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政策空窗期”煎熬的人,你的牛市信心还在吗?)
最近股市确让人“煎熬”,你离身而去它就涨,你拥抱它它就跌。在这一阶段,“牛市”的信心还在否?这是每一个投资者要扪心自问的问题。
A股得了政策依赖症
最近A股又进入“拉锯”时间,徘徊不前。其原因也可以理解,因为每一轮牛市初期,都是政策率先点燃市场,资金面、市场人气立即得到改善,而要真正体现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尚要等待几个季度。如此才能完成政策推动、估值推动到业绩推动的轮回。
比较特殊的是,本轮行情启动后,前途既有“胡萝卜”,又有“大棒”。中国宏观政策转向宽松、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出炉为“胡萝卜”,而特朗普政府对华加税的预期为“大棒”。
先看已经出台的一轮刺激政策的市场反应,经济学家任泽平的感受很有代表性。他指出:“第一轮经济刺激的家电补贴、保障房再贷款、债务化解以及白名单贷款等措施规模很大,但落地很难,堵点主要在于前置条件太多。因此,要尽快取消这些前置条件,让政策实实在在落地,民众可感可及,起到促进经济增长和拉动就业的作用。尽快出台第二轮经济刺激政策,对冲特朗普关税风险。”
政策的效果,远比政策的数字更能打动投资者的心,这正是市场徘徊的重要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要扭转通缩的格局是比较困难的,必须连续发力,不断积累量变才能产生质变的效果。因此,中外机构对后续政策如何发力都十分关注。
摩根士丹利的研报指出,自9月24日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转向,然而这些初步措施对打破通缩压力的效果比较有限;第二波政策预计将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并在明年3月两会公布具体金额和投向;这些增量政策可能包括更多用于生产端、供给端的基建项目,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中低收入群体补贴。
摩根士丹利还认为,“第二波政策尚难以完全抵消房地产下行压力和海外关税冲击,未来中国可能推出更强有力的第三波改革与刺激相结合的政策,以打破通缩,实现经济复苏。这些措施或涉及社会保障改革、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救助地产以及人口生育政策的大规模补贴等。然而,这类重大举措尚未明确时间表,可能在明年二季度或明年年底推出。”
所以,综合来看,政策的“组合拳”还有很多尚未使出来,值得期待。
A股自身亦有作为空间
从A股自身的建设来说,今年以来,证监会在引导长期投资者入市、清理市场、督促上市公司分红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市场面貌的确焕然一新。此外,在“平准基金”、新股发行制度等方面,尚有发力空间。
平准基金,也被称为平抑基金、干预基金,一般是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证券监管部门、财政部门等),以法定方式建立的一种证券投资基金,目的是通过在股票二级市场的逆向操作,熨平非理性市场波动,从而稳定证券市场。
11月5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受国务院委托作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潘功胜在发言中表示,“完善应对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等政策工具,维护金融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此发言所指“政策工具”也许就是酝酿中的平准基金。此前,针对平准基金,潘功胜明确表示,正在研究。
在十年前的上一轮牛市中,市场就呼唤“平准基金”。当年为应对股灾带来的流动性危机,央行宣布投入巨资进入市场。当时的“国家队”入场已经有些“平准基金”的意味了,想必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以上证指数为例,目前3200—3300点区域是近十几年以来A股的价格中枢,现在正是推出“平准基金”的好时机啊。
新股发行方面,有一条新闻:11月26日,新股红四方上市,发行价7.98元/股,疯狂炒作后收盘于160.99元/股,涨幅超过19倍;27日收盘,红四方跌幅50%,收于81元。该股上市当天换手率91.68%,接盘的散户们可谓“天塌了”。
出现如此奇葩的现象,说明新股发行有明显的漏洞。目前,新股上市取消涨幅限制,据说是为了完善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然而,目前新股发行上还是有优势的大资金容易集中获得更多新股,所以优势资金很容易操控新股的股价。
“价格发现”功能的前提是“多方博弈”,如今却成了“庄家发财”。堵上漏洞,引导炒作新股的资金投资“破净”的大蓝筹,难道不香吗?
A股市场生态不断向好的同时,在很多方面还可以有所作为,因此“牛市”的信心又多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