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48万年薪副总裁蹊跷辞职!康弘药业核心竞争力堪忧)
对于何晓蓉的离职原因和中报背后的真相,康弘药业始终保持着沉默。这位曾经在生物医药领域挥斥方遒的高管,何晓蓉的离去是否预示着康弘药业内部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2024年9月20日,一则人事变动引起了新刊财经的注意。国内生物药巨头康弘药业发布公告称,何晓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并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何晓蓉,1978年10月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硕士学位,曾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西藏润禾药业,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何晓蓉的离职原因充满悬念。根据康弘药业2023年年报的数据,她手握348.7万元的年薪,位居公司高层之列。而此次辞职,意味着她将放弃手中9万份已具备行权条件的股票期权。究竟是怎样的“个人原因”,让这位高薪高职的女强人选择了断舍离,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辛勤耕耘的舞台?
何晓蓉的离去,恰逢康弘药业2024年中报业绩公布后不久。这份业绩报告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公司业绩的亮眼表现与何晓蓉的突然离职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公众的广泛猜测。市场开始质疑,这份看似完美的中报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康弘药业的股价走势似乎也在印证着市场的疑虑。自8月22日晚间公司发布中报以来,股价在第二天毫无征兆地遭遇跌停,随后连续下挫,累计跌幅达到20%。面对投资者的困惑和市场的质疑声,康弘药业证券部门的回应显得苍白无力,仅仅表示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并对股价的异常波动表示“困惑”。
然而,对于何晓蓉的离职原因和中报背后的真相,康弘药业始终保持着沉默。这位曾经在生物医药领域挥斥方遒的高管,何晓蓉的离去是否预示着康弘药业内部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投资者的直觉往往比公司的公告更敏锐。
康弘药业能否在这场高层人事地震后稳住阵脚,恢复投资者的信心,还是会陷入更深的漩涡,无疑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业绩增长高度依赖大单品康柏西普
康弘药业2024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营收结构中,生物药以11.73亿元的收入领跑,同比增长34.15%,占据了营收的半壁江山,达到51.15%;紧随其后的是中成药,收入7.50亿元,同比增长10.96%,占比32.69%;而化学药收入则出现了小幅下滑,为3.59亿元,同比下降1.16%,占比15.66%。
新刊财经对康弘药业的核心生物药营收进行了季度拆分,虽然整体上生物药收入呈现增长态势,但细分来看,第一季度的增长率高达59%,而到了第二季度,这一数字骤降至18%,增长势头明显放缓。同时根据公司目前的研发项目,只有Alcheimers disease和KH109处于临床3期阶段,也就是说短期内康弘药业还是主要依赖于生物药,尤其是大单品康柏西普。
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作为眼部血管病变治疗药物市场的“三巨头”,各自拥有庞大的患者群体和市场份额。康柏西普正处于前有来敌、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时代。
2024年8月19日,齐鲁制药的雷珠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雷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而在此之前,齐鲁制药的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已于2023年12月获批,成为国内首仿。
随着这两款眼科畅销药品的生物类似药陆续上市,康弘药业的康柏西普不仅面临着生物类似药的直接竞争,还需应对抗VEGF创新药和创新双抗的加速进入市场。例如,法瑞西单抗已于2023年12月18日在中国上市,其2023年的全球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3.57亿瑞士法郎(约合26.34亿美元),同比增长324%。此外,国内药企信达生物与荣昌生物也在研发针对黄斑变性的药物,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核心竞争力堪忧
在生物医药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康弘药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格外薄弱。2023年,接连两位副总裁兼研发负责人冯晓、方群的离职,无疑给康弘药业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冯晓,掌舵着生物药产品管线的规划和研发,同时担任生物新药研究院院长的要职;方群,则负责小分子药物、国内外新药开发等关键领域。两位研发领军人物的相继离去,对康弘药业的打击不可谓不沉重,尤其是在许多研发项目尚处于临床1期阶段,未来进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康弘药业旗下的核心单品康柏西普,也曾在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中遭遇滑铁卢。2021年4月9日,康柏西普的临床数据惨淡,仅有40%的受试者符合给药方案,这一结果重创了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另外,康柏西普在国外临床试验失败,而在国内却声称成功,同时还有大量国内患者正在使用,这之间的药效差异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研发支出方面也能看出端倪。根据康弘药业2024年半年报,似乎公司正在加大研发投入,1.95亿元的研发支出同比增加了6.9%。然而,深入分析支出结构,情况却并非如此乐观。薪酬支出增加了1365万元,同比增长21%,而试验费用却减少了3358万元,同比下降45%。更令人困惑的是,折旧和材料能源费用均出现了翻倍增长,公司方面却未提供合理解释。尽管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支出总额有所增加,但资本化的研发费用相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占整体研发费用的比例微乎其微,这暴露出康弘药业研发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生物药这一核心赛道上,康弘药业曾凭借康柏西普等明星产品,一度占据了领先地位。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研发核心的相继离职,公司的未来似乎变得扑朔迷离。如何在群雄逐鹿的生物药领域中巩固并扩大自身的领先优势,已成为康弘药业必须直面的棘手问题。
面对外界的质疑与内部的挑战,康弘药业的每一步棋都至关重要。是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寻求技术突破,还是调整战略布局,寻找新的增长点?是重塑企业文化,吸引并留住人才,还是优化管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这些都是摆在康弘药业面前的严峻考验。
编辑 | 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