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南财观察丨高交会26年,深圳研发投入强度6.46%背后的城市发展逻辑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南财观察丨高交会26年,深圳研发投入强度6.46%背后的城市发展逻辑)

【编者按】R&D被普遍认为是科技活动的核心,R&D投入强度则是衡量一座城市科技发展逻辑和未来潜力的重要指标。

近日发布的《2023年广东省科技经费投入公报》显示,2023年深圳R&D经费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R&D经费投入强度6.46%,首次实现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双第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1999年秋天,28岁的马化腾抱着改了六十六次、二十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首届高交会偌大的会场,拿下至关重要的第一笔220万美元投资,腾讯由此崛起。

2024年秋天,高交会来到第26届,线下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超3500家展商、130余个团组和430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参展,特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22个专业展区。

深圳不只有春天的故事,还有秋天的故事,与“中国科技第一展”一同成长的是深圳这座“创新之城”。

2000年,深圳R&D经费总支出为48.12亿元,占当年GDP比重2.89%。

2023年,深圳R&D经费达到2236.61亿元,占GDP比重达6.46%,一举超过上海(4.34%),略低于北京的6.73%,位居全国第二。

腾讯、比亚迪、迈瑞等超570家上市企业在前,1.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48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紧随其后,深圳的企业与城市同频,形成了重视创新,追求“高投入、高成长、高回报”的发展逻辑。

大手笔研发已成深企“基因”

92所、81所、84所、17所,这分别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现有的高校数量。深圳高校规模对比北上广仍然悬殊,也不似北京有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

但在过去十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4年的643亿元增至2023年的2236.61亿元,R&D投入强度由4.02%跃升至6.46%。

其中,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常年保持在90%以上,去年达到93.3%、居全国第一,远高于全国平均(77.7%),更显著高于北京(46.6%)。

因而,支撑起深圳R&D经费不断增长的,是一众创新型企业,不论大小。

拆解深圳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有约400家深圳A股企业披露研发费用,录得887.36亿元,约占全国A股公司研发费用总量的12.43%。

其中,超百家A股深企上半年研发费用破亿元、14家破10亿元、2家破100亿元,比亚迪更是以196.21亿元居A股企业研发费用之首。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而这些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在深圳的数量同样领先。

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深圳有微众银行、大疆等34家企业上榜,位列全球城市第六;“2023年全球瞪羚企业”榜单中,深圳亦有华大北斗、AutoX、越疆科技等34家企业入榜。

同样支撑起深圳R&D的,还有1.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48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敢于砸重金于研发,不只是因看到了腾讯、华为、比亚迪、大疆等一众成功案例,更是因创新和研发由企业主导更容易提高效率,提升生产。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教授陈宪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往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究其原因,“大院大所”的创新属于自上而下的集中决策,企业创新则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分散决策,“企业要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因此企业最讲求效率,能敏锐感知市场所需,并通过有效配置和整合资源,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最好的研发成果。”

例如汽车制造场景,当前最迫切的需求之一是填补一线车间的用工缺口,智能机器人则正好可以发挥作用:优必选Walker S投入极氪5G智慧工厂连续工作21天,目前已获车企超500台意向订单;越疆机器人与奔驰、大众、别克等头部车企合作,使车厂在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检测等环节实现全场景自动化。

今年7月,越疆科技递表港交所,冲刺国内“协作机器人第一股”。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4690万元、5210万元、7050万元,分别占总收入26.9%、21.6%及24.6%。

同期,“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发布2024年半年报,显示1-6月公司研发费用2.28亿元,同比增长1.4%,近四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总营收超50%。

 “投”出来的产业“雨林”

“作物在农场中极大丰收之时,乃野草在热带雨林最佳萌芽之际。”

美国管理学者维克多W·黄和格雷格·霍洛维茨在《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一书中,将城市经济生态系统分为“农场”和“雨林”两类。在“农场”模式中,地里的野草会被铲除;而“雨林”中不仅有参天大树,野草同样繁茂,丰富多样的植被、动物和昆虫一道构成生机勃勃的完整生态。

于深圳而言,巨大的R&D投入不但催生了腾讯、华为、比亚迪等“参天大树”,也让众多“野草”自由生长,形成若干个独立的产业生态体系,最终构成四通八达、链条上下相互作用的“雨林”。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持续攀升的研发投入不仅让深圳拥有了“制造”优势,也正在塑造“智造”优势。

2023年,比亚迪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04.52万辆,同比增长62.24%。另一面,2023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达47.37亿元,同比2022年的20.77亿元大增128.1%,开始进入规模交付阶段。

“深圳拥有比亚迪、华为引领的两个高度协同又互为错位的产业生态圈,未来将坚持做好对比亚迪、华为以及汽车产业众多链上企业的服务和培育。”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唐上兴表示。

纵观新能源汽车“上半场”电动化的竞逐,电池、电机、电控“核心三电”如今都能在深圳找到对应企业,如欣旺达、汇川技术、贝特瑞、德方纳米等。

迈入智能化“下半场”,深圳不仅培育出速腾聚创、AutoX、元戎启行等知名企业,还在政策法规、基础设施配套等层面先行先试,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首部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标准、首个智能网联全域商业化运营示范区等均诞生于深圳。

2023年,深圳问鼎“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与此同时,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增加值达763.1亿元、同比增长38.2%,连续两年保持35%以上增势。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高增长,增速27.8%。

从更细一层的区域视角看,也能发现相似的产业逻辑。

过去多年,在腾讯、中兴等生态型企业带动下,南山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势头强劲,截至去年互联网和软件信息产业规上企业达1497家,占全市比重近七成。

当下,位于宝安大铲湾港区的腾讯全球总部“企鹅岛”尚未投用,但腾讯天游、腾讯云科技等大量“腾讯系”及上下游企业已先行在前海、宝安布局。

2023年,宝安区软件和互联网业实现营收1316亿元、增长104%,增速居全市第一,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正式跨入“千亿”规模。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均属于技术、知识密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自2022年6月提出“20+8”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年、2023年战新产业增加值分别达1.33万亿元、1.45万亿元,占GDP比重从41.1%提至41.9%。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战新产业增加值达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占GDP比重接近45%,愈发成为支撑深圳工业乃至整体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由此,“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深圳产业“雨林”也清晰可见。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