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川宁生物上半年:归母净利7.7亿元,清晰成长逻辑助力高质发展)
近日,川宁生物(301301.SZ)发布半年报称,实现营业收入31.95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归母净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96.05%,成长性突出。值得一提的是,wind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从1.11亿元大幅增至9.41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191%,盈利连年实现倍增。
对此川宁生物表示,主要系两点原因,其一受抗菌药物市场需求影响,主要产品量价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二,工艺技术不断提升,产量增加,同时通过节能降耗,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本期净利润同比上升。基于此,近期中信建投等诸多券商均给予公司“推荐”“买入”等投资评级。
公开资料显示,川宁生物是抗生素中间体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7-ACA、7-ADCA、D-7ACA)、青霉素类中间体(6-APA、青霉素G钾盐)等。近年来公司开辟了合成生物管线,并深度践行“生物发酵”和“合成生物”双轮驱动战略,使得川宁生物主业务和增量业务双向齐发,企业整体实现蓬勃发展。
抗生素中间体业务优势显著
抗生素中间体开发难度较大且核心技术壁垒较高,生产企业要有强大且持续的研发实力才能不断满足下游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川宁生物在抗生素中间体领域的整体生产制备技术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抗生素发酵罐单罐规模大都在300m3左右,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将发酵罐体积容量增加至500m3,成为了全球抗生素中间体领域单体最大发酵罐。此外,川宁生物通过持续技术研发,攻克了全流程发酵酶法生产7-ADCA生产技术,成为了国内首家使用生物酶法生产7-ADCA的企业。
随着全球抗生素需求的增长,抗生素中间体行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且目前抗生素中间体行业竞争格局已十分稳定、市场需求饱满、产品价格将依然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而川宁生物发酵、提取设备种类丰富,可以切换生产不同品类的产品,独创的500m3更是大幅度提高了发酵罐单批次产量和效率,规模化效益显著。据悉公司生物发酵项目占地1319亩,总投资逾80亿元,建有一条硫氰酸红霉素生产线、两条头孢系列中间体生产线、一条青霉素中间体生产线,一条熊去氧胆酸生产线,总产能约为16000吨/年,产能优势明显。对此有证券机构发布报告指出,下半年川宁生物主要产品硫氰酸红霉素、6-APA、7-ADCA和7-ACA价格有望保持高位。市场需求释放,发展势头向好,具有较强产能的川宁生物占据发展高地。
合成生物交付有望兑现利润
当前,合成生物技术发展成为了传统技术的充分补充和替代,广泛用于医疗、化工、食品、农业、消费品等终端领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2023年约为151亿美元。且根据麦肯锡的分析,预计2030年到2040年,合成生物学每年带来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80至3.60万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川宁生物于2020年便“前瞻性”设立锐康研究院开展合成生物学产品研发,提前切入合成生物赛道。目前公司拥有多类优质的底盘菌种,研发产品聚焦高附加值天然保健品原料和化妆品原料、生物农药、分子砌块、医美原料及动保类产品等板块,打造的出糖苷类化合物、氨基酸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萜类等化合物平台,可延伸出100+化合物。此外,公司还拥有700万+的自主IP酶库、2000+实体酶工具箱、虚拟筛选以及全尺度模拟,运用多种代谢推动力推动产物合成。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川宁生物旗下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依克多因等多个产品已进入生产、销售阶段,公司也是首批实现产品交付的合成生物学企业。
此外,川宁生物是目前业内为数不多的完成了合成生物学从选品—研发—大生产的企业。据悉公司合成生物学项目占地591亩,分两期建设,预计总投资为10亿元,一期项目建设有化妆品原料、保健品原料柔性生产线两条,主要产品包括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依克多因、红景天苷、麦角硫因等。
长期以来,川宁生物一直坚持长期主义发展理念,未来也将通过持续的精细化管理及创新技术赋能,保持在生物发酵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着力打造具有全球专业视野和行业竞争力的合成生物学头部企业,企业长期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