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光启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形成自己的生态体系

来源:雪球 作者:林中行- 2024-10-07 07:44: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光启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形成自己的生态体系)

前面两篇文章谈及光启一体化构件的特殊“功能”优势,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将打开广大的应用市场。至少我们目前可以看到JP市场是打开了,300项在手研发项目和急于大扩产就是证明。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没有涉及,就是超材料的技术壁垒到底有多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多强?会不会出现应用大扩张之时就是红海市场来临之时?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从创新技术的扩散问题说起,因为这涉及到光启长久竞争优势问题。

一、关于创新技术的扩散问题

创新技术的扩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恐怕只有专业学者才能说得清楚。在这里只说我的直观感觉:创新技术的成果(产品)能迅速被社会接纳和广泛使用,对于创新者来说是最有利的。但创新技术本身如果迅速扩散,对创新者来说是最为不利的。

关于创新技术的扩散案例有很多很多的,在这里只举芯片制造和基因工程这两个案例,因为它们与超材料一样都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极为重大的创新技术,而且与超材料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芯片与超材料一样,都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方寸之间干大事。只不过芯片是在狭小的空间中植入大量的晶体管,超材料是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微雕刻而已。而基因工程是对人体的基因进行编辑,超材料是对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编辑。

1、芯片制造

芯片,也称为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芯片的发明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这里不细说。但芯片研发初期就显示出技术明显的扩散趋势。

1958年:杰克·基尔比在德州仪器公司发明了集成电路,这是芯片技术的起点。

1959年:贝尔实验室的江大原和马丁·艾塔拉发明了MOSFET,这是第一个真正的紧凑型MOSFET(半导体器件)。

1960年:卢尔和克里斯坦森发明了外延工艺,同年仙童公司开始将光刻工艺尝试应用于晶体管批量制造。

1962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研制出了可批量生产的MOSFET,并将16个MOS晶体管集成到一个芯片上,这是全球第一个MOS集成电路。

1963年:仙童公司的弗兰克·万拉斯和华人萨支唐首次提出CMOS电路技术。

1966年:美国RCA公司研制出CMOS集成电路和第一块50门的门阵列芯片。

1971年:Intel公司推出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芯片,这是芯片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74年:美国RCA公司推出第一个CMOS微处理器1802芯片。

1978年:Intel发布了16位微处理器8086,x86世代王朝创立。

也就是说芯片发展的前二十年,芯片制造技术和工艺是由众多企业和科学家分别研发共同推进的,一开始就显现出技术容易扩散的特征。

2、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通常被认为是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一门新兴生物技术科学,它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综合发展的结果。

基因工程的发展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1968年,瑞士微生物学家沃纳·阿尔伯发现了限制酶,这种酶能够在特定位置切割DNA分子,为基因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1973年,斯坦利·N·科恩和赫伯特·W·博耶成功地将不同来源的DNA分子组合起来,并将其插入到大肠杆菌中,这标志着基因工程的真正开始。

1980年,美国科学家Ruth J. W. Bates等人在Gordon实验室中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快速生长的转基因小鼠,为后续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

1983年,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在美国诞生。

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巨型工程,旨在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揭示所有人类基因及其序列,从而全面解读人类遗传信息,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

可见基因编辑技术也是由众多企业和科学家分别研发共同推进的,一开始就呈现出容易扩散的特征。

3、创新技术成果被垄断的往往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生态体系的建立

上面所说的这些在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创新技术,从新技术的发现到成熟,都有众多国家、众多企业和众多科学家参与,新技术一开始就处于不断扩散状态。但其中也有一些创新技术成果被个别企业长期垄断。仔细分析,能够长期垄断创新技术成果的往往还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围绕该成果所形成的生态体系。

高通芯片:高通凭借提早研发cdma通信技术并围绕它形成完善的专利系统,对cdma技术形成长期垄断,凭此获得巨额的专利收益。

ARM架构:ARM公司通过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将其架构授权给众多芯片设计公司,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尽管ARM本身并不直接生产芯片,但其架构在移动通信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几乎垄断了9成的市场份额 。

苹果手机:苹果手机之所以能凭借全球20%的销量份额(有时甚至不到)而获得80%以上的经营利润,除了成功的高端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以外,其强大的生态系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苹果构建了一个无缝的设备和服务生态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等。这种生态系统增强了用户满意度和粘性,使用户更难转向竞争对手。

微信:微信创建于2011年1月。它从一开始的简单即时通讯工具,不断集成支付、社交、信息分享等多种功能,构建了一个涵盖多方面的社交生态系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现在角度看,微信软件的技术并不复杂,中国至少有100家公司可以做得出来。但中国始终只有一家以全民社交为主的软件,微信所形成的生态系统起着关键作用。

所以想依靠纯粹的技术垄断长久生存,不是没有,但并不牢靠。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圆珠笔笔芯的案例。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超材料技术有不易扩散的特征

超材料在众多领域的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唯一获得突破并且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为社会各领域赋能的唯有电磁超材料,即超材料在电磁调制方面的应用。

我们先来看看超材料在电磁调制方面应用的技术扩散情况。

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家大卫·史密斯等利用微波技术把一个直径5厘米的铜制小圆筒成功地隐藏起来,证实了超材料能够使物体对某些波长的电磁波隐身。

2009年,刘若鹏团队在美国杜克大学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基于超材料技术的“隐形衣”。这种“隐形衣”可以在指定的电磁波频段内,使电磁波转向,绕过被超材料覆盖的物体,从而实现“隐身”的效果,为未来的隐身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2年,光启在深圳建成了全球第一条集超材料研发、生产于一体中试线,率先实现超材料产品工业化生产0~1的突破。

2017年,光启在深圳银星基地建成了第1条超材料生产线,开始将产品应用到我国航空装备上。

2019年,光启开始建设顺德基地一期工程,2022年光启第3代超材料生产线在顺德基地投产运营,实现了大规模生产超材料产品的1~10的进程。

2024年,光启开始用第4代超材料产品全面替换第3代超材料产品,由于第4代超材料产品具备性能更好、应用范围更广、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等优势,从而开启了大规模生产超材料产品的10~100的进程。

从2000年至今的25年时间里,在电磁超材料应用方面,目前了解到的只有美国新研制的B21战机在关键部位也采用了超材料产品,使用的是第3代超材料技术,美国军方已下了100架的订单,2026年交付。除此之外,在全球范围内都还没有见到有重大突破的信息。

可见与芯片制造和基因工程相比,超材料在技术上有极高的壁垒和极不易扩散的特征。

至于原因,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是超材料技术本身壁垒极高,至今世上没几个人懂得反向设计技术,至于通过什么路径将设计结果转为工业化生产,从而跨过横亘于基础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死亡谷”,更是一种奇思妙想。二是超材料从设计到检测,端到端之间有非常长而复杂的产业链,产业链上有众多的技术和工艺都是市场上没有的,都依靠光启自己研发和创新,光启凭一家之力建立了超材料大规模工业化的完整产业链,以至于光启能将产业链上的独创技术分成7个技术平台对外输出服务。

随着超材料产品的广泛应用和人员流动的增加,超材料技术的扩散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短期内还没有看到这个迹象。从光启2012年建成第1条中试线至2023年底第4代超材料生产线成熟,中间用了12年的时间,后续者要突破超材料的技术壁垒,还要建立第4代级别的超材料生产线,至少需要10年时间吧!也就是说光启至少有10年以上的垄断发展时间。

三、长期保持与自己产品定位相适应的毛利率是强大竞争优势的体现

产品降价是商业竞争中常用的策略,其目的是卖方主动或者被动降低自己的盈利能力,甚至承受短期的亏本来抢占市场份额。这是卖方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不得不采用的策略。

创新性产品一开始就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价格不得不大幅降低,那是因为创新技术迅速扩散的结果。下面简单举个案例。

2022年11月,OpenAI的ChatGPT横空出世引起全球震动。在不长的时间内全球各种人工智能大模型纷纷推出,只是中国从2023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千亿参数级别的大模型就有130个,连光启都有自己的1100亿参数的专业大模型。

在谷歌的Gemini模型、Meta的Llama模型强力竞争下,2023年3月GPT-4的每百万token的成本是36美元,17个月后降低到4美元。而更多的大模型连费用都不收,亏本参与市场竞争。

虽然最终中国或全球能够留存下来的通用大模型只能有两三个,幸存者有着非常高的商业价值,但残酷的市场竞争仍然会使参与的万亿资本灰飞烟灭。

与之相比,光启就非常幸运了。光启的产品虽然也大幅降价,但却是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凭借自己成本的快速下降而主动降价的。

第4代超材料技术是在2022年10月份的珠海国际航展上推出的。经过2023年上半年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光启确定与第3代产品相比,第4代产品不论是在性能指标还是生产成本上都有很大的优势。当时客户已适应第3代产品,对第4代产品的热情度还不很高,光启就积极上门推广,结果客户很快就认可了第4代产品,奇迹就出来了!

2023年,公司自己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到了1.92亿元,从客户那里获得的研发收入只有0.28亿元,公布的10个主要研发项目,研发费用大部分是自己承担的。

到了2024年上半年,一切就完全不同了!公司自己的研发投入只有0.58亿元,从客户那里获得的研发收入却达到2.15亿元,在手的300多项研发项目绝大部分的研制费用都是客户支付的。

其实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并不在于它的产品定价的高低,而在于它能否长期保持与自己产品定位相适应的毛利率。在产品价格不断降低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稳定的毛利率,这是公司具备强大竞争优势的体现。

毕竟产品价格越低,应用越广泛,公司的前景越光明!

四、独特的商业模式

超材料作为颠覆性创新技术,其在应用中也自然容易形成独特的商业形态。目前可以观察到的有如下两种。

1、定点任务模式

一般来说,大型装备的组件和材料的选择都是采取招标模式确定的,特别是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来说,为了降低开支,防止腐败,这更是不可或缺的流程。对于参与投标的企业来说,由于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一定能保证,甚至连合同都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持续生产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但从9月7日光启的业绩说明会上刘董事长的介绍得知,光启获得的项目都是采用定点任务模式,从项目研制开始就确定了。

所谓定点任务,就是装备所需的某些性能是以前没有过的,甚至这个装备本身都是从来没有过的,需要委托特定的企业进行研制,如果研制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则由该企业负责产品的批产,以及产品交付使用后的维护保养。也就是“相关的产品任务从研制到生产到维护端到端持续负责。”

这种定点任务模式一般都有三个合同,分别是研制合同、生产合同、维保合同。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盈利是得到保证的,不存在市场竞争问题。

虽然说定点任务模式也是需要招投标的,但由于独特的技术指标门槛,在光启参与的招标项目中也就只有光启能够做得出来,其他参与者基本上就是参与者。

从2023年9月份开始,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型尖端装备的招标,光启参与的项目绝大部分都中标,锁定了我国未来10年(从2026年至2035年)众多新型尖端装备的定点任务,这就是目前光启有300多项研发项目的来由。

“所以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在各类定点任务的招标或者是竞争性谈判的过程中,公司表现非常优异,可以说是拿下了我们相关领域近乎于绝大部分的定点任务,尤其是一些特别高价值的产品。”

也就是说只是通过最近这一年的定点任务,光启就锁定了未来10年的业绩。

可以说整个证券市场具有这种经营模式的上市公司极少,这是由独特的竞争优势决定的,不是一般企业能够得到的。

2、“结构”+“功能”分别计价的菜单模式

我最近有幸再次进入顺德709基地。与以前相比,最大的感受是新产品的数量多多了,而且很多产品不全是结构性产品,还配备有密集的电子信号输出输入接口。据了解,这些产品大量融入了航电方面的功能,连与客户的合同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结构方面的合同,另一部分是航电方面的合同。航电方面的量增长很快,成为最大的增量,已经与结构方面的量一样了。

9月7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刘董事长说:“超材料它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功能材料,首先它是一个材料编辑技术人造物质,它的主要的特点是可以定制我们整个材料或者装备的属性,可以定制它的功能,所以每一个超材料产品,每一个超材料产品不同的部位,用到的设计,用到的人造微结构都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对于各种一体化构件,即使工艺流程差不多,生产成本也接近,但由于每个构件在不同的部位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类型的装备,不同的客户也有不同的需求,光启的一体化构件已经不是以结构为主进行计价了,而是结构部分按结构进行计价,功能部分按功能的复杂程度进行计价,分别签合同。

随着超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各种功能的不断增多,一体化构件的计价方式估计会采用菜单模式,构件的生产成本大致都差不多,但里面的功能随着不同的搭配有不同的计算方式。这就相当于在饭堂吃饭,饭的价格是一样的,不同的菜有不同的价格。

这种计价方式简单明了,客户也容易看得懂和接受。

看不到具体采用了什么器件,仅根据构件所体现的功能就能计价,这种独特的经营模式也是很少见的!

五、光启的超材料应用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生态体系?

说真的这点我也没有想明白,或者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看得到!

但无论如何,超材料的功能越强大,适用面越广泛,对市场的吸引力就越大;超材料产品的价格越亲民,就越容易为客户所接受。

光启已经在研发第5代超材料了,正朝着让装备“成精”方向发展。同时,随着生产工艺进一步优化以及大规模的量产,一体化构件的生产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以不断强大的功能和越来越亲民的价格为基础获得社会广泛应用的产品,自然而然会形成其独特的生态体系!这才是光启能保持长盛不衰之路!

没有不会被攻破的技术壁垒,只有长盛不衰的生态体系!

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林 中 行

2024年10月7 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