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驱动股东回报的三大因子和指数化投资)
三大因子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ROE)、派息率、市盈率
(1)ROE是股东回报的源头,是公司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和竞争优势的综合反映;
(2)派息率是“公司赚的钱”变为“投资者赚的钱”的最后一公里,既是公司治理水平的核心体现,也是公司盈利质量的试金石;
(3)市盈率代表“估值”对股东回报的影响,而市盈率作为估值指标,简洁且普适性好。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个股或指数,来做一个场景分析。
场景1:高ROE+高派息+低估值
有没有这样的公司呢?非常罕见,除非市场先生给机会,比如2015年前后的贵州茅台。但严格讲,彼时茅台的派息率不算高(30%-40%)。所以,最理想的总是可遇不可求。
场景2:低ROE+高派息+低估值
现金奶牛型的公司就比较多了。高派息+低估值=高股息率,可以在中证红利等红利类指数的成分股中,找到很多这样的公司。但是,脱离ROE只看派息率,尤其是只看短期的派息率(短于3年),很可能落入价值陷阱。ROE是企业分红能力的源头,一个极低甚至间或为负的ROE,支撑不起令人满意的长期回报。对于这样的公司,哪怕100%的派息率也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已经很低的估值还可以更低。
场景3:高ROE+低派息+低估值
这种公司十有八九盈利质量有问题,比如2018年笔者买过的华夏幸福。。。利润增速=ROE×(1-派息率)+ROE变动率。如果一家公司ROE很高且派息率很低,利润一定是在高速增长的,至少账面上如此;市场给一家高增长的公司低估值,不会没有道理。这种公司坚决不能碰,唯ROE论的选股方法坚决不可取。
场景4:高ROE+高派息+高估值
这个组合应该说是“漂亮50”、“核心资产”这一类公司的常态。哪怕是擅长集中投资的巴芒搭档,讲的也是“good company+fair price”,投资好公司也要搭配一个合理的价格。所以对于好公司,关键是不要买得太贵了,2021年以来各种“茅”的持续杀跌就是例证。
场景5:低ROE+低派息+高估值
低ROE+低派息,表明公司当下的基本面情况一般。但是估值又很高,大约有两种可能:一是非理性炒作,而且因为某些原因,这种非理性高估还可能长期存在;二是创业公司,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现在还不怎么赚钱,但是销售收入、市场份额在快速提升。用巴菲特的话说,投资这种公司就像“寻求跨越7英尺高的栏杆”,是高难度动作,对99.99%的投资者来说都不合适;即便对所谓专业投资者,也很难弄清楚是在投资还是赌博。
场景6:高ROE+低派息+高估值
从积极的一面看,很多伟大的公司在成长期都处于这样的组合之下,典型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包括茅台、苹果等。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类公司的增长能否消化掉高估值,能否建立起强大的护城河和相对稳固的市场地位,最终变成一台现金流奔涌的“印钞机”。投资这样的公司,难度也极高,几乎与投“高ROE+低派息+高估值”的公司差别不大。
场景7:低ROE+高派息+高估值
这类公司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实控人要准备跑路了。。。一方面从随时可能被抽干的利润中拿出大部分给股东,同时公司股票的估值又莫名其妙的被拉高。两个字:不碰!
场景8:低ROE+低派息+高估值
低ROE+低派息,表明公司当下的基本面情况一般。但是估值又很高,大约有两种可能:一是非理性炒作,而且因为某些原因,这种非理性高估还可能长期存在。二是创业公司,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现在还不怎么赚钱,但是销售收入、市场份额在快速提升。用巴菲特的话说,投资这种公司就像“寻求跨越7英尺高的栏杆”,是高难度动作,对99.99%的投资者来说都不合适;即便对所谓专业投资者,也很难弄清楚是在投资还是赌博。而对非理性炒高的股票,唯有避而远之。
最后,结合指数化投资,不难得出:
(1)同时纳入三大因子的指数,要好过仅纳入部分因子的指数。
(2)赋予三大因子差不多等权重的指数,好过人为向某个因子倾斜而淡化其他因子的指数。
(3)长期看,红利类指数投资者最可能躺赢,因为只有高股息率组(高派息+低估值),搭配或高或不高的ROE(指数的分散化解决了ROE过低或大幅波动的问题),结果都能接受;而其他组别,要么根本上逻辑不成立,要么挑选赢家的难度太高,要么需要投资者自行判断并结合估值来交易,不适合指数化后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