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5000亿元“互换便利”今日落地)
今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称,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简称SFISF)”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
公告显示,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
此前,在9月2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互换便利”为其中一项。
潘功胜透露,计划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只要做得好,“第一期5000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元”。
有分析人士表示,通过SFISF,金融机构抵押流动性相对较差的资产,获取流动性更好的资产,从而在市场进行融资、提高资金实力,进而更好地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通过SFISF获取的资金被限定于投资股票市场,有利于更好发挥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稳定市场的作用。
同时有接近央行人士介绍,互换便利期限不超过1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范围未来可能会视情况扩大。这些操作上的灵活性均表明,工具未来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据一财了解,央行将通过特定的一级交易商开展操作,通过观察一级交易商名单,可能是中债信用增进公司。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徐忠此前撰文分析称,此次“互换便利”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基础货币投放,不存在“扩表”,并不是所谓的“央行下场入市”。
徐忠表示,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美联储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应对危机需要,设立了一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最后贷款人覆盖的范围由传统存款类机构拓展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其设立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一级交易商用手中流动性稍差的证券去换取美联储的国债,从而改善一级交易商的流动性状况。
从操作原理上来看,徐忠指出,SFISF与美联储的定期证劵借贷便利(TSLF)类似,是通过“以券换券”的形式增强相关机构融资和投资能力,实现了流动性支持。金融管理部门会对相关机构的资质、条件作严格要求,并设置科学的抵押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