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间智慧丨领涨股都是“海底捞”属性)
主持人 | 尹星
在修生养息中等待
主持人:小泛对纳指及大A指数的判断从来都是马前炮,8月19日说纳指短期见顶,三四月当大A行情如火如荼之时,扔出了“双底论”,指出年内主流指数必踩双底。目前看,均已经实现,对它们的后市,泛舟有啥要补充的么?
泛舟:美股和A股指数的节奏是不一样的。美股处于一轮交易拥挤度及估值较高阶段,遇到基本面的多变期,比如大选、降息、经济数据超预期、日本央行的态度等等诸多问题。纳指本身就有震荡的需求,加之上述宏观事件的出现以及部分权重企业的半年业绩不如预期等因素叠加在一起,震荡幅度就会加大。目前美股完成了高位首次下跌之后的反弹,再次进入复杂期,大伙需要多点耐心,
主持人:按照你的说法,目前大A还没见“南墙”吧。
泛舟:见南是见南部区域?还是见最
主持人:大伙都非常期待大A能走出某股这样的牛市。
泛舟:我相信会有这一天的,但是在这之前,大伙还是要做好眼前的每一天。选个赛道无论短线还是中线配置,就此深耕下去。当然了,如果你问我意见,我认为短线学好了,再做中线就是降维打击。能把个股短线做好,再去看指数的波动,信手拈来。在这指数赶底、个股横飞的阶段,大伙要稳住情绪,保住本金,继续练习交易,修生养息等待新十年周期的开启。
活跃资金主动缩圈
主持人:华为强哥继续高举高打,已经帅到了没有朋友,萧萧解读一下,“百花齐放”的盘面怎么就感觉差了点意思呢?
海风若雨萧萧
:4000家股票上涨,成交量依然只有5000亿元水平,当然你就觉得差了点意思。现在市况与2023年有着本质的区别,2023年下半年抓小放大是市场共识,资金都囤积在小微盘中。2024年经过政策调整和年初的大震荡,资金早已从小微盘中撤离,本周爆炒的消费电子、固态电池、医药等主题品种共性的特点,是领涨股都是“海底捞”属性。股票启动价格远低于年线,甚至是历史新低位置,像老百姓、南都都是如此。主题内部扩散度不高,过去市场的主题都会分出个龙一到龙五,你拉我抬,尽管涨幅有区别,但是节奏上是携手同行的,现在除了龙一,没人看龙二了,更不要说后面的杂牌军了。某种意义上讲,跟高股息最后缩圈到银行股抱团一样,市场活跃资金也在主动缩圈。这很可能与2023年TMT板块在AI引领下经过充分的炒作有关,能说点像样故事的股票很少了。2023年我们炒华为手机,炒的是卫星芯片和光刻机,今年我们已经变成炒折叠屏的铰链了,这两种元件的科技含量差距有多大你也能想到,就这你还要拼到第7个一字板才抢得到。资金有多内卷,好听的故事有多稀缺可想而知。现在的困难是,下周二华为就召开发布会了,预期打的如此之满,会不会见光死呢?
主持人:说好9月调整的银行股,怎么就变成了用“脸”着陆的模样?
海风若雨萧萧:市场关于房贷利率调整的传言让本来落袋为安的操作变成了一场无序的溃散,估计银行股跌回6月的平台就差不多止跌了,拉了两个多月,两周就几乎抹平,抱团瓦解就是这番模样。近期市场不仅是银行股,很多中字头股票都出现了补跌,这种补跌其实有利于夯实市场的底部,只不过短期让指数变的更加难看。本周的超卖指标终于降到了20以下,9月10日—24日是敏感时间节点,但是我感觉,这里的反弹应该属于改变斜率的反弹,把市场从单边下行趋势中转换成横向震荡模式。当下市场最主要的模式就是海底捞+缩圈龙头,所以上涨股票家数不少,但是能拉出空间的股票却不多。市场情绪转暖,但是赚钱效应很一般。
什么是底部的根本条件
主持人:沪市持续调整,周五几大指数更是集体不可描述,怎么看待?
骄阳:第一,这里没有反转的机会,这个我们说过,核心红利等技术上没有集体调整到位,垃圾股远没有出清,任何的上涨都仅仅是反弹。第二,华为龙头华强今天是放量的第9天,到节点了。每次最强的板块倒掉后,市场都会出现明显调整。第三,券商借消息集体跳空高开大涨,不但拉不起指数,反而回落后加大了市场的恐慌。后面只能一点点看,先看11月份平均股价月线是否在5、10月线双扣低的情况下能有反击条件。还有1个半月时间,这期间,核心股是否能调整完毕,同时垃圾票是否能加速跌一轮,这才是底部的最根本条件。
主持人:你一直强调核心股调整后是机会,垃圾股远没有出清。但是当下市场不少人觉得核心股是顶,中小盘成长股是底?
骄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核心红利板块和上游资源我们都在顶部提示了要调整,所以后面等的就是下一次机会。所谓中小盘成长股,在当下,能找到几只未来能稳定成长的?
主持人:所谓的玄学概念,你怎么看待?
骄阳:如果其他板块始终没有交易价值,那么所谓的玄学板块就会有反复的机会。看图说话即可。毕竟既然是玄学,那就可以不用考虑行业基本面和业绩了。大家也都明白就是炒作,那就顺着情绪走就好了。
主持人:华为苹果系的消费电子一旦结束,什么板块可能会有机会?
骄阳:那得市场自己走出来,很难提前预判。消息面上有一条是关于PCB的,有一定看点。说是原来英伟达采用HDI方案,现在要回到纯PCB方案,这样总成本就降下来了,产品预期时间是9月底出货。这对于PCB来说是新增增量。时间上也有预期,就是能不能被市场资金认可了。其他好像暂时真找不到什么有预期的了。挺无奈的,继续熬吧。
(本文已刊发于9月7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作分析,不作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