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磅官宣!事关大规模地方债置换)
近期,市场对于财政部即将实施的、旨在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大举措给予了高度关注。
11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受国务院委托,由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向公众进行了说明。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宏才对该议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这意味着,即将推出的旨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新举措,将由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根据会议的日程安排,该会议预计将于8日闭幕,届时预计将会有更多关于这一化债方案的详细信息被公布。
之前市场上存在一种推测,认为此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置换,可能不会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来进行,而是可能会采用特别国债的形式,即由中央财政来承担地方隐性债务的偿还责任。然而,最新的议案已经明确,此次将采用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方式,来置换现有的地方隐性债务,这与以往隐性债务的置换模式保持一致。
加大化债力度:财政部拟新增债务限额置换隐性债务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指的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法定债务限额范围外,通过直接偿还、承诺偿还或提供担保等方式所举借的债务。为有效防控风险,自2018年起,中央政府通过加强监管、严格问责等手段,成功遏制了隐性债务的快速增长,并逐步减少其存量。
据财政部透露,至2023年底,全国范围内已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管理的隐性债务余额,相较于2018年的摸底数据,已减少了50%,显示出债务风险目前处于可控状态。
在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策略中,自2019年起,中国开始实施一项重要举措: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再融资债券,以置换隐性债务。截至目前,这一发债规模已达到约4万亿元。多位财税领域的专家指出,这一措施不仅有助于延长债务期限、降低偿债利息,还能使隐性债务的管理更加透明,从而更有效地防范风险。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发布会上表示,为了进一步减轻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预留一部分用于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还将考虑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的债务限额,以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这一举措旨在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不过,具体的政策细节还需在履行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公众进行详细阐述。
万众瞩目的利好,即将浮出水面
回顾我国地方债务置换的历史,我们曾经历数次重要阶段。
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实施了一轮大规模的地方债务置换行动,主要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对存量隐性债务进行了置换。具体而言,从2015年至2018年,累计发行的地方置换债券达到了12.2万亿元,而在2019年,仍有少量的置换债券继续发行。
到了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制定一套全面的化债方案。在此指导下,多个省份开始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和特殊新增专项债券,用以偿还存量债务。同年,财政部为此安排了超过2.2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
进入2024年,财政部继续加大力度,安排了1.2万亿元的债务限额,旨在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并消化政府拖欠企业的账款问题。
时间来到现在,蓝佛安强调,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
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何积极影响?
在当前地方政府既需应对债务重负又需推动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下,新一轮债务置换显得尤为重要,对老百姓的生活也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债务置换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调配财政资源,进而加大对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的投入。这意味着老百姓将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更完善的医疗服务以及更宜居的生活环境,从而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
其次,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地方政府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财政风险,减少因债务问题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这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此外,债务置换还有助于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这将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和增收渠道,进一步提升生活水平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