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给政策和基本面一些耐心)
市场经过了9月底的亢奋,在10月慢慢恢复了平静,甚至在近期情绪开始有了些许悲观。11月22日,上证指数下跌3.06%,这是10月9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市场重新回到3300点以下。
10月9日指数的大调整是在前期高度亢奋下的一种自然结果,在短暂的休息后,市场是为了寻找更好的进攻方向,10月中旬至11月8日,市场再度逐步走强,上证指数也一度攀升至3500点上方。但11月8日之后,市场开始向下调整,则有所不同,市场情绪中透露出一些担忧和缺乏信心。
一方面,市场此前对11月8日的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的政策预期较高,期望会有扩大收储、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消费刺激等一揽子政策出台。实际上,只出台了化债的方案,这对高调的市场预期有一些打击。
另一方面,在特朗普确定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后,美元指数快速升值,从11月5日的103.4上升到目前的108附近,短短不到三周升值了约4.4%,也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截至11月22日,离岸人民币汇率走弱至7.26附近,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也逼近7.2。汇率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构成一定的外部约束,市场担心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暂缓。
短期的市场情绪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9月底受政策预期的推动显得无比亢奋,而11月中旬以来市场情绪又开始变得有些低落。由于政策的发力是逐步展开的,经济的改善也不会一蹴而就,市场应该多给政策和基本面一些时间,在保有信心的同时增加一些耐心。
前期推出比较快的主要是货币政策,像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消费刺激等政策,由于政策的决策程序会复杂一些,目前还没推出。正如11月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所强调的,“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而且蓝佛安还进一步指出,“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也就是说,市场此前期待的一系列增量政策已经“在路上”了
在基本面上,有些政策的效果可能见效比较快,比如“两新”政策,从9、10月消费的超预期回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有一些政策更立足长远,着力于提升经济的“内功”,它们虽然在短期内不会马上看到明显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拉长,对经济的推动效果就会显露出来。政策谋划是既立足当下,也着眼长期的,这样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比如10万亿元的化债方案,它不仅可以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还可以让地方腾出更多的空间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
所以,投资者应该对政策和基本面多一些耐心,眼光也应该放得长远一些。实际上,近期经济已经有了很多的积极变化,消费和出口都超预期回升,地产销售也有所回暖,领先景气指标也回到了扩张区间,货币供给量增速也有触底回升的迹象。种种迹象表明,政策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后续基本面的改善应该会更明显。对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也应该相信政策会提前做出积极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