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走的GDP”!演唱会成文旅新引擎,揭秘背后的城市财富增长密码)
近年来,演唱会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文旅领域的新增量。从青岛到郑州、太原等二三线城市,演唱会市场日益火爆,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对地方文旅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岛作为北方重要消费城市,演唱会市场近两年迅速崛起。2024年已有35场演唱会通过审批,落地执行超半数场次,月均三场演唱会的频率使青岛成为演唱会经济的热门城市。来青开演唱会的歌手咖位越来越顶流,目标群体瞄准更具消费实力的中年歌迷。演唱会期间,周边酒店价格普涨,顶流歌手 “单站多场” 明显增多,场次增量实现收益增量。
在其他二三线城市,演唱会与地方文旅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郑州、呼和浩特、太原等城市在暑期演唱会中表现出色,文旅部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包括线上宣传、线下打卡活动、提供伴手礼和场馆物资、保障交通等,提升了外地歌迷的参与感。这些城市借助演唱会进行城市风光宣传,打造城市名片,如太原打造 “歌迷之城”,常州打造 “青春乐都”。
演唱会经济的火爆有其内在逻辑。从观众角度看,跨城观演日渐风靡,“跟着演唱会去旅行” 成为新潮流,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他们追求音乐与人文风情的融合,信奉 “为爱买单永不过时”。从市场角度看,人流带来财流,“办一场、赚一场” 成为现实,未来两年国内 “演出经济”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相关行业也期待站上演艺经济新风口。从地方角度看,各地相关部门精心策划、筹备与支持演唱会,以诚意提升观众体验,实现 “曲终人不散”。
在演唱会经济热潮背后,还存在一些经济学现象。如 “口红效应”,人们在生活压力增大时,倾向于购买相对低价且能带来 “沉浸式体验消费” 的商品,演唱会成为满足情感需求的选择;“乘数效应”,演唱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通过连锁反应形成更大的经济效益;“霍特林效应”,主办方在选择演唱会场地时,会基于多种角度考量,以减少观众旅行时间和成本,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
演唱会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一方面,演唱会门票收入成为直接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演唱会期间的人流量带动了周边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的消费增长。咸阳奥体中心附近连锁酒店负责人表示,每次演唱会期间,酒店经常处于全满状态,日均客流量和营业额均翻番。此外,演唱会还促进了应援产品的销售,如荧光棒、手牌、文化衫等,进一步拉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随着演唱会经济的持续升温,二三线城市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然而,如何保持演唱会经济的长期繁荣,避免短期效益和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成为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一方面,地方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演唱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主办方和文旅部门应加强合作,创新演唱会内容和形式,提升观众体验。同时,还需关注交通、安全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确保演唱会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