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麒麟呈祥:探秘神兽背后的千年传说|新知)
康馨文/文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与“龙”“凤”“龟”“貔貅”并称为五大瑞兽。据《瑞应图》记载:麒麟长着羊头,狼的蹄子,头顶是圆的,身上是彩色的,高大概4米左右。《说文解字·十》记载:麒麟身体像麝鹿,尾巴似龙尾状,还长着龙鳞和一只角。
明 佚名《麒麟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 1414 年郑和下西洋时榜葛剌国进贡的麒麟,由明代儒林郎翰林院修撰沈度于永乐十二年作序,宫廷画家绘之,并将此序誊抄于画上。原画上部有《瑞应麒麟颂序》,从左边缘写满到右边缘,共二十四行。且有二枚印章,在画幅紧左边缘中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麒麟是一种象征吉祥和祥瑞的神兽,被认为是善良、高贵的生物,代表着仁慈与长寿。麒麟的出现常常预示着圣王的诞生或重大的吉祥事件。《左传》记载,在春秋时期,有一只麒麟被猎人所捕获,献给了鲁国的国君。鲁国国君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于是将麒麟视为神兽,加以祭祀和崇拜。
麒麟纹是中国古代文物的传统纹样之一。麒麟纹在两汉时期多见于画像石、画像砖,造型简洁而明快,而且大都是侧面形象,图形的线条刚柔相齐,造型稚拙,显示出一种古拙的美感。
东汉时期,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在佛教中处于崇高地位的“狮子”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兽”,其强劲威猛的造型慢慢和中国本土的麒麟相结合,使秦汉时期文质彬彬的鹿形瑞兽、仁兽——麒麟,逐渐向威猛的狮子造型靠拢,而演变成狮形的麒麟形象,也和狮子一起,走进了护墓石兽的行列。
东汉 羽人、麒麟画像石 徐州博物馆藏
六朝至唐代以石麒麟雕塑为典型。石麒麟大多挺胸曲腰,目瞪口张,颈短而阔,长舌垂于胸际,昂首作仰天长啸状,双肩大都有羽翼,麟身纹饰极富装饰味,显得壮美而有生气。此外,铜镜等生活用品上也开始出现麒麟的身影。
唐 麒麟双凤纹镜 故宫博物院藏
从宋代开始,麒麟的演变已逐渐往龙的特征靠拢,其外观和艺术特色与龙的演变紧密相联,以至最终成了龙的家族中的一员,其躯体上开始出现鳞片,颈部飘起鬃发,鼻翼伸出触须,肩部出现火焰披毛,马的蹄,牛的尾,尾端肥大,呈扇形状散开。
宋 白地黑彩麒麟纹如意形枕 故宫博物院藏
元 青花麟凤花卉纹菱花口折沿盘 故宫博物院藏
元 龙首麒麟纹玉带钩 上海博物馆藏
麒麟纹饰在明代的瓷器中趋于成熟,在当时的官窑和民窑瓷器上均能见到,尤以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瓷器上的形象最为丰富生动。或立或卧,或奔或坐,图案构图由繁密走向疏朗,用笔风格由工细过渡为简练,既有画工繁褥生动的大罐、大盘、也有寥寥数笔勾勒的小盘、小碟。麒麟纹旁多带有火焰纹,周围饰有简单的花草纹。明代晚期,民窑青花瓷器仿袭明代前期纹饰,麒麟纹又大量出现,但是绘制潦草。
清代吉祥观念更强盛,麒麟纹屡见不鲜,如麟吐玉书纹、麒麟送子纹等,寓“望子成龙”、“早生贵子”、“福增贵子”之意。
麒麟纹多在盘、瓶、罐类器物造型上运用。明代中叶时,麒麟大多为卧姿,即前后两腿均跪在地,到明晚期至清早期,麒麟大多为坐姿,前腿不再跪而是伸直,后腿保持跪卧,进入清代康熙以后,麒麟前后腿都站起来了,虎视眈眈,十分有神。
明 青花五彩五谷丰登麒麟图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青花五彩瓷突破了斗彩仅以青料勾勒纹饰轮廓的局限,使釉下鈷料的蓝色与釉上诸采相互映衬,大大丰富了彩绘瓷器的色彩表现力。青花以“回青”料着色,蓝中微泛紫,五彩以红、绿彩为主,凝翠流珠,对比鲜明,又俯以黄、紫、褐彩等,诠释出釉下青花浓丽幽艳、釉上各种色彩陆离绚烂的艺术风格。
明 青花麒麟纹罐 山西博物院藏
明 青花开光麒麟瓷炉 河南博物院藏
明 青花麒麟翼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 成化款青花麒麟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剔彩花卉麒麟纹圆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 戗金彩漆麒麟纹圆盒 上海博物馆藏
明 青玉麒麟 故宫博物院藏
明 麒麟鹿纹玉饰 上海博物馆藏
明 白玉透雕麒麟莲花纹嵌件 故宫博物院藏
明 潘嘉客制大国香麒麟墨 上海博物馆藏
明 纳纱绣麒麟纹补子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清 五彩开光花卉麒麟图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玉麒麟献瑞卧牛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玉麟凤双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带油灰色。山石底座上刻大小二双耳瓶,大尊置中,小瓶由一麒麟背负立在一旁,另一侧立雕凤鸟倚身松树下,麟与凤作对视貌。
麒麟作为吉祥物,中国古代各朝朝政也常采用。史载汉武帝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图绘功臣图像。麒麟在官员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清朝时,一品官的补子徽饰即为麒麟。历代的宫殿、庙宇多将麒麟与龙凤并用装饰,秦始皇陵、南朝陈文帝陈茜永宁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北京朱棣长陵等,许多帝王陵墓都有麒麟的艺术形象。
清 蓝色缎金线绣麒麟图挂屏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紫色缎绣彩云蝠折枝花金麒麟纹男蟒 故宫博物院藏
在民间,男女结婚时,常常张贴“麒麟送子”的字画。这是由于传说中麒麟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民间有“麒麟儿”、“麟儿”的叫法。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
清 麒麟送子镜 故宫博物院藏
麒麟也是圣贤神人的标志。在文庙、圣庙、孔庙等建筑上,多有“吐书麒麟”,像山东曲阜孔庙清代供桌上的石刻吐书麒麟、扬州清代建筑枕石石刻吐书麒麟、西安碑林清康熙赐吴赫书碑碑座上的石刻吐书麒麟等。
清 青玉麒麟吐书鹤鹿图山子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玉麒麟吐书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竹根雕麒麟负书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玉麒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一麒麟跪坐,口啣灵芝,身躯有鱼鳞纹,背负书卷,姿态生动。此器作“麒麟负书”之母题。
图片 | 杜广磊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