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曝光台 - 正文

这几类食品可以不写“保质期” 别被职业打假蒙了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这几类食品可以不写“保质期” 别被职业打假蒙了)

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大众瞩目的焦点所在。食品保质期,作为衡量食品是否安全以及新鲜程度的关键指标,无疑是消费者在选购食品过程中着重关注的要素之一。然而,在诸如商场、超市这类日常购物场所里,消费者不时会发现部分预包装食品并未标明保质期。这一现象难免会使消费者心中产生疑惑:未标明保质期的食品是不是就意味着存在安全风险或者不符合质量标准呢?

法规解读:哪些食品可免除标示保质期?

针对这一疑问,消费者有必要先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依据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4.3.1条的要求,存在几类预包装食品是能够免除标示保质期的,具体涵盖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以及味精。这里所说的“免除”,绝不是表示这些食品无需保质期或者潜藏着安全方面的隐患,而是基于这些食品自身所具备的特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的豁免条款而确定的。

就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而言,其高浓度的酒精具备天然的防腐功能,这种特性能够有效地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形成抑制作用,从而致使这类饮料酒的保质期相对比较长。

再看食醋,由于其主要成分醋酸拥有抗菌的性能,这种抗菌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微生物的生长加以抑制,所以食醋也被列入可免除标示保质期的食品范畴。

至于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和味精,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易出现变质或者腐败的情况。例如,氯化钠作为食盐的主要成分,本身具有极为稳定的化学性质,这使得食盐的保质期相对较长。固态食糖类和味精同样因为自身化学性质稳定的缘故,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维持原有的品质与风味。

科学理解:为何这些食品能免除标示保质期?

这些食品之所以能够被免除标示保质期,与它们各自的特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酒精度高的饮料酒依靠高浓度酒精实现防腐,食醋凭借醋酸来发挥抗菌作用,而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和味精则是由于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而不易发生变质。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免除标示保质期并不等同于这些食品能够无期限地储存和食用。保质期实际上是由贮存条件和期限这两个因素共同构建而成的,这二者之间紧密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旦贮存条件无法满足要求,那么保质期就极有可能缩短,甚至会导致食品丧失安全保障。

以食醋为例,尽管合格的山西老陈醋自身具备防腐抑菌的能力,无需额外添加防腐剂,但是在普通家庭的存放环境下,随着温度等条件的改变,其产品质量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当食醋出现变得浑浊、产生异味等现象时,就不再适宜食用了。

再看食用盐的情况,虽然食盐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可是如果长期受到光照、风吹以及受热等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其中的碘元素挥发,进而降低食用盐中的碘含量,这无疑会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所以,正确的食盐存放方式应当是将其放置在加盖的、不透明的密封容器之中,并且要远离灶台,防止受到高温的影响。

消费者提醒:购买时需注意贮存和使用条件

针对那些可免除标示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必须留意产品的贮存和使用条件。虽然这些食品能够免除标示保质期,但这绝不意味着它们可以长时间存放而不发生变质现象。

首先是适量购买。消费者应当依据家庭人口数量以及日常的使用量来选择购买合适的数量,从而确保能够尽快将食品用完。

其次是查看标签。除了保质期之外,还应当仔细查看生产日期、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其他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消费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食品的品质与安全性,进而做出更为明智的购买决策。

最后是选择正规渠道。消费者应尽可能地通过正规的渠道去购买知名品牌的食品,以此避免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保质期知识的欠缺而实施欺诈行为。

监管与教育:共同营造安全市场环境

政府和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其目的在于打击不法商家的欺诈行为,进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来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在加强监管方面,要坚决打击不法商家的欺诈行为,以此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在消费者教育方面,致力于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辨别产品真伪的能力。

在法律法规宣传方面,要广泛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协助消费者正确理解食品保质期标示方面的问题。

理性应对职业打假人

在面对职业打假人的行为时,消费者需要秉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可否认,职业打假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揭露,但是他们的行为往往也伴随着诸多争议以及负面影响。

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强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力度,从而规范市场秩序,而不是过度地依赖职业打假人的力量;另一方面,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应当学会辨别产品的真伪与优劣,避免被不法商家所蒙骗。

总之,那些被免除标示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并不代表它们是不安全或者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消费者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食品自身的特性,来正确地理解和看待这一现象。通过加强监管、开展消费者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食品市场环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