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中看车市:自主品牌市场占优竞争激烈)
2024年过半。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系列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汽车行业继续保持着增长态势,无论是总产销量还是出口量,都十分抢眼。其中,新能源车的市场表现颇佳,产销和出口量同比均增30%以上。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其全年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成为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自主新能源品牌的销量增长,这既是国内车企厚积薄发的结果,也与国家和地方“真金白银”支持汽车以旧换新的政策密不可分。自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两个多月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具体实施政策,车企也纷纷加码推出各类优惠。当前,汽车以旧换新在全国各地热火朝天进行,消费者通过市场观察和亲身体验,特别是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对购买新能源车热情高涨。
业内普遍认为,目前汽车市场的一个明显趋势是,那些拥有多样化新能源车型,并占据新能源市场较高份额的车企,市场表现往往更为强劲。与此相反,那些主要依赖燃油车产品的企业,其销量增长面临挑战,难以实现显著提升。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席卷汽车行业,依靠“发动机+变速箱”所构建的传统技术壁垒优势不再明显。
由此,国内汽车市场整体格局悄然改变:国产主流品牌是“冰火两重天”,比亚迪一马当先,其他自主品牌有的保持稳步前行,也有的面临掉队危机;新势力品牌则越战越勇,曾经的“蔚小理”格局已被打破,鸿蒙智行、小米等跨界造车气势汹涌,国内车企不得不面对“内卷”。但正如赛力斯的扭亏为盈所证明的那样:必须理性一些,拼价格、拼销量数据副作用更大,用合理的价格来竞争高价值,才能带来更好的发展。毕竟,对于今天的汽车市场来说,早已经不是躺着就能让消费者买单的时代了。消费者本能地会追求满足更多需求、更有性价比的产品。
站在半年的时间节点,《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编辑部希望通过一组报道,展示当前汽车行业的几个侧面,与读者一起感受市场脉络,继续对中国车市保持信心,寄予厚望。
【看市场】增长:汽车行业亮出上半年成绩单
2024年上半年,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情绪盎然,让自主车企深度受益。
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自主车企的销量相比2023年同期均呈增长态势,大部分同比增幅在两位数。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出口市场,自主车企获得了明显增量。
自主品牌销量占榜首
上半年,国产传统汽车品牌销量表现亮眼。
比亚迪累计销量超过160万辆,同比增长28.76%;长安汽车销量1334051辆,同比增加9.74%;奇瑞汽车半年累计销量110万辆,同比增长48%;吉利汽车集团上半年累计销量则达到了95.57万辆,同比增长41%。
乘用车联合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累计销量超24万辆,同比增长20.52%,比亚迪海鸥累计销量16.79万辆,同比暴增571.79%。
2;深蓝汽车交付量为8.39万辆;阿维塔交付量2.9万辆,阿维塔12拿下30万以上纯电轿车第一。
上半年,吉利汽车旗下领克首款纯电轿车Z10全球首秀,极氪001也迎来了第20万辆的交付,刷新了中国高端纯电的交付速度。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亮眼表现,也让吉利汽车有了更多信心,将今年的销量目标提升5%,从190万辆增至200万辆,这估计是今年唯一一家敢上调年度销量目标的车企。
奇瑞集团上半年累计出口汽车超53.2万辆,相当于上半年有一半的销量都走出国门了。奇瑞汽车也是首次半年度销量突破百万辆,创造历史新高。
如果说,在看销量论成败的大环境下,长城汽车的存在感正在明显下降,长城汽车上半年销量为55.97万辆,远不及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这样的百万和近百万级。
但从上半年的盈利数据和销量数据对比,最大的意外就是长城汽车。粗算一下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的单车利润,会发现每台车的利润高达1.1万元,和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不分上下。
值得关注的是,长城汽车旗下坦克品牌上半年销量增长达到98.94%,占据总销量比例近四分之一的坦克品牌(11.6万辆)有着惊人的单车利润。据悉,坦克500、坦克300的单车利润分别是哈弗H6的8倍和4倍,现在翻了一倍,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新势力市场格局逐渐分化
相比传统车企的销量数据,新势力造车车企业全年KPI完成度并不理想。
以上半年销量排名的情况来看,排在第一梯队的是理想、问界、埃安均在10万+阵营;其次是第二梯队的极氪、蔚来、零跑,均量在8万辆左右;排在第三阵营的则是哪吒、小鹏。
埃安是第一梯队里唯一销量下滑的品牌,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77366辆,同比下滑15.3%。极氪成为增长最高的品牌,2024年上半年,极氪共交付87870台,同比增长106%。同时,极氪2024年销量目标完成率达38.2%,在新造车势力中保持领先。
上半年,理想汽车累计交付188983辆,同比增长35.8%,完成了年度销量目标56万-64万辆的33.7%。想要完成最低全年56万辆的目标,下半年理想汽车月均销量必须达到6.1万辆,是上半年月均销量的近2倍,比6月4.7万的交付量也高出1.4万辆。
蔚来累计交付87426辆,同比增长60.2%,完成年度目标23万辆的38%。如果要达成年度销量目标,下半年蔚来月均销量需要达到2.4万辆。
此外,小鹏汽车累计交付52082辆,按照其年销28万辆销量目标计算,其上半年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19%;零跑累计交付86696辆,完成年度目标25万辆的34.6%;哪吒累计交付35701辆,仅完成年度目标30万辆的12%。
总的来说,新势力们的年度销量目标都不低,但上半年整体完成度都不算高,即便表现最好的蔚来,销量目标完成率也不超过40%。
2024年,各家车企也在积极调整战略方向,抑或是回归理性稳中求好,其最终目的都是稳稳留在牌桌上打出后续的牌。新能源市场今年究竟将被引向何处,是否还会有玩家出局,也正是今年的重要看点。
【看老总】车企大佬纷纷“上播”争夺消费者眼球
“千亿老总博我一笑,努力考了赛车驾照。”这个“梗”来自7月19日晚,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在年度演讲上公布的一则自己开着小米SU7的漂移视频,这也成为当晚最出圈的素材。和往年年度演讲不同的是,小米今年的故事线变得更加明确——造车。
纵观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排位赛愈演愈烈,除了目不暇接的降价促销之外,拉流量成为车企目前的重中之重,最直观地影响消费者的一个现象是众多车企高层领导亲自上阵,一时间,各家车企大佬纷纷下场开启“直播带货”。
自2023年7月至今,多位车企一把手开启直播,宣传自家产品,包括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哪吒汽车CEO张勇、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等。
车企老板下场“拼”直播
3月28日,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在抖音进行了小米SU7的上市发布会直播,这场直播最高在线人数101万,点赞量近2亿,直播两小时雷军个人抖音号涨粉近89万,小米汽车也在上市4分钟大定突破1万台,27分钟大定突破5万台。
小米SU7的高关注度最终转化为了实际的销售成绩,给汽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震撼。雷军用一场热度和在线人数全程拉满的直播,“在线教学”汽车公司高管们如何做好直播。
4月14日,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也现身直播间,对新产品进行长途高速高阶智能驾驶能力测试。尹同跃在直播间坦言:“这次(直播)也是利用新的互联网思维,向余承东学习、向雷军学习,怎么样亲自去讲解、去介绍(车型)。”他还调侃道:“逼着我60岁老汉参加直播。”
4月15日,60岁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首次开启直播,驾驶旗下魏牌蓝山测试长城汽车全场景NOA(领航辅助驾驶技术)。
对于两位年逾六旬的车企掌门人亲自上阵直播,在汽车行业里还是第一次。
与传统车企相比,华为和小米的优势在于它们在通信设备、智能手机等行业积累了巨大的用户基数。当它们宣布进军汽车行业时,更容易引发多方关注。传统车企虽然也有不少用户,但无法与科技公司的用户规模相提并论。
魏建军、尹同跃等传统车企掌门人,均不乏精彩的创业历程,但他们还不能轻松地运用直播工具。目前,他们在直播中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试驾解读汽车智能化特性,辅以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这些偏专业性质的内容的吸引力不强。互联网出身的周鸿祎则不同,其在哪吒汽车的直播中以犀利点评的特点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此外,蔚来创始人李斌的直播风格也较为轻松自如,也收获了良好反响。
在当前汽车市场,尽管许多车企的高层纷纷涉足直播领域,希望通过这种新型营销方式提升销量,但并非所有车企高层都选择加入直播行列。
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CEO张勇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主动制造话题,还是企业家亲自上阵,这类吸引流量的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做“IP”是企业的必修课,但也并非人人都合适。车企必须把本职工作做好,把产品体验和用户服务做得更好,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直播背后是传统营销逻辑的变化
业内看来,车企老总争当网红,争夺网上流量,是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过于激烈的一种反映。
不过,在体验直播之后,也给众多车企留下了很多真正要思考的问题,比如有多少消费者愿意去看直播?车企老板直播的独有优势在哪?车企领导在直播中拉近了品牌和潜客的距离吗?受众对品牌的负面情绪改观了吗?千万流量能转化多少销量?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直播中指出,一把手下场直播或许是缓解当下激烈竞争焦虑的一种方式,用更直接、更接地气的方式与消费者互动,是尝试拥抱新事物的一种表现。但抛开流量来看,如何围绕产品和服务做差异化创新?什么是赢得市场竞争的真正密码?这些问题更迫切等待车企回答。
7月19日当晚3个小时的直播,雷军抖音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一直维持在10万以上。蝉妈妈数据显示,直播间人气峰值达到51万,观看人数1489万。镜头前,雷军是小米带货的“面子”。当着2600万粉丝他发出了豪言壮语——今年年末保底交付10万辆,而“里子”无论如何要咬牙兑现。
从上半年的销售数据来看,车企老板参与直播对各自车型的销量拉动效果不尽相同。
在过往的传统营销时代,车企的高管们往往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形象,他们很少有机会直接与用户交流。传统车企的目标是把车快速卖给用户,它们与用户的关系仅限于线上营销获取线索,邀约试驾(还是在经销商处),一旦购车过程完成,消费者与品牌的联系往往就此中断。这种模式下,用户与品牌的对话通常是有限的,消费者在品牌建设中的参与感也相对较低。
然而,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这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用户期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更加真诚、实在,而车企CEO的个人IP打造,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在用户品牌的时代,营销的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品牌推广方式如TVC和户外广告,其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用户参与度更高的内容营销体系,这种体系中用户的集体创意,往往超过企业的个体创意。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要从制造品牌转变为用户品牌,这需要在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与用户进行真实而全面的互动。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从根本上重构其与消费者的关系,将用户的反馈和需求纳入产品设计和服务改进的每一个步骤中。企业需要建立起与用户直接沟通和互动的平台,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测试、营销、反馈和迭代中,真正做到以用户为导向。
流量并非销量,也不是留量。
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汽车企业最核心竞争力还是产品品质。
【看品类】高端车型销量增加 拉动零售均价上涨
6.98万元能买一辆纯电车,7.98万元可以买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换作几年前,这价格对消费者而言似乎很难想。
自2024年伊始,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汽车价格变动牵动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麦肯锡上半年发布的《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48%的受访者不愿意为外资品牌支付溢价,高于去年调研的43%。剩下的受访者当中,仅有3%的人能够接受高于中国高端品牌售价20%的溢价。
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几家品牌汽车4S店,一位从事汽车销售多年的小康(化名)告诉记者,“现在看车的顾客是比之前多不少,但真正买车的却很少,说句实话其实不是顾客不想买,而是感觉这一天一个价的汽车市场,让顾客更多地选择观望。”
在另一家汽车4S店里,销售小华(化名)也有同样的感受,他告诉记者,“降价对购车的消费者来说是有益的,目前的市场是有两个极端的,一部分人还是愿意现在出手购车的,但是他希望车企对他有一个‘保价’的承诺,不愿意看到自己刚购入的车,没几个月就开始‘变相’降价;另外一部分人是想再观望观望市场,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入场——虽然也不知道什么时机合适,但认为目前肯定没有到合适的时机。”
一边是车企下调价格清库存、发优惠补贴消费者;另一边,上半年,乘用车零售均价却呈现出越降越贵的趋势。
新车均价5年贵了3.7万
近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文章指出,尽管国内乘用车市场普遍降价,但乘用车零售均价却呈现出上涨趋势。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零售均价已达到17.9万元,较2019年的14.2万元上涨了3.7万元。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纯电车市场均价15.6万元,插混均价16.4万元。国人最愿意购买,也最愿意花大钱买的其实是增程式,均价超过了30万元,而混合动力的均价也达到了20.3万元。
具体数据来看,过去5年国内乘用车零售均价:2019年,14.2万元;2020年,15.3万元;2021年,15.5万元;2022年,16.2万元;2023年,16万元;2024年前6个月,17.9 万元。
过去5年,20万以上的车销量上升,10万以下的车销量在减少。重点表现在,20万-30万价格段,车零售销量占比增长最多,从2019年的10.2%,到2024年前6个月的16.9%,增长了6.7%;与之相对的,5-10万价格段,车零售销量占比减少最多,2019年30.5%,到2024 年前6个月的15.5%,减少了15%。
事实的情况就是,国人对于增程式接受度最高,不管技术是不是落后,至少用户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崔东树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主要由两大因素推动:一是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汽车的高价格形成结构性拉动;二是传统燃油车价格上行及高端化趋势显著。他表示,随着消费升级的推动,高端车型销售占比提升明显,而中低价车型销量占比则相应减少。
图/来源:崔东树公众号
对消费者来说,不用过于担心新车均价上涨的问题,市场上有很多不同价格的产品,消费者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
高端车销量提升推动零售均价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车型销量占比的显著提升,成为推动零售均价上涨的关键因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的高端乘用车销量完成229万辆,同比增长10.7%,远超车市整体增幅。不完全数据统计,2024年1—5月,20万元以上的中国纯电动车型的销量接近20万辆。
这一趋势,折射出消费者购车观念的转变,从单纯的价格敏感转向对品质、技术及品牌价值的综合考量。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近几年换购所占的比例持续走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95后”日渐成为购车主力。此外,包括蔚来、极氪、阿维塔等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扩大了高端汽车的市场空间。
以蔚来为例,2024年上半年,蔚来共交付新车8.7万辆,同比增长60.24%,其中6月单月交付量更是超过2.1万辆,同比增长98.09%。实现了对雷克萨斯的超越。不仅如此,上半年蔚来的总销量超过保时捷、宝马、奔驰、奥迪四大豪华品牌纯电车型销量总和,在高端纯电这一细分市场的引领效应加强,形成了一家独大的格局。蔚来两款SUV车型
ES6 和 EC6 更是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破万,在30万以上的高端纯电市场,上半年蔚来销量超过传统豪华品牌纯电总销量。
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指出,中国高端纯电车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至2023年间,30万元以上纯电车销量占比从14%上升至19%,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预计未来三年,将有近80款30万元以上的新纯电车型投放市场,其在智能化、续航能力、驾驶辅助等方面持续突破,为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体验,推动高端纯电车市场持续向好。
【看召回】上半年召回乘用车超407万辆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我国共实施汽车相关召回近70次,涉及缺陷车辆达408万辆。
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召回市场形成“高位开局、逐级下降”的走势。从系别来看,上半年,美系共5个品牌合计召回乘用车1764253辆,占召回总量的43.27%。日系共8个品牌合计召回乘用车1183164辆,占比29.02%。
从品牌来看,上半年,特斯拉是唯一召回数量超过百万辆的品牌,其共分3批次召回了1632179辆乘用车。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发布的3起召回,均是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从而消除隐患,实属“无感召回”。本田(包括讴歌)、奔驰则因问题燃油泵而共计召回了803686辆乘用车。
2024年上半年,豪华品牌召回次数达到36次,占据同期召回总次数的“半壁江山”。其中,奔驰的召回依然频繁,前6个月中,奔驰仅有5月没有发布召回。奔驰在上半年共发起了8起召回,召回频次居首;合计召回乘用车788988辆。
上半年也有些品牌召回车辆仅有1辆。例如超豪华品牌阿斯顿.马丁DBX,就因为前传动轴和前差速器的螺栓没有达到规定拧紧扭矩,车辆行驶过程中螺栓可能出现松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前轮驱动功能丧失。
在涉及自主品牌的24.88万台召回车辆中,长安汽车占比超过八成。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长安旗下第二代CS55
PLUS,5月份因为软件问题召回量达到203414辆。该车型的具体召回原因是:由于信息娱乐控制单元软件存在偏差,可能导致360度环视摄像头的图像显示异常,从而影响到驾驶员倒车时的视野,从而增加了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
近两年的召回数量,体现出新能源动力特征的变化趋势。软件、智能设备、电池等的召回逐步增多,类似传统车的发动机缺陷特征。今年因软件问题召回车型达184万台,而动力电池有0.87万台,说明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的软件问题都逐步显现。
【看消费(一)】女性新能源车主偏爱“好看”“好开”“好价”
“我一眼就看中了它的颜值。”“90后”车主曲女士刚工作不久,她选择了一辆极氪新能源汽车作为自己的第一辆座驾,她说选购理由就是“好看”,搭配的黛绿色内饰,复古且年轻。
驾驶三个月以来,让曲女士最为惊喜的是“好开”。无论是自动泊车、辅助驾驶,还是语音唤醒音乐、导航,远程控制空调等,曲女士很享受这款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驾驶操控性,“感觉很好开,很放心。”
新能源汽车的女性力量
随着“00后”青年逐渐进入车市,使得中国青年车市的消费者特征进一步凸显出单身、女性和大城市青年的影响力。易车研究院发布的洞察报告显示,在产品特征上,个性、电动和主流化趋势更为明显。针对这些变化,车市的核心卖点概括为“三好车”:好看、好开、好价。
《中国女性汽车消费趋势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女性新购车用户群体占比不断增加。其中,21-30岁的年轻女性在新购车女性中的占比上升了14%,增长速度超越了同时期的同龄男性群体。伴随而来的,是中国女性在家庭购车决策中话语权增强,同时她们愈发关注汽车资讯。《报告》也显示,女性用户更青睐新能源汽车,其中,“00后”女性更偏好新能源及混合动力汽车;在服务方面,女性对更快速的换电服务、外观设计、智能系统和保值率等更为关注。
与此同时,洞察报告也表明,女性购车比例攀升,加速助推青年车市电动化。随着“90后”青年的崛起,女性购车的比例逐渐提升,尤其是父亲为初入职场的女儿购车成为新趋势。2020至2023年间,随着“00后”开始在社会上活跃,女性在青年车市中的占比从30.10%迅速增长到40.54%,女性青年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更高,更偏爱购买新车。
一组数据也验证了女性车主的消费实力。数据显示,2023年女性青年购买的电动汽车占比45.61%,略高于燃油车。事实上,近三四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女性消费者的支持,尤其是女性青年群体的贡献。
拿曲女士驾驶的极氪新能源汽车来说,在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中,极氪6月交付20106辆,同比大增89%,环比增长8%,再创历史新高。据悉,这也是极氪品牌首次单月交付破2万辆。今年1—6月,极氪共交付87870辆,同比增长106%。其中,极氪001连续三个月交付破万,稳居25万元以上纯电车型销售冠军。截至6月底,极氪累计交付超28万辆。
关注女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长期以来,传统车企擅长在汽车技术、参数的重视以及营销方面的策略,多用以吸引更多男性车主。在2018年之前,很少有车企将电动车的发展与女性消费者联系起来,电动汽车与女性市场似乎是两个独立的领域。
关注女性并第一批吃到女性红利的国产新能源车,是人们口中的微型车和小型车。
最先嗅到女性机会的不是王传福,而是魏建军,长城汽车2018年发布的新能源品牌欧拉,并在2019至2020年期间通过投放黑猫、白猫等车型,让汽车企业深刻体会到了女性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欧拉明确地将自己定位为专注于女性的品牌,2021年好猫把欧拉和女性理念推到了高光时刻。
今年北京国际车展期间,欧拉品牌营销副总经理姜川表示,欧拉将加速走向世界,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女性首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2020年7月,五菱宏光MINI EV上市。交付不足两个月,五菱宏光MINI EV便以1.4万的月销量打败特斯拉Model 3,夺下国内新能源汽车榜首之位。五菱的宏光MINI EV马卡龙和宏光MINI EV潮创车屡屡引爆社交媒体,随处可见“五菱少女”;仅仅两年多时间,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突破100万。
外形小巧、颜色吸睛、价格便宜,被认为是五菱宏光MINI EV卖爆的几大成因,这几个特质似乎更容易吸引年轻女性。有数据显示,五菱宏光MINI EV的“90后”车主占比72%,女性车主占比超60%。
欧拉白猫、哪吒V魔女版、领克06、宝骏KiWi EV、比亚迪海豚、QQ冰淇淋……多款“女性车”纷纷开始风靡。拿比亚迪品牌来说,针对女性消费者推出了多款小型电动车,2021—2023年投放的海豚、海鸥、元PLUS等小电动汽车,全面迎合女性用户。
取悦女性的车市营销点
除了使用猫、海豚、海鸥等动物作为名称迎合女性的字眼,在设计方面,车企对女性需求一致理解:外观好看、小巧灵活,主色调偏女性化。在营销方面,欧拉直接喊出“更爱女人”的口号,推出各种猫系车型;比亚迪海豚请来年轻女星谭松韵做代言人,五菱宏光MINI EV和完美日记、喜茶等品牌跨界联动。
这些吸引女性车主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收获了销量。欧拉在2021年迎来高光时刻,全年销量13.5万辆;比亚迪海豚后来居上,2022年和2023年分别售出20.5万辆和36.7万辆,成为爆款车型。
诸多数据报告都在表明“女性车主正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主力”。新能源车企们也纷纷开始发力抢占女性市场,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在现有的产品设计和营销中看见女性的需求。关注女性的座椅舒适度、防晒等,就成为当下新能源车企在产品销售的一大卖点。
蔚来推出“女王副驾”,取消副驾驶位的手套箱,增加腿托和脚托,让乘客在空间、舒适性等方面,达到头等舱般的体验;小鹏在副驾推出女王专属空间,理想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在第二排推出“皇后座”。
在此基础上,车企还对女性消费者的需求挖掘延伸至化妆镜、防晒、收纳等。比如,问界车型在车内嵌入Studio级柔光女王镜,小米SU7采用前风挡三层镀银、天幕双层镀银等技术,解决女性消费者防晒这一痛点。
根据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对女性用户的调研报告,女性用车场景比男性更丰富、搭载乘客类型更多样、用车时长更长、对车辆的清洁更为频繁,因此她们要求汽车颜值、实用、品质都要并存。
在和曲女士一样的女性车主在关注“好看”的同时,她们会在乎“好开”。其中有一种声音不可忽视的是,在社交媒体上,欧拉一度成为女性的“梦中情车”,“五菱少女”频频出圈。但很快,这些“女性车”就饱受诟病,劝退“姐妹们”,有网友反馈五菱MINI EV暴露了动力不足、续航一般、恶劣天气行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由此,女性车主们的需求不止于“好看”,对新能源车的“好开”有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除了发力抢占女性市场,追求“好看”,恐怕以汽车质量为基础保障的“好开”,也是负责任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需要进一步发力的锚点。
【看消费(二)】油车车主的新能源车初体验
“天啊,感觉心脏都被‘闪’了一下!这哪儿是‘推背感’,这简直是坐过山车的感觉!”坐在“女王副驾”上的田甜(化名)在感受蔚来EC7“零百加速”功能后,发出兴奋的惊呼。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能源车已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未来出行的重要趋势。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油车车主田甜在陪闺蜜提车时,顺便试驾了新能源车,感受到了它与传统燃油车截然不同的驾驶乐趣。
加速体验:动力强劲,畅快淋漓
首次驾驶新能源车的田甜对其加速性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蔚来的性能版车型,从静止加速到100km/h仅需3秒多,这样的加速表现超越了许多燃油车型。”田甜说。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的加速性能具有明显优势,无论是起步加速还是中途加速,都能够迅速响应驾驶者的指令,让车辆迅速进入状态。只需轻轻一踩油门,车辆就能够迅速提升速度,轻松超越其他车辆。这种畅快淋漓的加速体验,让人充分感受到新能源车带来的驾驶乐趣。
此外,新能源车的加速过程更加平稳,减少了因换挡和转速变化产生的顿挫感,让驾驶更加舒适。
智能体验:科技感十足,安全又便捷
新能源车的智能系统是其另一个亮点,先进的车载电脑和传感器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导航、语音识别等多项功能。“在驾驶过程中,我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载电脑实现音乐播放、空调调节等操作,无须分心操作中控面板,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和便捷性。”田甜说。
同时,新能源车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也给田甜带来了不少惊喜。“我可以开启辅助驾驶模式,让车辆自动跟随前车行驶,并根据道路情况自动调整车速和车距。这一功能不仅降低了驾驶疲劳度,还提高了行车安全性,特别适用于新手司机。”
此外,智能导航系统能够根据实时路况和车辆状态为驾驶者提供最优的行驶路线和驾驶建议。这不仅让驾驶者更加轻松地到达目的地,还能有效避免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性能体验:高效稳定,节能环保
新能源车在性能方面也表现出色。由于电动驱动系统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新能源车在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在试驾过程中,我发现这款新能源车的动力性能非常出色,可以轻松应对各种路况和驾驶需求。同时,车辆的续航里程也足够长,可以满足日常出行需求。”田甜说。
田甜补充说:“年初去广州出差时,接站的朋友曾对他新换的华为问界M7新能源汽车赞不绝口,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没换新能源车之前,每年的油费2万多元;换电车之后,每年的电费2千多元。并且每周外出露营游玩时可以通过车辆的外放电模式,随时随地煮茶烹饪或观看露天电影,享受出游的极致快乐’。”
在节能环保方面,新能源车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在排放方面几乎实现了零污染,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此外,新能源车在能量利用方面也更加高效,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浪费和依赖。
换电体验:快速便捷,解决续航焦虑
在新能源车的使用过程中,换电体验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这次试驾中,我发现换电过程非常快速便捷,只需3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这一技术不仅解决了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问题,还提高了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田甜说。
此外,新能源车的换电技术还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善,未来新能源车的换电过程将更加便捷高效。同时,换电站的建设也将逐渐普及和完善,为新能源车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新能源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这次对新能源车的驾驶体验,田甜感受到了新能源车在加速、智能、性能和换电等方面的优势。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具有更高的能效比、更低的排放和更智能的驾驶体验。这些优势使得新能源车在未来的出行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新能源车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充电设施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电池续航里程需提高等。推动新能源车的普及和应用,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度。
展望未来,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推动,新能源车将在未来出行领域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我们期待着新能源车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和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
【看未来】寻求差异化高质量新突破摆脱内卷
围绕“内卷”,中国车企之间仍争论不断。
近日,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比亚迪和吉利两家车企,再次针对行业内卷现象发表了公开演讲。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再次提及常压油箱和排放严重不达标事件,并表示“如果某些牌友偷牌、换牌、打假牌,就应当自觉主动地接受处罚,而不能恼羞成怒地要求守规矩的牌友们出局”。
杨学良此次的公开演讲,在外界看来,也直指2023年4月长城举报比亚迪排放不达标事件。随后,长城汽车官方微博转发杨学良讲话并评论。
不管说辞如何,在这场演讲的背后,车企之间暗自较劲,行业矛盾升级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在行业内卷的之下,价格战的持续爆带来了成本的压力。在成本的挑战之下,车企不仅出现了利润下降和亏损,甚至是被迫裁员的情况,而且整车的质量和品控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水军、黑公关等恶性竞争,也扰乱了整个市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车市该“卷”还是“反卷”
在此前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中,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指出,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
事实上,“车圈内卷”在2023年就已充满味道。2023年8月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便喊出,“未来3至5年,车市整体或不同细分市场会持续开打价格战。”在他看来,当下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车企在未来3至5年如果没冲上去,就没机会了。
从今年的北京车展可以看出,自从新能源汽车火热后,新品牌、新产品不断涌现,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关注热度毋庸置疑。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消费者稀缺的注意力,需要更有记忆点的传播信息和持续的价值沟通。
6月14日,在2024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轩辕之学校长、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理事长贾可在《中国汽车向何处去》演讲中总结了中国汽车内卷六种怪象: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卷技术:哄骗伙伴,抄袭技术;卷资金:拖欠货款,代币伺候;卷用户:平息事端,连蒙带哄;卷关系:上下腾挪,左右逢源;卷舆论:混淆视听,水军盛行。
他指出,这些怪象会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产品、服务、生态三方面的灾难,让汽车行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业内分析认为,站在市场的宏观视角下来看,车企之间在公开社交平台上的较量和博弈,无疑是一把双刃剑,通过相互监督及技术之间的比拼,既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容易造成不正当的恶性竞争行为。无论是内卷派、还是反卷派,都有可能成为这一恶性竞争之下的受害者。
车企内卷苦了“打工人”
在各车企之间争论内卷的同时,车企内部的加班文化也成为近期舆论关注的焦点。近日,有媒体曝出奇瑞汽车强制加班、员工加班时长惊人却收入微薄的事件引发了行业热议。
认证为“奇瑞员工”的脉脉网友发帖称,奇瑞汽车内部存在强制加班行为,“896”是标配,销售前线人员更是需要“007”;然而如此大的强度,却没有加班费,仅仅会对加班超过3小时的员工发放10元餐补。
据界面新闻报道,有奇瑞员工5月一共加班了120小时,正常上班的174小时,总计工作时长近300小时。但他到手的薪资只有4800元左右,算下来时薪只有16元。
奇瑞在车企“加班大军”中并不“孤独”,事实上,国内车企、电池厂加班早已是常态。
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搜索当前业内知名度高的比亚迪、长城、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都能找到认证为该车企的员工吐槽公司加班多的信息。
一位在比亚迪某直营4S店工作的销售员工小章(化名)告诉记者,看到奇瑞员工发出的帖子让他感同身受,据他介绍,他工作的比亚迪4S店上班打卡历史记录为关闭状态,仅能展示的是当日的上下班打卡时间,即使正常休息也需要领导审批。
业内人士表示,是否加班和加班频率,与所处岗位、部门、领导个人风格、组内工作节奏和行业周期都有关系。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竞争不是简单的低层次的卷,而是产业大变革的必要阶段。车企要适应企业全面竞争的卷,但企业应该合理保护员工的权益,不能牺牲员工的利益,让员工过度内卷。”
组稿:本刊记者 罗克研 雷玄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