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广汽“急调整”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24-11-22 18:04:4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广汽“急调整”)

广汽集团(601238.SH)再次迎来“关键时刻”。

11月15日,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广州车展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面对过去一年多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广汽集团“上车速度慢了”。

“经过全面研究、研判,我们不能等了,这是应对一个大趋势和目前经济状况做出的全面、彻底改革。”冯兴亚说。当天,广汽集团发布了一项名为“番禺行动”的三年发展计划。

此前,广汽集团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年初至报告期末,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约97%。随后的11月2日,广汽集团宣布将总部从珠江新城搬迁至番禺汽车城,开启新的改革征程。

广汽集团一系列的调整动作不仅是一家车企的改革。一方面,在2024《财富》世界500强、2024中国企业500强等多个榜单中,广汽集团位居广州市属国企中的第一名。同时,广汽集团珠江新城总部大楼位处广州中心城区核心地段,属于其自持物业。

另一方面,广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重点产业中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4%,处于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2023年,广州汽车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27%。

多位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的经济学者认为,受房地产和汽车的双重下拉作用影响,广州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失速”。作为广州汽车工业的“链主”企业,广汽集团的改革,侧面反映出广州汽车产业转型的迫切性。

11月10日,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在广汽集团新总部调研时指出,汽车产业是广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广汽集团作为广州市汽车龙头企业,当前处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要抓住第四季度黄金期,强化产销统筹、内外贸联动,为推动广州经济回升向好、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作出更大贡献。

市场急变

“上个月,比亚迪卖了50万台,他们现在两个月差不多卖我们一年的(目标)量。”11月8日,梁正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他目前在一家主流合资品牌的汽车公司供职,负责华南区域部分城市的销售管理工作。

梁正称,他在汽车行业从业已超过十年,先后在广汽系、上汽系合资品牌工作。在他看来,过去两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借势新能源、智能网联技术高速发展,尤其在今年以猝不及防的速度打开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新格局。

“年初开始,感觉我们(合资品牌)的基本盘动摇了。”梁正说,尽管“价格战”有争议,但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进入合资品牌“腹地”竞争,这种危机感让他一度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

除此之外,梁正也注意到汽车从业者们在快速流动。“今年很多同行去各种新能源、新势力车企或者自动驾驶企业,我的一些同事去的深圳比亚迪。”他说。

这种“猝不及防”的变化,同样直接冲击了广汽集团的“基本盘”。根据广汽集团的官方信息,其旗下核心公司包括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本田”)、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丰田”)、广汽传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汽埃安”)等,前两者为合资品牌,后两者为自主品牌。其中,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传祺主要以销售燃油汽车为主。

广汽集团相关年报披露的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合计汽车年销量保持在150万辆到170万辆之间,占广汽集团汽车总销量的约70%;2023年,该占比下滑至60%左右,同期广汽埃安的销量增长约77%。

不过,今年以来,广汽埃安的增长亦显乏力。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广汽集团汽车总销量同比下降约25%。其中,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传祺以及广汽埃安的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下跌。

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状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64.3万辆和186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和3%;同期,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5%。

如何改革

11月15日,冯兴亚在前述媒体访问中谈到广汽集团“上车慢了”的原因,并从三个方面确认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一,截至今年10月,已经连续3个月新能源汽车月销渗透率超过50%;其二,刨除统计口径差异,自主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并且趋势在进一步扩大;其三,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同时,插电式、增程式技术路线的汽车产品保持高速增长,并且增速高于纯电动汽车。

冯兴亚表示,按照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当下的现实情况显示中国提前10年完成了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发展目标。“这是好事,也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说,但这也同时意味着企业原本规划的产品结构、技术路线等没有跟上市场节奏,广汽集团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整。

冯兴亚同时表示,结合上述形势,整个集团未来的发展重心将转变为“集全集团之力发展自主品牌”,总部搬迁正是此次改革的第一步。

11月以来,经济观察网走访番禺汽车城了解到,广汽集团总部的搬迁直接拉近了集团管理层与自主品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物理距离,附近一带亦有多个汽车零配件、人才公寓等相关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一名在过去两年服务广汽埃安的供应商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他所在的公司位于广州市中心位置,大多数时候需要“进厂”工作,公司为了方便与客户沟通特意安排专线往返车辆。

“他们(广汽埃安)的工作划分很细,要求也高,属于比较严格的客户,所以我们‘进厂’也很频繁。”上述供应商人士表示,有时候,如果当天有工作需要向领导汇报,他会被要求一整天待在会议室,随时等待修改意见反馈,再与客户一起“头脑风暴”。

广州市番禺区官方信息显示,在广汽集团总部迁入以前,番禺汽车城已经形成以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广汽研究院为中心,辐射带动汽车零部件集聚区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共同构成了涵盖电池、电驱、电控系统“三电”齐全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根据广汽集团公布的“番禺行动”,未来三年,自主品牌将推出22款全新车型,并加强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发展,包括广汽传祺新产品将搭载华为高阶智驾技术,以及投资文远知行(NASDAQ:WRD)、小马智行等企业布局自动驾驶领域;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60%以上,挑战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

另外,在国际市场方面,广汽集团马来西亚工厂和泰国工厂计划在今年建成投产,推动国际化进入整车出口和当地生产并行的全新阶段,到2027年挑战出口50万辆。同时,“番禺行动”也提及广汽集团将推进集团层面的二次混改,但未透露细节。

此外,广汽集团还将着力推动合资方进行汽车电动化转型。11月8日,广汽集团官方微信发文称,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到广汽本田全新电动车工厂开展调研,并表示该公司全新电动车将于2024年底正式投产。

链主影响

过去两年,《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 年)》相继落地,明确提出广州汽车产业发展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以及汽车出口迈上新台阶。

上述规划亦总结广州汽车产业的优势认为,广州汽车产业以日系合资(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为基础,自2019年以来连续5年位列中国汽车产量“第一城”,整车制造体系成熟、全球化配套完善。

不过,有产业经济的研究者认为,广汽集团在本轮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起得早、跑得慢”,反映出广州对这一产业变革的误判和低估。但亦有观点认为,广汽集团“上车慢”是大型企业“转身难”的通病,但其有改革的丰富经验和产业基础,有实力在下半场拉回优势,并推动广州汽车产业转型发展。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广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目前为集团贡献的销量、利润较少,处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如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以往创造的收益丰厚,要想成功转型就需要破釜沉舟般的改革。

同时,亦有多位熟悉汽车产业的受访者向经济观察网表示,广汽集团已在“起势”状态。比如,梁正就认为,参考以往的发展经验,依靠一两款爆款车型打出“翻身仗”在汽车行业不是新鲜事,小米汽车也是后来居上的案例,“它在‘新势力’里上场算最晚,但最快达到10万台产量,市场反应惊人”。

梁正同时表示,在国央企背景的汽车集团里,广汽集团是自主培育新能源汽车做得最成功的代表,但接下来能否赶上市场变化速度还是要看新产品。

今年9月,第三方咨询机构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广州在该榜单中位列第五,排在前面的分别是上海、深圳、常州、苏州。其中,值得关注的新能源生产基地多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例如上海有特斯拉超级工厂、上汽集团,合肥有蔚来汽车,北京有理想汽车、北汽新能源,比亚迪汽车的生产基地涉及深圳、常州等多个城市。

(应受访者要求,梁正为化名)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