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为什么我的理财收益和展示收益率差距这么大?

来源:理财周刊 2024-09-03 17:33:4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为什么我的理财收益和展示收益率差距这么大?)



这两天,有投资者在网上吐槽说发现了一个理财“未解之谜”,自己买的理财产品到手收益明明是亏的,但这个产品销售详情页还是显示其收益率为3.42%……然而,这并不是个例。该吐槽得到了不少网友共鸣:“我也遇上了!根本没想过理财产品还有两幅面孔”“这种操作没人管吗?”事实上,这种操作有人管!去年1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以下简称《行为准则》),对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进行了明确规范。该文件的过渡期为公布之日起6个月,即到2024年5月21日结束。也就是说,到今天为止,各家机构应该按照要求调整完成,但查阅各大银行App,五花八门的业绩信息展示,仍给投资者带来不小的评估和选择难度。

过往业绩展示的规定

该《行为准则》对理财产品过往业绩的展示,从过往业绩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展示区间、对比展示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例如,对比展示要全面,只能展示该理财产品或本公司同类理财产品的过往平均业绩和最好、最差业绩。不得刻意选择性展示理财产品特定区间或部分区间的过往业绩。对于同类或同系列理财产品不得仅展示特定理财产品或部分理财产品的过往业绩。如同时展示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和业绩比较基准,应当将过往业绩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展示。

又如,展示区间需完整。



展示质量有待提升

6个月的过渡期后,仍有产品的过往业绩展示信息不完全,如下图中的产品是在2021年9月2日成立,按要求应该展示自成立当年起所有完整会计年度的过往业绩,但在产品详情页面仅能看到近3个月和近1个月的收益情况。

虽然文件对过往业绩展示区间有明确规定,但没有对银行理财产品在显著位置所展示的业绩作出规定。因此,有的产品展示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有的展示近一年年化收益率,也有的展示近半年年化收益率,还有的展示业绩比较基准。

由于每个产品所选取的展示时间段和侧重点不尽相同,导致投资者在理解和评估产品表现时,受到不同程度的视觉与认知差异影响,从而对产品实际收益的预期产生显著差异。

随机打开某银行App内的任意一款R2级理财产品,小编注意到该产品成立近2年,产品详情页突出展示了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47%,颇为吸引人。然而,滑动页面下方会发现,该产品近一年年化收益率为2.14%,而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2.33%。不得不说,收益率变动还挺大。

可以理解过往业绩是吸引客户的关键所在,因此销售渠道会挑选有利的信息展示,但鉴于大众投资者有不同的经验和理解,应规避复杂多样的业绩展示方式,确保信息清晰、统一,帮助投资者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也应充分意识到理财产品已迈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刚性兑付已成过往,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与金融市场的持续变化,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会加剧。因此在购买之前,一定要仔细了解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详情、过往业绩情况等,切勿被标红标大的收益率迷花了眼。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