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擒牛记】迎接挑战与机遇:三中全会后的中国发展路径)
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会议期间,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一决定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次会议的背景下,深圳经纶纵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王海光先生也对会议内容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度解读。作为资深的投资管理专家,王海光先生在金融市场和经济政策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此次会议所通过的《决定》不仅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更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以下是王海光先生对会议及其决定的详细解读:
改革的原因往往是遇到了挑战——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一体化格局的颠覆,脆弱的世界经济复苏;改变的开始往往是千头万绪——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生产要素的组织形式,效率和公平的权衡;改变的对立面往往是将信将疑——房地产的地位由谁来替换,总量和质量的平衡如何取舍,5%的经济增速如何来保持。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会议的决定进行了反复学习,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1.保障5%的经济增速,需要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落脚点有两个:科技创新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了实现这两点,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的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健全激励机制,即放的活也管得住,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2.与过往的局面不同,我们同时遇到了内外双重挑战,外部严峻复杂的环境和国内经济动能换挡期并行。在双重挑战下,资本市场必须要直面资产波动率加大的客观因素,当下一方面要做好科技发展,另一方面继续维稳防范风险;中长期看用科技替代地产的地位是大势所趋,全面促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
3.面对越来越封闭的国际交流和贸易环境,我们不仅不会闭关锁国,而是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予以应对,继续落实更大范围的免签政策,突破更多产业领域向外资开放,塑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态势,以更开放促进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形成。
4.清晰而明确的宣告核心是新质生产力,2035年成为科技强国。为新质生产力的渗透和落实,人才培养是科技长期发展的原动力,高等教育资源必然更大比例向自然科学领域倾斜,这一点将直观体现在高考文理科的录取比例上,直接指向科技兴国的长远战略目标。
大会为未来五年及更长期的深化改革注入了强大的思想活力,消除疑虑,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中全会是一次战略层面的宏伟叙事,具体落实层面则需等待后续各部委的配套政策相继落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