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太钢“笔尖钢”市占率第一之后:淘工厂出品全国产中性笔

来源:观察者网 2024-11-06 22:39: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太钢“笔尖钢”市占率第一之后:淘工厂出品全国产中性笔)

导读:2022 年,太钢在“笔尖钢”的市场占有率45%,市场第一。 国外相关材料的价格随之下降,因为使用惯性和换材料成本等一些问题,很多上下游的制笔商选择了沿用以前的进口材料。

从里到外“made in China”,能为网友们争一口气的国产中性笔造出来了!

近日,媒体注意到,一款名为“中国芯”的定制中性笔在淘工厂国货甄选店上线了。商品介绍图上,醒目印着“笔头笔芯外壳全部国产”、“不依赖进口”、“太原钢铁集团生产笔头”等字样。而且,6支装一盒,每支售价不足2元。

联合定制的国产中性笔上线,笔厂为消费者发布了一条告知信

从产品页面图的《告知书》上我们了解到,这是一支带着特殊使命的笔。

起因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都有不少人将中国制造打上了“粗糙”、“低端”的标签。甚至还有外媒挑衅:中国就连国产的中性笔都制造不出来。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营销号在传播相关言论。

事实上,在中国推行“质量强国”政策以前,确实存在“研发比进口还贵”的局面,难的地方不是中国没有原材料,而是笔头关键部位的尺寸精度要求在两个微米,表面粗糙度要求0.4微米,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到0.4毫米。进行如此高精度的加工,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

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我国制笔用不锈钢材料一直依赖进口。但实际上,太原钢铁(集团)早已突破了这一技术难题。

图说:2017 年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展览馆内陈列的“笔尖钢”钢丝成品 来源新华社

据新华社报道,太原钢铁(集团)于2017 年1月10日正式对外宣布,历时5年攻关,由其研发生产的圆珠笔笔头用不锈钢新型材料成功应用于国内制笔厂家。而且,仅仅“开了最小的一条生产线,就炼造出足够世界用10年的圆珠笔墨水珠”,直接将世界上笔尖钢的价格打下来了五六成。

受益于此,在中国制笔协会成立40 周年庆典暨制笔行业发展大会上,太原钢铁(集团)被授予“中国制笔行业民族品牌”的证书。据《太原日报》报道,2022 年,太钢在“笔尖钢”的市场占有率45%,跃居市场第一,“为制笔行业国产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资金。”

只不过,因为太钢笔尖钢推出以后,国外相关材料的价格也随之下降。因为使用惯性和换材料成本等一些问题,很多上下游的制笔商选择了沿用以前的进口材料,这些情况,行业外的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

因为听说淘工厂正在联合产业工厂重点上线系列严选国货,且能在短时间内让货品热销,被消费者选择和喜欢。在中性笔行业从业快20 年的老制笔人、86 年出生的连生决定和淘工厂一起联合定制一款原材料完完全全属于中国制造的中性笔,独家在淘工厂首发。

据了解,连生从2006 年进入圆珠笔行业,先后经历了外贸,外贸转开工厂做内贸,然后转做电商的不同阶段。自从 2019 年加入淘工厂后,“零售现在全部在淘工厂做了”。

淘工厂联合定制款“中国芯”的笔尖钢来自于太钢--采购合同

前不久,连生从上游材料商拿到了太钢产的笔尖钢生产出来的笔托,然后和笔杆组装,做了新的视觉设计、包装等,以“合慕”这个产业带厂牌名联合淘工厂推出了这批“中国芯”中性笔,在淘工厂双 11 大促期间做了全网首发,首批上线 5 万支。

据了解,一支中性笔笔头的成本大约占30%。如今笔头国产后,大大降低了中性笔的生产成本,而且,最关键的是,在测试小样阶段,连生他们发现“书写手感完全不输进口”。

淘工厂数据显示,双11 期间,这款产品已经成为热销款,单日能热销2000 支。在端内,淘工厂也给“中国芯”推到了厂牌专区的首页。

淘工厂上线”中国芯“联合定制款国产笔

媒体注意到,拿到第一批货的消费者已经有了使用体验:“不断墨,写着很丝滑”,好评不断。也有网友高阶点赞了这支笔,“中国‘芯’,中国红,就是真正的中国制造”,“把高科技用到民生所需中,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实力。”

“工厂能把国家技术承接住,然后为消费者造出真正的性价比国货,这也是我们淘工厂带动产业升级的初心”。淘工厂产业带负责人张鹏说,“合慕”作为淘工厂深度合作多年的老牌厂家,在供给的价值选择上跟淘工厂一致,所以才有了在这么短时间内响应,制造出这样一款高性价比的国产原创好货。更关键的是,淘工厂能够为工厂做这种技术承接和落地兜底,能让工厂技能试新量产,并且能把供给和需求连接好,让中国制造能良性运转起来。

资料显示,淘工厂是一家产业电商平台,目前已经连接了全国数十万产业带工厂。依托于半托管模式,淘工厂帮助源头这些产业带工厂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推出严选国货等提升产业带转型升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