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震慑力度空前!中介机构造假罚单超2700万,刑事追责或成常态)
近期,中国资本市场掀起了一场针对中介机构财务造假的"风暴"。监管部门重拳出击,对违规中介机构实施了前所未有的严厉处罚,其中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因在奇信股份年报审计中的失误被罚款高达2339.62万元,没收业务收入367.92万元,并被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这一系列举措不仅震撼了整个行业,更彰显了监管部门铲除财务造假"生态圈"的决心。
严惩中介机构,倒逼归位尽责
随着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资格罚"频频出现。除天职国际外,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也因年报审计问题被暂停证券业务6个月。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成龙指出,"资格罚冻结违规中介机构业务资格,直接造成其业务停摆、项目承压。"这种严厉处罚不仅对违规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通过暂停业务资格,迫使中介机构重新审视自身责任,回归本职工作。
多管齐下,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行为,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政策。司法部会同财政部、证监会起草了《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明确禁止中介机构参与财务造假等行为。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这些规定将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作为"看门人"的责任,对建设长期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国务院办公厅还发布意见,强调对第三方配合造假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一步完善了惩戒体系。
在这场打击财务造假的战役中,中介机构责任被前所未有地强化。监管部门通过严厉处罚、完善法规、加强刑事追责等多种手段,构建起全方位的监管网络。这不仅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更将推动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随着这些措施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财务造假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资本市场的诚信体系将得到显著改善。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金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