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行业务萎缩人员大幅调整)
近日,有消息称,自2023年8月27日IPO阶段性收紧以来,券商投行部门业务收入明显下滑,一些中小型和部分大型券商已采取大幅人员调整和成本控制措施。面对行业"寒冬",各大券商正在通过业务结构优化、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积极应对。
投行业务收入骤减,人员流动现象明显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下降41.13%,从去年同期的290.69亿元降至171.14亿元。在此背景下,投行人员的流动性明显增加。据财联社记者报道,有华南某券商投行部门已经减员至30多人。与此同时,不少投行人才选择内部转岗,例如,兆威机电新聘任的董事会秘书牛东峰,三未信安拟聘任的董秘张玉峰,以及宝鹰股份新任董秘刘成,均有多年投行从业经历。部分人员甚至选择跳槽转行,今年证监会拟录用的247名公务员中,就有多位具有券商工作背景。
聚焦重点领域,加强行业研究和客户服务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各大券商纷纷调整经营策略,加强行业研究和客户服务,力求在关键领域和区域市场建立竞争优势。中信证券表示将加大行业研究力度,聚焦国家战略与客户需求,全面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业务。华泰证券则提出要聚焦重点行业、提升产业认知,严控业务风险。国金证券也将充分利用在硬科技和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优势,加强投行业务拓展。中原证券则表示将专注服务河南省内实体经济,落实"基地化"发展战略。
加强条线协同,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
除了专注细分领域,加强内部协同、提供综合性服务,是众多券商的共同选择。中信建投提出要加强投行与其他业务条线的协同合作,为客户提供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投资银行服务。华泰证券也表示要积极拓展产业整合、跨境并购等业务机会。通过加强内部协同,券商可以更好地把握客户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和忠诚度。
在经历了火热的牛市行情后,随着IPO节奏放缓,券商投行业务正经历新一轮考验。面对市场变化,各家券商正在通过人员优化、业务结构调整、加强研究和服务等方式积极应对,力求在行业"寒冬"中突围,为下一轮行业增长蓄力。随着市场逐步企稳回暖,投行业务仍有望重焕生机,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小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