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行为经济学”解释为什么你总是想要落袋为安。)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行为经济学里提出了一个“前景理论”。
该理论验证了人类追求确定性和厌恶风险的心理倾向。
现在我们来做两道题:
①你面前有两种选择,选A“肯定会得到900美元”,选B“有90%的可能会得到1000美元”,你会选哪一个?
②你面前依然有两种选择,选A“必定会损失900美元”,选B“有90%的可能会损失1000美元”,你会选哪一个?
第一题你是不是选了A,第二题你是不是选了B。
第一题是关于收益的,在获取收益的确定性上A的确定性大,在获取收益的风险上B的风险高,所以大家都选A。
第二题是关于损失的,在遇到损失的情况下A的确定性大,所以大家都选B。
这就揭示出了人们总是追求确定性和厌恶风险的心理倾向。
由此,你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自己的股票账户只要略微一涨,总想着落袋为安了。
追求确定性和厌恶风险是人类为了生存从远古时期保留下来的基因,已经刻在了我们的骨子里,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的出厂模式。
在远古时期追求确定性和厌恶风险对人类是非常有益的,因为远古时期的原始森林生存环境十分危险,你试想一下这个场景:
某天,做为原始人的你穿着一件貂皮大衣但却饥肠辘辘,想进入森林采摘野果吃,刚走到入口处,就听到了不远处老虎的咆哮声,你看到前方貌似有只老虎若隐若现,请问你还敢进去摘野果吗?
不会了吧,所以我们的祖先就是那些选择不走进丛林的原始人。因为走进去的人都被老虎吃了,敢走进去的那个基因也就绝后了。
而不敢走进去的我们的祖先因为对风险的厌恶,以及对确定性的追求,让他们保住了性命,并最终获得了生存和繁衍的机会,也就留下了他们的基因,让我们从一出生就拥有了这些基因。
但追求确定性和厌恶风险的基因在现代社会会带来很多弊端。
比如:你制订了一个月的减肥计划:要么瘦要么死,吃的比猫少,动的比狗多。追求确定性使你原本的期望是瘦20斤,结果只瘦了两斤,那么你很大可能会选择放弃,因为没有立马看到想要得结果。
这会让你变得急功近利,结果就是越急功近利,越不容易减肥,你可能就会陷入要么绝食苦练,要么暴饮暴食躺平的恶性循环中,同时你每天的心情也会跟着跌宕起伏、焦躁不安。
再比如,做投资也是一样的,追求确定性和厌恶风险让你总是管不住手追涨杀跌。追求确定性让你稍微盈利就想着落袋,厌恶风险让你看到亏损或者听到不利的消息面就想着割肉。
可见,人类的这个出厂设置已经给现代生活造成了很多弊端,让我们的生活也陷入了内耗、焦虑、急切的模式当中。
那该咋办呢?
首先你得明白追求确定性和厌恶风险是人类为了在短期内生存的更好,但是短期内看似对我们有好处的,实则伤害性很大。
比如减肥,为了快速瘦身,有的人只吃一顿饭,短期可能确实会瘦十斤八斤,但长期不光伤害身体健康,反而会不利于减肥,因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破坏自身的基础代谢。
再比如投机做短线,每天频繁买卖追涨杀跌,跟着游资一起炒垃圾股,短期内确实会立马赚到很多钱,在小票热度很高的时候,每天20cm不在话下,但是这个热度会一直持续下去吗?运气会一直这么好吗?
约翰·博格说:“那种投资者应根据铃声提示来决定何时入场或何时退场的想法,完全不可靠。在这个行业度过近50年的岁月后,我还未曾听说有谁曾经以此获得成功且保持下去的,我甚至不知道有谁说过这回事。然而,市场择时正被越来越多的共同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经理所信奉。”
在约翰·博格看来投机是临时性的、不可持续的、不可靠的。
所以啊,短期内你看着貌似有利有结果,但实则长此以往是有害的不利的。
明白了这一点,你自然就会去克制自己短期想要追求确定性的执念了。
要不为什么说投资是逆人性的事呢?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呢?这不,我们要对抗的可是刻入骨子里的追求确定和厌恶风险的基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