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埃斯顿探新路 工业机器人龙头为何陷盈利困局?)
《投资者网》张伟
贵为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龙头的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或“公司”,002747.SZ),也陷入了盈利难的困局。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埃斯顿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81亿元、25.1亿元、30.2亿元、38.81亿元和46.52亿元,营收逐年增加,同期净利润却不稳定,分别为0.63亿元、1.28亿元、1.22亿元、1.66亿元和1.35亿元。
今年上半年,埃斯顿甚至出现了亏损。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亏损6500万元至8500万元。埃斯顿表示,受下游行业市场波动影响,在新能源行业特别是光伏行业的销售收入同比严重下滑,造成毛利率下滑,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工业机器人业务陷入瓶颈,埃斯顿寻求新业务突破。8月1日,埃斯顿发布公告称,拟向全资子公司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埃斯顿”)注资4.5亿元,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
据悉,埃斯顿机器人的主营业务为人形机器人。但有分析指出,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商业化落地仍处于探索阶段。埃斯顿能否抓住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机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今年上半年业绩预亏
下游行业的不景气,可能传导至产业链上游,最终影响上游相关公司的业绩。此种情形,在光伏行业和工业机器人之间,正在上演。
据了解,工业机器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光伏行业的拍板、串焊、码垛、搬运等场景。以光伏电池生产为例,在电池片清洗、制绒、扩散、镀膜、串焊、排版、EVA搬运、装框等工艺环节,都有各类型工业机器人的身影。
埃斯顿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全球90%的光伏电池片工厂均使用其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已实现对光伏行业全工艺链的产线覆盖”。
与光伏行业深度绑定,成就了埃斯顿在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也为其盈利下滑埋下了隐患。
Wind信息显示,截至7月底,已发布业绩预告的A股16家光伏上市公司中,有12家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出现了亏损。光伏行业的大面积业绩亏损,也传导至埃斯顿这样的上游企业。
埃斯顿在7月10日发布的业绩预亏公告中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为亏损6500万元至8500万元之间,与去年同期盈利9740万元形成了较大反差。
其实,埃斯顿半年报业绩预亏,也早有端倪。
2023年第四季度,埃斯顿的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23万元。自2015年上市以来,公司首次出现单季度业绩亏损的情形。今年第一季度,埃斯顿的营业利润为亏损1399万元,营业利润增长率为-141%。
埃斯顿表示,今年上半年,受到下游行业市场波动影响,公司在新能源等重点行业特别是光伏行业的销售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严使得公司毛利额相比去年同期减少。
不过,埃斯顿也提到,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短期不利因素不会改变公司的中长期发展前景,公司将继续在研发能力和销售渠道上进行投入,同时密切关注市场趋势,积极拓宽业务,提高综合竞争力,尽快改善公司盈利能力。
加码人形机器人前景难料
埃斯顿可谓言出必行,很快决定对机器人行业进行加码。
8月1日,埃斯顿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全资子公司南京埃斯顿的经营发展需求,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4.5亿元对南京埃斯顿进行增资。本次增资完成后,南京埃斯顿的注册资本将由1.5亿元增加至4.5亿元,公司仍持有南京埃斯顿100%的股权。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南京埃斯顿的营收、净利润分别为4亿元、1077万元。同期,埃斯顿的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0.03亿元、653万元。南京埃斯顿对埃斯顿的营收、净利润贡献率分别为40%、165%。
鉴于南京埃斯顿在埃斯顿业务版图中的重要性,有分析认为,在工业机器人强敌环伺且业绩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埃斯顿意在加大对人形机器人的投入。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之前,以库卡、发那科、安川电机、ABB形成的外资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长期占据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2017年,这四家公司在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7%。
2017年之后,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内外资品牌开始分化,以埃斯顿、汇川技术为代表的国内品牌开始突破外资的垄断。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升至52.45%,从销量口径上首次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反超。
在抗衡外资品牌的“突围行动”中,埃斯顿也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埃斯顿在年报中提到,涉足机器人业务7年,公司成为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技术的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装置等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也是国内机器人企业实力最接近外资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企业之一。
不过,国产机器人行业也存在“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难题。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总体销量占比超过50%,“四大家族”的销量占比只有33%;但从收入规模角度看,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产值规模仍小于“四大家族”。
另一方面,随着光伏行业陷入寒冬,导致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盈利能力下滑。大客户的“失势”,让埃斯顿有了把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利润增长点的打算。去年12月,埃斯顿与投资者互动时表示,公司自产的核心零部件产品主要应用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部分核心部件及技术和人形机器人部件有相通性。
有分析指出,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来看,市场更关注相关公司在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方面的竞争力,但埃斯顿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并不突出。2018年至2022年,埃斯顿的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的销售规模从7.26亿增至10.25亿,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只有7%。此次加大对南京埃斯顿的投入,能否让人形机器人成为埃斯顿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有待观察。
持续并购形成巨额商誉
前面提到,埃斯顿进入机器人行业的时间只有7年。事实上,公司上市后的一系列并购,才让埃斯顿发展壮大。
公开资料显示,埃斯顿成立于1993年,公司以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发销售起家。随后,埃斯顿将业务版图拓展至电液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交流伺服系统的企业之一。
2015年3月,埃斯顿在A股上市,随即开始一系列并购。从2016年到2023年,埃斯顿先后收购或参股了意大利ELS、德国克鲁斯、扬州曙光、英国翠欧、南京埃斯顿、上海普莱克斯、南京锋远、美国BARRETT等公司。
埃斯顿表示,并购大大增强了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也让公司主业聚焦于“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和“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营收构成显示,2023年,“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和“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的销售收入在埃斯顿主营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77.64%和22.36%。
不过,也有投资者认为,埃斯顿从上游采购核心部件,再进行组装和销售,其商业模式更像是工业机器人的集成企业。这种模式下,虽然埃斯顿进行了多起并购,但却“大而不强”。
支撑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埃斯顿的净利率逐年下滑,且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浙商证券的研报显示,埃斯顿2020年的净利率为6.04%,2022年为4.7%,2023年为2.85%,今年一季度只有0.85%。同行业上市公司中,汇川技术2020年的净利率超过20%,2022年降至18%,2023年为15.61%,今年一季度业还有12.68%。
另一方面,埃斯顿的持续并购也推高了商誉。其中,2018年以16亿元收购德国克鲁斯,让埃斯顿的商誉一下就增加了10亿元。截至2023年末,埃斯顿的商誉达14.86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54%。
巨额商誉压顶,也让埃斯顿收到了监管的问询。在2022年的年报问询中,深交所就要求埃斯顿列示德国克鲁斯公司、扬州曙光公司、英国翠欧公司近三年主营业务发展情况、主要财务指标及变动情况等数额和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核实公司商誉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合理。
不过,截至目前,埃斯顿暂时没有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这是否会使其未来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投资者可保持关注。(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