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策加码下的市场机遇,银行股有望集体走出“破净”魔咒)
国庆长假归来,10月8日A股成交额刷新历史纪录,当日开盘短短二十分钟内,沪深两市成交额便一跃突破1万亿元,而全天的成交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45万亿元。在这波市场行情中,银行板块同样迎来了广泛的开门红,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标准,42家上市银行中,有37家实现了股价上涨,占比超过了88%。
整体看来,银行板块涨幅在大盘不算靠前,但自2024年以来,该板块基本呈现出逐月上涨的趋势,不少业内人士未来依旧看好银行板块估值修复行情。
政策助力银行板块升温
10月8日,A股市场在“十一”长假后首个交易日开盘,银行板块集体大涨。截至收盘,招商银行(600036.SH)、平安银行(000001.SZ)、宁波银行(002142.SZ)单日涨幅均超过5%。
实际上,这波银行股之所以能够走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的支持。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更为有力的降息措施”的要求。为积极响应并落实这一会议精神,9月27日,央行发布了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宣布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即由原先的1.70%调整至1.50%。
与此同时,央行还决定,自2024年9月27日起,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下调,幅度为0.5个百分点(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除外)。此次调整之后,金融机构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将降至约6.6%。这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组合拳,无疑为银行股的价值重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中信证券研报中指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三部委国新办发布会,公布了一揽子金融支持实体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的用意明显。对于银行而言,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对银行资产端定价有负向影响,同时明确后续的LPR、存款利率下降将对银行息差影响中性。互换便利工具增加非银机构融资便利并定向投资股市,再贷款工具有助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主体资质和流动性好的指数权重股更具实操空间,上市银行均有望直接受益。
估值修复,高股息优势凸显
这一轮大涨不仅推动了银行股股价的攀升,银行股市净率也均有回升。其中,招商银行的市净率也恢复至“1字头”,宁波银行和成都银行的市净率也分别恢复至0.87和0.86,在当前市净率排名中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而多数银行的市净率目前只有0.6倍左右。尽管今年银行股已经经历了显著的上涨,但相较于历史水平,它们目前的估值仍有提升的余地。
近年来,市场对高股息资产的兴趣增加,政策也在鼓励上市公司提高分红。监管机构通过限制减持和风险警示等手段,促使多年不分红或分红少的公司提高分红率。央行还推出了股票回购增持的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回购增持股票,这对高股息公司尤其有利。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从2024年5月31日到2024年9月30日,银行板块的股息率呈现出从5.1%增长至5.91%的波动趋势。这一增长凸显了银行股的股息率优势,使得其配置价值更加突出。对于那些寻求高股息和高稳定性的机构投资者,如险资和外资,银行股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中平安银行更是脱颖而出,其近三年来的股息率表现尤为亮眼:2022年达3.42%,2023年攀升至6.31%,而2024年初更是飙升至7.2%。这一持续稳健的股息增长态势,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回暖以及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盈利能力仍有望迎来显著提升。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表示:“随着整个经济面复苏,叠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银行经营环境将向好,加之银行股本身高派息的特点,预计银行股后续将保持震荡上行趋势,多数银行股估值有望修复,‘破净’局面将得以改善。”
此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4年10月12日(周六)上午10时举办新闻发布会,届时将邀请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先生就“强化财政政策逆周期调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议题进行阐述,并接受媒体提问。此举预期将进一步强化银行股的价值修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