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上汽乘用车变阵:飞凡结束单飞,荣威押宝混动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24-11-12 10:21: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上汽乘用车变阵:飞凡结束单飞,荣威押宝混动)

自立门户三年的飞凡品牌,重新回归到上汽荣威旗下,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品牌。上汽乘用车正在经历一轮新的融合发展。

“未来飞凡可能承载原来的R标,其实飞凡就是脱胎于荣威,最早的时候有ER6,后来出了F7,R标将来会承担荣威品牌高端系列的角色。”11月8日,上汽乘用车荣威飞凡事业部总经理何明磊对经济观察网等媒体说。

早在年初行业内就有消息称,飞凡汽车或被并入上汽荣威。一方面,飞凡汽车在市场开拓方面迟迟难有起色。另一方面,对上汽集团而言,整合优化旗下的资源是当下更佳的选择。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归母净利润为69.07亿元,同比下降39.45%,其中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8.92%。

飞凡三年冲高后回落

飞凡的故事,始于2020年。当年5月,上汽推出R标产品序列,宣布打造新的商业模式、产品、渠道、组织以及文化。

R标被定义为上汽荣威旗下的中高端产品序列,其售价是15万元至30万元之间。R标首款车型ER6售价为16.28万元至20.08万元,第二款车型MARVEL R定位25万元区间。

2021年10月,上汽集团宣布投资设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0亿元,并将上汽乘用车的R标独立出来,由飞凡汽车进行市场化运作。

品牌独立运营之后,飞凡汽车向30万元以上的市场发起了冲击。2022年9月上市飞凡汽车首款车型飞凡R7,补贴后售价区间为28.99万元至35.69万元,目标直指该市场区间的霸主特斯拉Model Y。

但此后的现实是,飞凡R7市场表现平平,并未帮助飞凡汽车在30万级市场站稳脚跟。随后,在2023年3月上市的飞凡汽车第二款量产车型飞凡F7,将价格下探至22.99万元至30.19万元,意图收获更多的销量。

不过,产品价格下移仍然没有帮助飞凡汽车实现销量的明显提升。2023年,飞凡汽车销量约2.1万辆,月均销量不足2000辆,明显落后于极氪、岚图等诞生时间相近的其他新品牌。

2023年下半年,上汽集团旗下另一品牌智己汽车的新车售价降至30万元以内。由于在集团内部的战略定位低于智己汽车,飞凡汽车的售价区间进一步下移,当年11月上市的2024款飞凡R7和飞凡F7都市版,起售价均不足20万元。

在进入20万元以下市场后,飞凡汽车与荣威品牌又开始产生“内耗”问题,再加上飞凡汽车销量持续不温不火,外界开始猜测飞凡汽车可能被并入上汽荣威。而今,这一猜测成真。

荣威重压下发力混动

飞凡汽车从荣威中独立后又再度“回归”,将对荣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作为一个老牌的自主品牌,上汽荣威当前对于销量的渴望极为强烈。2020年,上汽荣威曾经达到了43万辆的销量高峰,但随后几年呈现下滑态势,2023年销量已不足20万辆。

今年,上汽荣威设定了20万辆的销量目标。谈及上汽荣威的销量进展,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对经济观察网等媒体表示:“到这个月20万(辆)就过了,全年大概在23到24万(辆),只是很小的数字。明年我们可能是发展速度最快的,40万(辆)坚定不移,后面可能60万(辆)。”

在市场压力之下,上汽荣威正在全面转向混动。11月8日,上汽荣威iMAX8 DMH新陆尊与D7 DMH世界冠军版双车上市。其中,iMAX8 DMH新陆尊是一款MPV,售价19.99万元至24.99万元,D7 DMH则是一款B级轿车,售价12.38万元至14.38万元。

俞经民表示:“整个市场呈现出混动高速发展的趋势,今年来看,(市场的)50%是汽油车、30%是纯电动、20%是混动,无论国家的政策怎么样,整个市场的变化趋势是很明确的,混动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新能源车销量为143万辆,同比增长49.6%。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84.2万辆,同比增长30.4%;插电混动车销量为58.7万辆,同比增长89.7%,插电混动车已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

俞经民称,不论是更低的油耗、更长的续航,还是全场景全使用过程中的快速动力响应,只有像荣威DMH这样的五合一PICU(动力总成集成控制单元)才能很好地达成。(混动车)能够有更长的寿命,并在寒冷的地区和季节有更好的表现,这也会让后续二手车的价值更高。

“上汽乘用车如何提升销量?其实就是要调整沟通的方法,紧紧拥抱新媒体,去找客户而不是在门店等客户上门……多主动,多服务,我们就能渡过这个惨烈的淘汰赛。”俞经民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上汽集团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