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营收下滑、月活腰斩,亲自下场开诊所的新氧能重回巅峰吗?)
文|司凡星
来源|博望财经
新氧终于向终端店下手了。
2024年11月14日,新氧宣布推出全新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并表示提供消费得起、触手可及的医美抗衰解决方案,助力中国消费者实现“医美自由”。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行业内引起巨大争议和讨论。曾经新氧本来是第三方独立平台,依靠导流量给金主赚广告费,现在拿着金主的钱买完流量,亲自下场与曾经的金主爸爸抢饭碗,吃香难看,节操碎了一地,更不讲江湖规则。
这个行业的佼佼者,“逆流而上”是自毁根基?还是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转型背后又有多少风险与挑战?医美行业能实现“标准化连锁”吗?
01
大势已去,下场已是一张底牌
作为一个垂类平台,新氧是链接医美服务商和消费者的桥梁。而新氧的崛起,一方面是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另一方面则是在监管未完善、行业野蛮生长时期,切中了消费需求,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提升行业透明度、降低医美机构获客成本、优化消费体验等手段解决了行业痛点。
2014年获得A轮融资后,新氧在短短5年间完成了6轮融资,并且在2019年成功在美上市,成为“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一股”。
然而,伴随着消费降级与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近年来新氧核心业务已经持续萎缩。
11月20日,新氧发布三季度财报,其信息服务及其他收入为2.63亿元,同比下降8%;预定服务收入为1960万元,同比减少18.9%。事实上,自2021年起,其预定服务收入就率先下滑,同比降幅17.08%,2023年降幅为21.26%。
两大核心业务营收下滑外,新氧对于C端和B端的吸引力都在持续下降。
自2021年起,新氧月活用户数量就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今年第三季度平均月活用户数量为140万,仅仅约为巅峰时期的1/10。而消费者减少,愿意付费投放的商家数量便随之减少,报告期内订购新氧平台信息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商为1322家,同比2022年近乎腰斩。
业绩承压之下,资本市场投资者逐渐用脚投票。上市前估值30亿美元,上市后最高市值20亿美元,截至11月30日收盘,股价为0.83美元/股,市值仅剩1亿美元,市值跌幅超95%。
收入持续下滑,月活一直走低,股价长期处在1美元以下不受资本待见,线上起家的新氧显然大势已去。为了自救,新氧开始把触角伸向上下游全产业链。无论是收购奇致激光向医美器械延申,还是进军玻尿酸领域,亦或开启线下直营店,转型自救的动作清晰可见。
02
青春诊所的加盟故事好讲吗?
作为长期与用户打交道的平台,新氧无疑是极其懂消费者心理的。青春诊所的品牌理念是“青春面前,人人平等”。很明显,新氧希望通过一系列策略来实现平价医美、医美自由的目标。
可喜的是,在核心业务萎缩之下,新氧迎来新的增长曲线。三季度新氧连锁业务收入环比增长了67%,据悉,过去一年里,“新氧青春诊所”先后在9座城市推出17家门店,订单量超过10万单。
这或许也成为其开放加盟的底气。只是,在医疗行业线下加盟这条路真的好走吗?
深耕医美行业十年,新氧有海量数据分析,相比机构,对于流量引入、用户需求、服务细节、机构运营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进入实体并不是新氧的长项。
虽然主打轻医美概念,但医美行业实际上却是重资产投入,无论是场地、仪器、还是医生、经营成本都不轻,很多仪器的成本在30-100万不等。说到底医美是医学+美容的治疗项目,如果真的变成量产店铺,再加上全方位托管,如何保证流量、保证效果,保证效益?
此外,艾瑞咨询创始人张毅指出,平台下场做机构,擅不擅长管理是最主要的问题,与客户成为竞争对手,也意味着新氧未来的主要收入必须押宝线下美容机构,风险可见一斑。
行业竞争角度而言,新氧倡导平价医美,低价补贴翘客几乎是必走之路,首当其中的就是利用资本力量去医生化,把医美产品变成大白菜,而这种模式或将把医美行业拖入更深的价格战。
事实上,医生作为医美行业的灵魂和核心,其理论知识和技术才是核心价值,而医生如果被资本裹挟,进行流水线作业批量制造,这件事的可怕程度,无异让卖伞的人决定下不下雨,那时候,天真的会晴吗?
03
投诉不断,失去人心与信任危机
走入线下的新氧,面临的最大的危机并不是技术、不是医生短缺,而是信任危机。
暴利充斥下的医美行业,鱼龙混杂,乱象横生。一些黑心商家违背医美初心,忽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培训几天便成“美容医师”、“消费者毁容丧命黑机构”、打“瘦脸针”致面瘫... 因非正规医美机构和无资质医生造成医美事故的平均每年有近四万起...
在医美行业,每一个失误都可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而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医美项目信息,也让消费者难以甄别,到底是哪些机构是是正规机构,哪些机构更值得信任?
而作为垂类平台,在黑猫投诉、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关于新氧的消费者投诉随处可见。截至12月1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新氧的投诉就高达1442条,涉及虚假宣传、卫生不合格、操作不当导致过敏、资质不合规等问题。另外,据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在医疗美容行业的消费者投诉中,新氧医美的投诉量位列第三。
在口碑下滑,失去人心的境况下,新氧积累2000万私域流量真的能有效转化吗?当以前各机构是新氧的顾客时,它可以翻脸不认人,现在顾客变成消费者,它就能转变心性负责了吗?走到线下的新氧,依然要重新面对消费者关于技术、医生、资质的重新审视,新氧拿什么重新建立消费者的信任?
当然,值得欣喜的是,在野蛮生长之后,伴随着市场监管的持续完善,如今,医美逐渐进入高强度、精细化的监管新时代。今年315前夕,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代表建议、政协天与公益讼诉检查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典型案例。其中“山东潍坊市奎文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医疗美容机构违法经营行政公益诉讼案”,引发广泛关注。
在过去几年中,新氧也多次因不同的违规行为受到处罚,这些处罚涉及虚假宣传、侵犯版权和发布违法广告等多个方面。例如,据海南省海口市市场监管局9月10日披露,新氧旗下海南一线大咖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违法发布医疗美容广告,被海口市市场监管局龙华分局罚款。而这并非是大咖科技第一次受罚,2023年大咖科技有限公司就多次发布违法医美广告,被海南市场监管部门连续处罚三次。
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正在加速价值回归。在合规经营的角度,新氧依然任重道远。以新氧为代表的医美平台,也面临着行业走向洗牌的新挑战。
据新氧数据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轻医美市场规模可达到1461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157亿元,是手术类医美的金两倍。
水大鱼大、未来可期。而新氧青春诊所的推出,意味着轻医美赛道正式进入拼多多纪元,新氧亲自下场分食千亿蛋糕背后,一场腥风血雨的价格战呼之欲出,只是,到底是一次绝地求生的改革,还是又一场虚假繁荣的割韭菜,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