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现代计划人员优化!车企被曝裁员)
9月28日,据财联社报道,知情人士称,北京现代计划分二批次进行人员优化,其中,第一批将在今年11月左右结束,目前正进行第一批优化员工的谈话;第二批或在明年2月前完成,涉及员工预计占北京现代员工总数的30%左右。
针对上述消息,现代中国表示:“并没有听说”;北京现代方面未对此作出正面回应。
资料显示,北京现代成立于2002年10月,由现代集团与北汽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双方各持股50%。作为最早成立的合资品牌之一,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也有过一段高光时刻。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北京现代销量分别为103万辆、116万辆、106万辆和114万辆,并在2016年达到历史巅峰,跻身“百万俱乐部”,成功入围国内汽车厂商排名第六名。只可惜的是,这种高光时刻并不持久。次年,北京现代销量便开始下滑至75.6万辆,随后的2018年微增至78.2万辆,但自此之后,北京现代销量连年走低,2018年至2021年累计销量分别为68.5万辆、38.5万辆、36.0万辆。
截至目前,北京现代在售的车型包括伊兰特、索纳塔、菲斯塔、途胜、胜达、沐飒等,但除了伊兰特外,其它车型的销量均十分一般。零售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现代累计销量为23.60万辆;今年1-8月为11.42万辆,其中销量最高的车型为伊兰特,为5.97万辆;途胜L和北京现代ix35次之,分别为2.27万辆和1.25万辆,其余车型均不足7千辆。
值得一提的是,因销量的持续下滑,北京现代旗下工厂产能利用严重不足。今年1月,通过多次下调转让底价,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终于以16.20亿元卖出去,相比于最初的转让底价下调了20.64亿元。除此之外,一个月前,一份湖南省经销商致北京现代的文件显示,鉴于湖南省区域全体经销商库存压力极大,经营非常困难,亏损非常严重等因素,湖南全体经销商一致要求,自2024年8月8日起暂时停止向北京现代提车,并不再接受自动配送的车辆,由北京现代立即解决好湖南区域经销商现有的库存,以及兑现此前全部的承诺和奖励政策。
行业人士认为,北京现代面临的困境背后与其产品布局有关。目前其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少之又少,可以说是转型最为缓慢的合资品牌之一,同时燃油车对比同业的品牌缺乏竞争力。按照规划,2025年北京现代将实现燃油车全面混动化,并在未来3-5年内构建一款MPV、两款轿车、三款SUV车型的混动化产品矩阵,达成混动产品年产销30万辆规模。
在汽车行业当前的激烈竞争中,北京现代并不是唯一一家面临销量下行以及人员优化的合资车企。今年6月,日产汽车决定削减在华产能约10%,并关闭其位于江苏常州的乘用车工厂;随后的7月,本田中国宣布将关停两家工厂,广汽本田计划2024年10月关闭年产能为5万台的第四生产线,东风本田计划2024年11月将年产能为24万台的第二生产线停产休业,调整后本田在中国的汽车总产能由149万台变为120万台。
截至发稿前,尚不清楚北京现代拟分批裁员消息是否属实。但可以确定的是,伴随着燃油车市场份额的急剧萎缩,不少传统车企面临电动化转型,裁员在汽车行业已成为转型举措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车企面临电动化转型,采取裁员举措一方面可以解决能源和技术转型过程中对就业造成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则可以为企业削减成本。本月初,东风本田被曝进行大裁员,预计将影响员工数量达2000人,被裁员工将获得N+2+1补偿,对此,东风本田发文称:“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加速电动化转型,东风本田针对生产领域进一步提升人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