逻辑、生成、记忆等方面的全面AI能力,并把这些能力开放给B端。

这两大热潮背后,头部的互联网巨头其实都努力实现一个目标:用大模型来放大自身的流量池,并且希望巩固自身在旧时代的入口地位。

那么巨头抢入口,跟AI志愿填报有什么关系?

其实是有关系的,互联网江湖认为,如今巨头们卖AI志愿,似乎证明AI搜索+大模型的产品形态上,大规模的用户付费是可行的。

AI志愿填报这个事儿,用户的付费动力是很强的,不管是跟AI志愿,还是AI辅助填报,背后的深层逻辑是,在AI搜索+大模型这个产品形态上,有了非订阅的大规模的用户付费行为。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在一些刚需场景上,人们可能会为大模型能力上的产品和服务付费,而不是为大模型本身的功能付费。

大家知道,互联网最早的商业模式是卖软件,卖软件本质上是为互联网的产品本身付费。后来人们发现不仅可以卖软件,也可以卖广告,可以直接卖货,甚至卖服务,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互联网商业。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商业,其实是以用户在互联网上对产品、服务付费为基础的。

大模型会不会也是这样?

目前没有准确答案,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增量,已经渐渐地走到了周期末端,移动互联网商业时代的最后一波红利尾声渐近,巨头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增量领域来撬动业绩增长。

所以,即便是大模型产品还不够完善,即便是在落地场景上有诸多局限,我们也可以看到百度也好、阿里也好、字节也好大家都在不断做新尝试。

目前来看,这个尝试其实也能获得收益。高盛就曾作出判断,百度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会给百度带来30亿至60亿元人民币的增量。

虽然相比巨头们的营收体量这点增量显得不够规模化,但在最近文心大模型4.0 Turbo版本发布会上,百度提到了一个数据,百度2019年3月推出文心大模型1.0,目前,文心一言累计用户规模已达3亿,日调用次数5亿。

三年多的时间,3亿的用户体量,这个数据似乎已经说明,以大模型为核心的AI产品,正在快速形成自己的流量池。

怎么样能快速起量,把以自家大模型产品为核心的流量池搭起来,其实也是大厂们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如果能在未来的三年内,大厂们能够以大模型为核心搭建起来一个流量池,那么也就很容易地复制自身过去的成功,把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放在这么一个新阵地。到那时候,新流量带动新增长,AI大模型的商业化也许就有了另一番光景。

胜负手或许不在产品本身,而在于产品化的能力

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大模型冲击之下,其实大家也都面临着一个转型窗口期:

即,以商品、服务为承载,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的营收、利润结构,要逐渐转型到以AGI为中心的营收、利润结构。

前者为代表的商业模式是短视频、直播带货,而后者才是未来的增量所在。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自从AI大模型爆火之后,我也一直在想,也许总有一天就像靠搜索引擎挣钱的时代会结束那样,靠短视频流量挣钱的时代也有一天会结束。到那时,能够占领用户刚需的下个产品是什么?是AI搜索?还是大模型APP?

互联网江湖认为,大模型可能最终会成为下一个“刚需”能力,但不一定是某个大模型产品。

无论之前AI在B端落地,还是如今的大模型,AI真正有价值的本质上都是一种“嵌入式”的能力。还记不记得苹果手机发布会?虽然没有大篇幅讲大模型,但产品细节之处,其实都有大模型的影子。

所以,对于用户来说,真正好用的不一定是某个专门的“大模型APP”,其实反倒是嵌在某个产品里的大模型能力。

对于大厂们来说,这一点其实反而是更容易去做到的。

一方面,大厂本来就有成熟的应用产品和应用场景,而且用户的体量足够大,如何把AI大模型能力更好地融合自家的产品,或许对于公司转型以AGI为中心的营收、利润结构,更有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百度持续打磨AI+搜索,阿里把大模型融入钉钉,字节打造大模型+飞书,都有类似的考虑。

另一方面,对于大厂来说,其实有足够的资源来持续迭代这样的能力。

本质上,“大模型产品力”是需要不断迭代升级的,是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去支撑的,这也是巨头们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

说得产品,其实不得不提的社交巨无霸微信。

大模型这么火,让我真正好奇的是腾讯微信会何时入局?怎样入局?

目前来看,百度和阿里字节都在快速抢占用户,虽然各自的侧重不同,但动作很快。反观微信似乎没有透露出更多关于大模型能力的规划。

微信这个产品很特殊,也很有潜力。短视频时代,抖音、快手迅速崛起,而微信视频号却晚了一步,AI大模型领域不能再错失机遇。

实际上,大模型能够在微信里应用的场景很多。

比如,搜索对微信来说也很重要。微信内容、服务生态很庞大,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交APP,背后藏着巨量的内容和服务。

大模型+搜索的价值,在于从这些巨量的内容和服务中,高效地把有价值部分筛选出来。

以前最早做这个工作的是订阅号,后来则是小程序,今天是视频号,所以现在的视频号一直在强调直播带货,视频号的GMV也一直在涨。

未来,大模型会不会成为另一个视频号、小程序?到那时,品牌商家以及内容创作又会有怎样的新机会?

值得好好期待一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腾讯控股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