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国光电器三连涨停!难掩“增收不增利”与“存贷双高”双重隐忧

来源:大消费之家 2024-11-20 13:10:3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国光电器三连涨停!难掩“增收不增利”与“存贷双高”双重隐忧)



2024年11月19日,国光电器发布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公告指出,公司股票在2024年11月15日和2024年11月18日连续两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相关规定。

国光电器经过核实,确认前期披露的信息没有需要更正或补充的内容,且未发现近期媒体报道可能对股票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未公开信息。同时,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且在异常波动期间控股股东未进行股票买卖,确认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国光电器自2024年11月15日连续三日股价涨停,截至11月19日收盘,股价达到18.98元/股,市值约为108亿元,在此期间,消费电子板块整体表现却差强人意,涨幅仅为-1.34%,显然,国光电器的股价异动并非受行业整体趋势推动。市场对此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此次国光电器的大涨可能与11月26日华为mate 70系列发布会有关,另一种猜测是国光电器可能收到Open AI的大笔订单。华为和微软都是是国光电器的客户,在声学、AI眼镜等方面均有合作。

增收不增利,研发成果增速趋缓

国光电器,是国内音响电声行业龙头企业,业务版图覆盖了音响电声类产品以及锂电池业务,并且致力于发展AI+IOT、VR/AR以及汽车音响等前沿技术领域。根据其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主要产品为音箱及扬声器(80.58%)、电池和其他业务等。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看似蒸蒸日上的企业,最近却遭遇了业绩上的逆风,增收不增利。根据其2024年三季度报,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6.62亿元,同比增长45.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9亿元,同比下降43.78%;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56.99亿元,同比增长31.78%,净利润为2.44亿元,同比下降21.79%。

国光电器净利润的下滑主要因为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大幅上升。2024年前三季度其管理费用为2.07亿元,同比增加49.88%,研发费用为2.91亿元,同比增加43.37%。而根据国光电器2024年半年报,二者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员工成本的大幅增加。

但问题在于,近期研发支出的增加似乎并没有转化为大量的成果产出。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5日,国光电器2024年仅申请了10项专利,其中6项状态为授权,3项处于实质审查中,1项状态为公开,与2023年43项专利相比,缩减了76.74%。国光电器在创新路上的步伐放缓让市场对其未来担忧不已。

应收账款、存货爆发增长,存贷双高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9月30日,国光电器的应收账款高达23.25亿元,占到了其营收的40.80%,较年初增长了68%。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不仅说明国光电器在收款方面面临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剧,也提高了坏账的风险,对其现金流和财务健康造成了严峻挑战。

同时,国光电器的存货水平也在急剧上升,达到了11.3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92.87%。存货的积压不仅占用了宝贵的流动资金,还可能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导致存货贬值,增加了公司的资产减值风险。

另外,存货的过度积累变相增加了仓储和保险成本,甚至可能导致资金的长期占用和周转不灵。2024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9亿元,同比减少了78.42%。

更令人担忧的是,截至2024年9月30日,国光电器的货币资金高达26.32亿元,而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余额合计28.8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26.14亿元,较年初增长141.67%。

一般来说,企业持有大量货币资金被视为财务健康的指标,它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边际和发展潜力。然而,国光电器的情况却颇为反常:公司在手头现金充裕的同时,却选择了频繁的短期借款。因为企业通常会利用现有资金来减轻负债压力或投资于业务发展,而不是增加财务杠杆。从财务角度来看,国光电器这种“存贷双高”的现象,不仅提高了其财务成本,还可能加剧流动性风险。

国光电器的财务报表背后的这些隐忧,不仅是数字游戏那么简单。它们反映了公司在资金管理、市场预测、成本控制和风险评估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消费电子行业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国光电器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和战略规划,以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光电器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