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前海对话|刘晓博:预见“黄金内湾”时代的“超级城市新中心”

来源:读创 2024-09-06 08:3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原创】前海对话|刘晓博:预见“黄金内湾”时代的“超级城市新中心”)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范宏韬

磐石搏浪,潮涌前海。今年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迎来正式发布三周年,前海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建设平台,三年来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已有多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勾勒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值此之际,深圳商报“前海对话”栏目组特邀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来到前海嘉里中心。站在高处,我们一同远眺前海合作区“扩容”后120.56平方公里的天高海阔,也展望着黄金内湾东岸这座“超级城市新中心”的崭新前景。

落实《前海方案》需要“打破常规”的协调机制

深圳商报:2021年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由此,前海合作区从最初的14.92平方公里扩容到了120.56平方公里,您觉得扩容之后的三年,前海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怎么样的一个角色?

刘晓博:我觉得可以从四个层级来理解它扮演的角色。

首先,对于香港来说,设立前海合作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支持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增强香港同胞对于祖国的向心力,让香港的经济更好地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之中。

其次,对深圳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产业经过了多次的升级,从偏重于制造业到科技创新的全国高地,如今也需要拥有强大的现代服务业来支撑未来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而香港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还是内地和全球之间经济上的“超级联络人”。外资对华投资的65%以上,以及中国内地对全球投资的65%以上,都是通过香港完成的。香港现代服务业跟国际规则对接衔接的经验以及人才,都是深圳需要引进和学习的。而让前海面积扩容八倍,可以让深港合作的实践空间更大,最终形成功能更为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的角度来说,前海是中央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确立的三个推动内地和港澳合作的抓手(前海、横琴以及南沙)之一,承载着推动深港合作的重大使命。

而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华东地区有上海浦东,华南地区的前海就要扮演类似的角色,作为核心引擎推动我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圳商报:前海合作区把宝安和南山的部分区域纳入进来之后,在政策、机制、空间、产业这些方面应该怎么样去协同发力,在全球的价值产业链中继续提升?

刘晓博:《前海方案》明确,前海要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下的体制机制创新。我们可以理解前海管理局、宝安区政府和南山区政府三个政府部门需要有一个打破常规的协调机制。我今年看到南山区两会中提出“举全区之力支持前海深化改革开放”,宝安也提出“加强与前海在规划、政策、机制、空间、产业等十个方面的工作协同”,这些对于前海合作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像宝中和大铲湾片区的腾讯全球总部一期即将建成,现在建筑物也都已经外观也都显现出来了,充满时尚、现代感,预计未来将吸纳大约10万人到此办公。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是中国互联网最头部的企业,也是目前市值最高的,它的入伙也将带来相关产业链,让前海整个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前海坐拥“顶配资源”将成为“超级城市中心”

深圳商报:今年6月底,我们深圳通道正式通车,首个月就迎来了300万的车流量。如今珠江口东西岸的融合加速,为前海区域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利好?

刘晓博:回顾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地区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它明显地分为四个阶段。

历史上广州曾多次成为中国“一口通商”的特区,享受特殊政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广州一直是华南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这个阶段可以称为“省城时代”;

上世纪50年代后香港崛起,最高峰时香港经济总量相当于内地的20%,远超“上海+北京+广州+天津”,这个阶段可以称为“香港时代”或“维港时代”;

1980年深圳特区成立,深圳成为这个片区增长最快的城市。到2012年,深圳经济总量超过广州,2018年超过香港。这个阶段,可以称为“深圳河+深圳湾”的时代;

近年来,大湾区的概念横空出世,逐步取代了珠三角。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提出了“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目标。区域内城市纷纷把新区、新的增长点放在珠江口,比如深圳前海、香港北部都会区、广州南沙、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珠海横琴新区等。由此,我们进入“黄金内湾”的时代。东岸的人口密度更大、企业更多。而前海扩容之后,占据了珠江口东岸黄金岸线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黄金内湾”时代企业最集中、最具活力的区域就是前海,所以我觉得前海将来要建设成为不仅是深圳、更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的“超级城市新中心”。

深圳商报:在您看来,“超级城市新中心”是怎么样的一个形态?前海在这些方面具有怎么样的基础?

刘晓博:展望未来,随着人口红利的终结,有很多新区它未必能实现当初的设想。因为新区要想实现规划中的宏伟蓝图,它一定要依托原有的城市中心,周边就要有人气、有企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前海呈现的城区配套以及区位优势在整个大湾区里是无可替代的,甚至是首屈一指的:位于珠江口,毗邻香港,周边的经济基础雄厚,集“海陆空”枢纽于一体,拥有面向世界的交通能力,再加上自身的规划也比较领先,这些优势就决定了它必将成为未来的“超级城市新中心”。

借鉴“虹桥模式”引领大湾区国际化发展

深圳商报:放眼国内外,现在前海有哪些可以对标的城区发展案例呢?

刘晓博:我觉得从国内来看的话,首先是我们可以对标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众所周知,此地的虹桥机场离市中心很近,原来很多人都推测这个机场将是城区发展的累赘,可能需要搬迁,但上海市后来却依托机场规划了虹桥高铁站以及会展中心,让虹桥变成了一个国际化中央商务区。这恰恰证明了机场片区将来会从流量入口变成商务活动的枢纽和入口,形成一个新的CBD。现在随着国际会展中心的配套逐步完善,机场东交通枢纽的建设和周边企业总部的落地,其实我们机场及周边片区将有望复制“虹桥模式”,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国际的城市中心。

国际上,从产业发展形态来说,伦敦金融城、纽约曼哈顿、旧金山硅谷等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度集聚的国际化城区,他们数十年甚至多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都是值得前海参考借鉴的。

相比上述城区发展,前海在城市建设上拥有“后发优势”,理念更先进,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交通的关系,家和办公场所的关系更和谐。

前海拥有深圳海岸线的四分之一,区域内有大量的绿地、河道,人、城、自然关系和谐。再加上规划先行,TOD等理念的落实,都让前海有未来城市、梦幻之城的感觉,将比老的市中心更宜居、宜业。

优化营商环境,引入行业龙头

深圳商报:现阶段,前海成为引领湾区发展的城市新中心还存在哪些短板?需要如何下功夫?

刘晓博:我觉得前海还处在快速生长期,甚至是发展的初期阶段。其中一个现象是因短期内供应量大,造成部分写字楼的出租率还不是特别高,这需要一定时间发展片区产业来逐步消化。

当然还需要继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更多的类似于腾讯这样的龙头企业,他们所带来的产业生态将吸引更多的这种上下游的企业随之入驻。

与此同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在规则和机制上面跟香港以及国际市场衔接,让“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流量”真正变为“留量”,为前海发展注入新动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湾区发展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