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消费电子的命,全靠首款AI iPhone?

来源:36氪 2024-09-12 08:12:4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消费电子的命,全靠首款AI iPhone?)

9月10日,苹果公园的史蒂夫·乔布斯剧院,首款真正意义上基于AI功能设计的iPhone——iPhone 16系列正式发布,一同发布的还有最新款Apple Watch以及AirPods。$苹果(NASDAQ|AAPL)$

具体AI功能上,iPhone 16与6月WWDC上苹果发布的相差无几,主要包括写作辅助、照片编辑、个性化表情符号生成等。需要注意的是,Apple Intelligence相关功能正式上机是在10月,且仅支持英语,中文版则要等到明年。

为支持AI功能,苹果将芯片提升了两代,iPhone 16采用了3nm制程工艺打造的A18芯片,并采用16核NPU+6核CPU+5核GPU设计。据苹果官方介绍,A18的6核CPU速度比A16仿生芯片快30%,能效相比A16仿生芯片降低30%。

手机硬件上,iPhone 16没有太多变化。最大的变动是增加了操作按钮以及相机控制按钮。其中,操作按钮可以帮助用户轻松访问各种应用功能,而相机控制按钮则具备一键启动相机、视频拍摄、设置变焦等控制选项的功能。

发布会前的一段时间,首款AI iPhone曾聚集了大量市场关注。

Wind数据显示,在iPhone 16高预期的推动下,近三个月多只苹果概念股股价飙升,其中,科森科技大涨超120%,领益智造涨近50%,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胜利精密的股价也上涨了超过10%。

但苹果最终带来的产品依旧不温不火,AI方面也没有展现“杀手级”应用的功能。

发布会后,苹果盘中股价跌幅一度扩大至1.8%,至收盘股价报220.91美元,微涨0.14%。今日A股市场上,苹果概念走弱,多只相关概念股下挫。

01.AI能为果链带来多少增量?

从年初AI手机引起概念股暴涨,到6月苹果发布自家AI系统,久经萧条的消费电子产业链终于嗅到回暖的气息。

根据Counterpoint的报告,2024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全年预计增长3%以上,全年销量回到2.7亿部以上。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来看,IDC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5.7亿部,同比增长超7%,智能手机市场在经历波动后重新步入增长轨道。

在AI手机的起步阶段,不少果链已经赚到了硬件革新的第一桶金。

以散热行业为其例,由于大模型本地化运行需求的增加,处理器和存储芯片的功耗显著提升,这直接拉动了对高效散热解决方案的需求。

国泰君安认为,AI手机对电磁屏蔽以及散热需求将显著提升,有望进一步带动内部电磁屏蔽件、散热材料等相关产品量价齐升。另据Counterpoint预计,2026年全球AI手机导热材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9.2亿元。

今年上半年,散热行业龙头中石科技实现营收6.44亿元,同比微增0.1%。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激增80.89%至6270万元。

中石科技表示,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消费电子行业市场需求回暖,公司主要大客户春季新款终端产品散热材料用量提升,新项目放量,公司供货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同时,作为苹果的散热材料供应商,中石科技在即将推出的iPhone 16的影响下预计将继续受益。苹果在发布会上介绍,iPhone 16采用了全新的散热优化技术,通过内部布局优化和100%再生铝金属散热子结构进一步提升散热表现。

事实上,不仅是中石科技,从果链企业们的半年报看,多数都在释放着向好的讯息,营收和利润增速都有显著回升。

以果链“三巨头”为例,今年上半年,立讯精密营业收入达到1035.98亿元,同比增长5.74%,净利润为53.96亿元,同比增长23.89%。歌尔股份录得营业收入403.82亿元,虽同比下降10.6%,但净利润同比大增190.44%至12.25亿元。蓝思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88.67亿元,同比上升43.07%;净利润为8.61亿元,同比增长55.38%。

谈及果链企业今年上半年业绩的增长,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36氪表示,这一趋势由全球经济复苏、消费电子行业整体稳健以及苹果新品iPhone的强劲销售表现等多重因素驱动。

“苹果的AI发展对果链业绩向好的趋势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梁振鹏补充。

国投证券研报指出,Apple Intelligence的落地将会通过若干次系统更新逐步实施,预计随着端侧AI的完整落地,对硬件提出更高需求。端侧AI的普及和发展需要硬件在多方面进行升级支持,包括处理器、内存、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传感器和摄像头、散热系统等。

有业内人士认为,果链业绩还将进一步受益于市场对iPhone销量的预期以及改款所带来的新增价值量。

“明年无论是模型、硬件的提升,还是应用的推广,都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该业内人士指出。

02.AI iPhone,还能挽救消费电子吗?

回暖来得并不稳定。目前市面上发售的几款AI手机来看,只有三星的S24在出货端获得了加单,而苹果在6月发布AI战略后当天蒸发了4000亿元市值。

智能手机销量恢复增长背后,究竟是真正的AI手机需求在驱动,还是一锤子买卖?针对这一问题,市场自然都在关注对消费者认知起到决定作用的iPhone新机。

Canalys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是全球前三大智能手机市场中,对AI技术兴趣最浓厚的一个,表现出从“高”到“极高”AI兴趣的消费者占比达到了31%。不过,iPhone 16的发布还是让不少国内消费者大失所望。

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当下看,苹果AI仍然是一个“大饼”,至少对中国用户而言,短时间仍无法体验到Apple Intelligence。

同时,从iPhone 16目前的发布情况看,一方面,苹果尚未放出全部AI功能;另一方面,对比其他安卓系手机,本次苹果更新的AI在差异化和颠覆性上都尚缺火候。

在发布会前夕,知名科技记者Mark Gurman爆料称,苹果决定推迟Apple Intelligence部分主要功能的推出,正是由于AI功能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来推动消费者升级自己的机型。

不可否认的是,AI在端侧的发展初期,还是为果链以及消费电子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果链依然无法完全摆脱大客户依赖症的当下。

歌尔股份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发文称,歌尔股份作为iPhone 16的麦克风供应商,受益于规格升级,每只iPhone 16的麦克风单价将较iPhone 15至少高约100–150%,预计其营收与利润都将大幅提升。

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歌尔股份上半年实现的12.25亿元的归母净利中,超过7亿元由其越南公司贡献。有分析认为,这不仅是因为越南的综合成本更低,更与苹果将订单转移至越南有关。

为了摆脱对苹果的依赖,歌尔股份在智能硬件领域布局多年,但从财报看,以VR设备、游戏机等为主的智能硬件业务在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大幅下滑32.31%。

对于类似正在探索第二增长曲线,但尚未实现规模化和稳定收入模式的果链来说,苹果订单依旧是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兑现业绩的关键。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不少果链企业而言,AI业务对整体业绩的贡献仍然有限,同时不乏有企业当下业绩主要依赖于非果链业务的拉动

以蓝思科技为例,今年上半年,与AI的关联度较高智能头显和智能穿戴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35亿元,同比增长20.52%;毛利率13.59%,同比提升5.25%。尽管增长势头喜人,但该业务板块占总营收比重仅为5%。与此同时,其智能汽车及智能座舱类产品则在报告期内的营收同比增长19.01%至27.16亿元,接近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营收的两倍。

再比如,尽管立讯精密汽车业务占比最少,但上半年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板块实现营收47.5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8.3%,远高于其消费电子和通信两大业务板块的同比增长率。

“实际上,AI对硬件,尤其是国内供应链的驱动作用并不显著,虽然今年有一定的边际改善,但力度仍不足。”有行业内人士向36氪分析,“整体来看,果链企业仍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许多公司在上半年实现增收却未能增利,毛利率下滑的趋势可能持续。”

过去几年中,果链股价持续回调,除了消费电子市场整体承压的环境影响,苹果供应链外迁以及砍单风险也让市场对果链的稳定性存疑。

从近期果链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多家果链上市公司股价大幅走高,这大多受益于AI带来的换机潮预期。比如,4月以来,东山精密、鹏鼎控股股价都一度翻番。

摩根士丹利预计,苹果公司未来两年可能售出近5亿部iPhone,高于2021-2022年的创纪录周期高位。其中2025财年出货量为2.35亿部,2026财年为2.62亿部。

但隐忧仍在。尽管相比安卓,苹果在AI应用上的成本较低,且凭借其封闭生态具备一定优势。但由于第三方应用数量有限、补给速度较慢,加之苹果自身核心AI技术实力不足,在算力和大模型产品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端侧AI表现仍显不足。

“苹果现在的大模型还只是一个初阶的版本,仍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应用,如果能够自主开发,效果会更好。”业内人士说,“未来苹果还是会从模型能力、应用生态和硬件规格这几方面发力。”

作者 | 耿宸斐

编辑 | 宋婉心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视觉中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