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良品铺子被举报冤不冤 | 韩韩观察)
文丨韩韩(作者系蓝媒汇创始人)
昨晚,武汉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及良品铺子先后发布公告,称此前网红打假举报的良品铺子两款产品,经多地监管部门抽检协查多批次产品,检测结果产品全部合格。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该相信谁的检测报告?良品铺子冤不冤?网红是打假还是假打?
一、应该说,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这份通报很详细,也很严肃。
针对网红举报的两款产品,不仅在当地进行了全方位的抽查,还分别与生产所在地监管部门进行协查调查,最后根据三地调查结果,作出产品全部合格的公开通报。
良品铺子的澄清公告中,也详细地列出了送检产品及检查批次,包括打假网红之前所举报的同个生产日期的产品,但均没有问题。
遗憾的是,官方通报发出后,网上仍有不少网友对通报有争议和质疑。主要认为企业所在地监管部门的通报,推翻此前打假网红的报告,可能存在属地利益关系,不可信,他们更选择相信打假网红的报告。
一个是多地官方调查后发出的联合报告,一个是个人申请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如果单从报告可信度来看,你是更相信多地官方的政府信用,还是一个打假网红的信用?
据了解,监管部门和良品铺子所出示的检测报告,均盖有CMA/CNAS公章,其效力是受法律认可的。但打假网红所出示的,并未有CMA/CNAS公章,这里边的猫腻,也不可不察。
当然,如果不相信,可以申请更高层级的监管部门介入调查避嫌,或者由各方指认的更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介入。
二、食品安全无小事。
良品铺子作为零食行业的龙头企业,一举一动受到关注,理所应当。“枪打出头鸟”,被打假网红盯上也是合情合理。
但最重要的是,在这次舆情漩涡中,回答良品铺子冤不冤的前题,一定是产品有没有问题。
在良品铺子自查、生产企业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核查以及武汉当地监管部门调查均证实产品无任何问题的情况下,一些网友依旧是不信任的态度,那问题肯定不只是单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信任环境出现了问题。
在我看来,无论是良品铺子还是三只松鼠、零食很忙,其本质上都是供应链企业,很多产品甚至共用供应链。唇亡齿寒、人人自保,已经成了食品行业的常态,这肯定是极不正常的。
食品行业,“宁可信其有”的心态本无错,但边界在哪,有无解决问题的钥匙,值得深思。
三、万事不决,问市场。
企业造假,其实是道数学题,是本经济账。作为一家门店数量3000家,SKU数量1500多个,单季营收数十亿的龙头企业,用木薯粉代替红薯粉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与主动造假给品牌带来的损害相比,不值一提。
这笔账,是个正常人都能算清楚。
退一万步讲,如果龙头企业都有问题,试想这个行业还有希望可言吗?
职业打假人有其生存的土壤,对企业的震慑自有其价值,但企业终究是要在市场上淬炼,职业打假人能不能经受住一个个个案的检验,也得让市场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