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聊聊能力圈和我的能力圈)
我对能力圈的理解是,对行业和公司的底层逻辑、生意模式有充分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有能力对公司的经营趋势乃至高频数据变化趋势做出自己的判断,且判断和最终的客观事实相差不大。
这其实对投资人的能力要求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行业公司的生意有充分认知的能力;二是对行业高频变化有跟踪的精力。
两者兼具,说明既可以坚定看到公司未来发展的态势,也可以从容面对短期的市场波动,你大概知道这些波动由什么高频信息引起,并且能够判断这些信息究竟会不会对公司的生意产生实质性影响。
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重仓,雪球上有很多这样的行业达人,他们常年重仓乃至单吊一家公司或者一个行业,依靠在这家公司或者这个行业上他们远超市场的认知,可以长期稳定获益。
但是我选择走另一条路,通过构建投资框架的形式抽离行业的核心变量,当我完成对这个行业公司生意的充分认知后,就可以把这个行业纳入这个投研框架,平时保持低频跟踪节省精力,当跟踪到关键变量发生时,就进入高频跟踪状态,捕捉公司的每一个细微的边际变化。
目前我既有充分认知,又在做高频跟踪的,其实只有CXO,我在CXO问题上发表的观点,你们可以信个一半。
我有充分认知,但是没精力做高频跟踪的,包括血制品、面板、快递、白电、白酒、地产、磷化工、部分ToB为主的互联网公司和部分大众消费品公司,这些行业我说的观点,你们可以信个两成。
我还没构建充分认知,还在学习中的行业,那就海了去了,比如锂矿就是,对这些行业发表的观点,纯为了抛砖引玉,完全可能错漏百出,我承认我的无知,也真诚地欢迎各位不吝赐教,只要能给我提供干货,语气冲点也没啥,挨一顿骂,学到一个知识点很值。
这样性质的行业,就完全不在能力圈,我能做的就是尽力研究学习来看懂,如果看不懂,就一股不买。
这就是我的仓位法则,根据能力圈和性价比来确定。
这也是我现在搞自媒体的初衷,为了利用互联网和影响力,快速链接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并学习到专业见解,然后在这个行业的公司上搞钱,不然我既不搞知识付费,现在也不搞私募了,还混自媒体图个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