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欧洲前四月从中国进口光伏组件达33GW

来源:索比光伏网 2024-07-15 13:42: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欧洲前四月从中国进口光伏组件达33GW)

根据美国清洁能源咨询公司Clean Energy Associates(CEA)的最新数据,2024年前四个月,欧洲已从中国进口约33GW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这一数字占到了中国组件出口总量的高达43%。

在其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光伏供应、技术和政策报告》中,CEA深入探讨了欧美市场的供应格局、政策走向以及全球硅供应链和技术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当前欧洲的光伏供应状况正在经历显著变化。

报告中的欧洲进口数据与CEA的市场观察相一致,显示出“欧洲光伏供应正在萎缩”,原因在于众多长期供应商由于无法与进口产品竞争,不得不选择关闭生产线或申请破产保护。

在过去的12个月里,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利变化,诸如电池和组件制造商Meyer Burger、挪威硅锭生产商NorSun以及多晶硅生产商REC等公司,都已暂停或放弃了在欧洲的生产设施。

在评估欧洲对太阳能制造业的支持政策时,CEA持谨慎态度。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三种可能支持太阳能生产的政策,包括《强迫劳动禁令》、《净零工业法案》(NZIA)和《关键原材料法案》。

NZIA于XX月下旬正式生效,其目标是在整个价值链中达到30GW的光伏制造能力。尽管CEA认为这项法规将为制造商创造更为有利的投资环境,但由于缺乏针对特定技术的财政激励措施,其整体效果可能会受到限制。

报告进一步指出,如果欧盟意图与中国或东南亚的供应链相竞争,就需要推出类似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那样的大规模资金支持计划。然而,目前欧盟尚未有此类计划出台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NZIA在公开拍卖中纳入了“非价格标准”条款,以支持欧盟本土制造的太阳能产品,但这仍然缺乏IRA所提供的那种直接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强迫劳动禁令》要到2027年才会生效。CEA表示,这将为供应商提供“充足的时间来评估并确保其供应链符合法规要求”。不过,该禁令将“举证责任”转移给了欧盟委员会,而非外部进口商,这可能会在供应链透明度方面带来挑战。

此外,报告还揭示了中国七大光伏组件生产商的扩张计划,其中预计约有40%的产品将销往欧洲市场。晶科、隆基、天合光能、晶澳、通威、阿特斯和正泰新能等公司在2024年的出货量预计将比2023年有所增长,总出货量有望达到525GW。

CEA还预测,今年全球组件和电池的产能将分别增加300GW以上,同时还将新增约600GW的多晶硅产能。全球产能已远超当前需求,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1月份的一份报告指出,到本十年末,全球太阳能目标的需求可以通过现有产能来满足,而无需再增加新的产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