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商超,为何难破千亿“魔咒”?)
从公开信息看,若无意外,今年山姆在国内的销售规模将达到千亿元。再加上门店数量的维度去考虑,山姆凭借50余家门店已经创造了实体零售的历史。
国内零售业的发展已有三十年时间,但千亿规模仍是企业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时至今日,商超企业中只有沃尔玛达成了这一目标,这还是山姆近年来快速增长贡献2/3业绩的结果。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5万亿元。广东,山东,河南等省份常住人口达到了一亿人,超过了世界上多数国家。就消费力来说,足以支撑大型零售企业的生存发展。
身处巨大的消费市场,商超企业的规模却又难以突破千亿,似乎并不合理。不过事实确实如此,尽管2010年之后,华润万家,大润发,永辉等企业的销售规模都曾接近,甚至一度突破千亿。但这样的业绩并未维持太久,实体零售企业的上限依然是百亿级别。
反观国际市场,无论是欧美还是亚洲国家,都不乏规模达到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零售企业。起步更晚的国内主流电商平台销售也都已超过了万亿。
而无论是2015年前后商超企业处于增长时期,还是行业面临衰退的当下,都有从业者判断,国内将会出现千亿销售规模的零售企业。这也意味着国内具备诞生这类企业的土壤。
预期与现实的差距中,哪些因素阻碍了实体零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山姆又是如何突破了这一限制?当下处于转型之中的零售行业,未来是否还有跨越这一鸿沟的机会?
这些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天山姆在中国的业绩是沃尔玛沉淀二十多年的结果,这中间需要巨大的财力以及战略定力作为支撑。但国内难有这样的企业。”无界创新资本合伙人蔡景钟说道。
相应地,国内零售业起步晚,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规模化的难度较大。同时,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分布、大众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电商和其他业态的竞争分流,也阻碍了零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至于未来,行业的普遍观点是,虽然无法确定是哪些企业,但行业依然有诞生千亿级别企业的机会。
社零总额翻倍
但企业规模十年没有突破
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轨迹可以看作是一条抛物线,而千亿规模则是这条抛物线的顶点。即便达成了这一目标,但后续也会回落到千亿以内。
2014年,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在接受《第三只眼看零售》采访时说,2011年之后的十年,本土零售商中会涌现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企业,销售规模也将达到千亿级别。
今天再看,这一判断确实过于乐观。但如果结合零售业当时的发展状况看,突破千亿基本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人会想到,这一时期会是行业的巅峰。
2013年超市百强榜单中,华润万家销售规模达到了100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在此之后,大润发,沃尔玛规模分别达到了801亿元和722亿元。同时,他们的业绩均保持双位数的增长。若以此增速来看的话,突破千亿规模确实指日可待。
更重要的是,过去十年中,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从23万亿元增加到了47万亿元,增长超过了一倍。
但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并未让商超实现千亿规模的梦想。事实上,华润万家的销售在2015年达到1094亿元后便持续下滑,并且在2019年跌破千亿。2021年大润发的规模也降至千亿以下。
本土零售中的头部企业永辉同样如此。2018年永辉在开始推行轮值董事长制度时表示,希望借助这一制度逐渐从1000亿规模走到5000亿规模乃至更高的平台。2020年永辉销售规模达到了930亿元,距离突破千亿仅有一步之遥。但此后便出现了持续下滑,2023年营收已经不足800亿元。
最新的百强榜单中,零售企业的状况较十年前并没有太大变化。规模突破千亿的超市也仅有沃尔玛一家,其后的两家企业规模也分别为800多亿元和700多亿元。变化的只是排名前三的企业中,永辉取代了华润万家,以及企业业绩从增长变为了下降。
头部企业是整个零售行业的缩影。2013年规模超过100亿元的超市有27家,进入超市前十的门槛是212亿元。2023年仅有13家超市规模突破了百万,137亿元就能进入前十名。百强企业整体的销售规模则从9864亿元,降低到了8680亿元。
即便将范围放大到整个连锁行业中,目前突破千亿规模的企业也仅有两家,2013年时还有3家。
事实上,不仅千亿的规模难以突破,零售行业的规模、集中度都有所下滑。2013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总额在社零总额中的占比为8.86%,2023年则降低到了4.34%。
市场环境复杂
多业态分流
就零售业来看,企业的上限绝不止于千亿规模。沃尔玛在世界500强中长年位居第一,年销售规模已经超过了6000亿美元(人民币约4万亿元),会员店Costco、折扣店Aldi的销售规模也均已经达到千亿美元的级别。为什么拥有巨大消费市场的国内,千亿元成了零售企业难以跨过的门槛?
首先,不能否认国内零售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行业成熟度尚不及欧美、日本等国家。美国超市起步于1930年,沃尔玛在1962年就已经成立。日本的超市行业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国内现代零售业的发展则到了1995年前后,距今仅有三十年时间。而通常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依赖于市场的不断成熟,这也造成了头部企业在规模上存在差异。
其次,国内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增加了零售企业跨区域扩张的难度。在一次关于超市熟食经营的探讨中,有国内零售从业者提出,如何在商品开发中兼顾不同区域消费习惯的差异。对此,日本零售企业熟食负责人表示,并不会刻意关注这一问题。
事实上,地域差异导致国内多数省市甚至区县都有代表性的零售企业,全国性的连锁想要打开市场并不容易。
一份公开的研报显示,2022年,美国各州商超前三的集中度为30%-70%,在我国浙江、江苏、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前三大商超占市场份额仅为10%。在云南,本土零售企业的规模上限仅在十亿元左右。
第三,零售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在一些从业者看来,如果没有电商的快速崛起,零售赛道一定会诞生不少千亿规模的企业。2013年前后,零售企业开始达到千亿规模门槛,但电商也在快速崛起。目前,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在社零总额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2.75%。对于实体零售分流十分明显。
同时,国内城镇化率不断提升,交通便利性也明显提升,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显现。人口密度增加的情况下,面积更大的大卖场租金成本增加。相应地,更加细分的专业店运营成本较低,距离消费者更近,因此更具竞争优势。
实际上,这些渠道已经切分了超市日化百货、休闲食品等品类的生意。消费者已经习惯高频商品从生鲜店、社区团购等渠道购买,低频商品从电商平台购买。
第四,在客观因素之外,这一现状形成也与零售企业自身有关。此前,一部分区域零售企业盲目扩张,进行多元化的经营,特别是热衷于自持物业、投资房地产,而非专注于零售本身。2015年前后,零售企业则开始紧跟新零售的风口,不断跟风布局新的业态,希望以此扭转颓势。
这些原因,实际影响了不少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导致其破产倒闭,也使其错过了扩大规模的时机。
总结来说,国内零售市场十分复杂。零售企业又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且增长依赖于人口红利,因此在商品、运营能力没有形成壁垒,也没有能力应对新业态的冲击。因此,也难以实现更进一步发展。
山姆增长空间超一倍
行业有望打破千亿限制
不同于此前超市实现千亿规模后的昙花一现,山姆仍然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有相关人士透露,山姆进行织网计划,每个一级城市开出一家店,同时在每个地级市覆盖9个云仓。据统计,2025-2027年,山姆还将新开24家门店。按照每家店年销售20亿元计算,山姆的销售还将增长近500亿元。保守估计,届时整体销售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
若从消费力的角度看,目前,国内中产家庭数量约3300万个,山姆目前的会员数量约为800万个。若进一步扩张后,能够覆盖国内一半的中产家庭,那么销售还有超过一倍的增长空间。
过去几年,在零售行业整体下行的情况下。沃尔玛凭借山姆,实现了持续增长。在连锁百强榜中的排名已经从2019年第六提升到了第一。
在蔡景钟看来,山姆之所以能够打破国内零售企业千亿规模的天花板,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山姆的吸引力极强,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在定位上,山姆主要面向中产群体。这部分消费者消费能力更强,同时对于价格敏感度不高,追求商品品质。因此,主打价格优势的电商平台,对其影响较小。
在商品层面,凭借沃尔玛集团的支撑,以及进入国内近30年的积累,山姆在供应链、对于市场的理解、品牌知名度方面都已经具备了优势。特别是在商品力上,线上线下都没有能够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山姆在结构上进行了精简优化,销售地方特色产品相对较少,商品多适合全国市场。由此,避免了地区生活习惯差异对企业扩张带来的影响。目前看,山姆定位呈现出了年轻化的特点,烘焙等食品大众接受度极高,增长也十分显著。
短期来看,国内零售企业很难达到山姆同样的经营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山姆能够突破千亿规模的天花板。
今年以来,超市行业的调改为企业提供了破局的可能。目前来看,整体的改造的结果向好。特别是名创优品的入局,为永辉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同时,诸如奥特乐、好特卖等折扣店,实际上也在拓宽品类,做大规模。这些新兴的企业中,也有实现千亿销售规模的机会。全球市场上Aldi、唐吉诃德等企业都是证明。
但需要明确的是,零售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很难有真正独有的技术或方法,因此对于基本运营能力要求极高。传统零售企业不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方式,很难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需要去看的是,团队懂互联网,也愿意沉下心来做零售的下一代企业。”蔡景钟说道。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