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车圈黑马”一边销量猛增,一边事故频发丨正经深度)
文丨吕行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900字)
【正经社“汽车淘汰赛”观察之21】
2024年12月,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两家车企备受关注:一家是因“多部门原地解散”而闹得满城风雨的极越汽车,另一家则是被称作“车圈黑马”的零跑汽车。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11月,零跑汽车共交付40169辆新车,同比增长117%;1月-11月,交付总量达到25.12万辆。这意味着,11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辆,同时也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零跑汽车的迅猛崛起令市场瞩目。事实上,零跑汽车2023年1月的月交付量仅有1139辆,在一众新势力中排名垫底。不到两年时间,其不止完成了销量的“三级跳”,更进入了造车新势力的头部阵营,仅次于理想汽车。
零跑汽车一直被视作新能源车圈中独特的存在,既没有互联网背景车企的用户优势,也缺乏传统车企的制造背景。不过,高速增长背后,其经营隐忧、质量事故与商业模式之争,同样备受市场热议。
1
车圈黑马:“品价比”战略支撑高增长
2024北京车展期间,雷军、李斌、李想、周鸿祎、曾毓群等行业大佬同框对话,吸引了潮水般的参展者围观。CEO“亲自下场”“梦幻联动”,车展成为车企争夺流量的“新战场”。
与笼罩在明星创始人光环下的小米、蔚来等车企相比,零跑汽车在车展上则显得低调许多。其董事长朱江明坦承并宣称,“我没有那么大的流量,知名度也不高,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技术,努力把技术做好”。
2015年12月的零跑汽车,创始团队多脱胎于安防科技企业大华股份(002236)。
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由朱江明、傅利泉等共同投资1亿元设立。朱江明是大华股份的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傅利泉则是大华股份创始人、董事长。
朱江明曾坦言,自己转型新能源行业做汽车,是考虑到“全球安防产业市场规模面临天花板,但汽车市场规模足够大”。
依托大华股份,零跑汽车迅速拉开了创业帷幕。
2019年,零跑汽车推出纯电动轿跑车型零跑S01,这是其第一个产品。可惜的是,这款车在此后3年间销量仅有3000辆,销量颇为惨淡。
打响品牌的是,是2020年5月零跑汽车推出的微型车零跑T03。这款超过400km续航里程、产品售价区间仅为6.58-7.58万元的产品,上市后很快就卖爆了。
公开资料显示,零跑汽车此后相继推出了中型SUV车型C11、中大型轿车C01。从2022年的销售数据看,T03和C11两款车成为零跑汽车当年销量的“顶梁柱”,前者的销售量占比超过55%,后者的销售量占比接近40%。
之后,随着车型产品的丰富,零跑汽车C系列产品的占比逐步提高至70%以上,借力该款产品的亮眼表现,零跑汽车在圈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响。从官网披露资料看,零跑汽车目前有6款车型上市,包括三个系列,价格定位在12-18万元区间为主,且以SUV车型居多(附表)。
早在2024年9月,零跑汽车的累计交付超过3.3万辆,创出历史新高;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交付超过17万辆,同比增长接近1倍。彼时,零跑汽车的猛增已在业内引发关注。
粗略来看,零跑汽车的销量突飞猛进已超越了其他新势力品牌,与理想汽车颇为接近。如前提及,零跑汽车2023年1月的月交付量仅有千辆,在业内排名靠后,这一凶猛崛起势头被称为“车圈黑马”并不为过。
以当前增长势头推断,零跑汽车不乏晋级2025上半年销冠的可能。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零跑汽车能在新能源车圈站稳脚跟,且销量一骑绝尘,与其差异化策略及产品的“性价比”优势不无关系。
与当下新能源市场上的多数车型比较,零跑汽车的产品定价较低,旗下的畅销车型均按负毛利定价。例如,C11、C10、C16、C01四款车型是同级车中最低售价的产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低价策略也未明显拖累产品质量,其能为市场广泛接受即是例证。
有圈内人士称,零跑汽车是不折不扣的“价格屠夫”。
朱江明曾宣称,自己做车的逻辑是“品质向保时捷靠近,但价格趋向于帕萨特”“我们的成本控制,做的不比比亚迪差”。这种“性价比”在零跑汽车官方称为“品价比”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零跑汽车的成功关键或可归因于找准了市场定位,获得了精准的切入点,这使之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谋得了一席之地。
2
销量猛增背后:仍未扭亏为盈、质量投诉频发
论销量,零跑汽车在当下的车圈堪称风头无两。但如此迅猛增长的销量,仍然未能助力零跑汽车经营上实现扭亏为盈。
数据显示(表2),零跑汽车2023年的资产负债率是56.07%,2023年中期则是64.73%。同期,广汽集团(02238.HK)仅为43.03%、比亚迪股份(01211.HK)则高达77.86%,在港股10家上市车企中排名第七,大致处于中等略低水平。
不过,2021年中期至2023年末,零跑汽车的归母净利润均为负数,同期的销售净利率也均为负数,2023年末,销售毛利率才转正为0.48%。事实上,零跑汽车2023年全年的销量达到144155辆,同比增长接近3成,彼时的销售增长已颇为强劲。在今年强劲的增长势头之下,零跑汽车能否实现销售净利润为正,也值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零跑汽车的全年销售毛利润已经转正。
也就是说,目前,零跑汽车的汽车交付量和营业收入持续刷新历史,但仍然无法扭亏为盈。这折,零跑汽车的的盈利能力很弱,这桩生意并不赚钱。
进一步说,零跑汽车的销售数据当前已处在历史最佳状态,并且在业内堪称一骑绝尘,如此亮眼的销售数据之下,倘若仍然未能扭亏为盈的话,正经社分析师则不禁想问,零跑汽车的销售业绩需要达到何种程度,公司经营才可实现净利润回正呢?
众所周知,大华股份是视频安防企业。前文提到,零跑汽车在新能源车企独树一帜,技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华股份的积累,其在核心技术领域坚持“全域自研”,或是其区别于同行之处。
零跑汽车“全域自研”的策略,使之在控制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可最大程度让利于消费者,但从公开资料来看,这对其提升产品质量似乎未有明显加持。经营压力之外,零跑汽车的产品质量问题同样引发关注。
在汽车质量投诉平台显示,零跑汽车旗下多款车型频遭投诉,而投诉主要集中在车身附件及电器、发动机、电池、制动系统等方面。类似异响、动力缺失等车辆本身问题,以及降价、拒绝退还定金、维修时间长等售后问题也持续困扰着零跑汽车的用户们。车质网报告显示,零跑汽车主力车型C11收到的“投诉销量比”最大。
2024年1月,网上一则有关零跑C11发生自燃的视频广为流传,视频中车辆底部喷出明火,整个车尾都被大火包围。
4月,广东肇庆一辆零跑C11在静止状态下突然起火,车辆底盘喷熊熊火焰,将整车吞没。
7月16日,广州市海珠区南洲北路一辆零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发故障,随后燃起熊熊大火。车主告诉媒体,车辆行驶过程中前盖突然发出炸响,随后车身冒出浓烟。
11月5日,网传一辆悬挂河南洛阳牌照的零跑C11起火,车辆当时正在充电站内充电。
还有不少车主反映零跑品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失速,让人胆战心惊。
这些安全事故让购车消费者对零跑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质疑,对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心产生了极大冲击。
同时,零跑汽车有关车型的续航里程不准同样困扰着消费者,有的车辆实际续航与宣传相差甚远,如零跑C11车主反馈在不同车速下续航里程都远低于官方宣传值。
此外,其售后服务也一度引发众多车主的不满,不少车主遭遇退车被拒的情况。
在销量大幅上涨的同时,零跑汽车产品质量问题频现,令其高“性价比”背后隐忧或日趋凸显。
3
淘汰赛阶段:继续跃升还是拐点跌落?
早在2023年,特斯拉降价导致国内车市整体迎来了降价潮,这进一步加剧了车企间的价格竞争。与此同时,零跑汽车的产品定价体系也承受巨大压力。
2024年11月下旬,比亚迪要求供应商所供货产品“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此举在车圈引发轩然大波。
这或预示着,比亚迪整个供应链的持续降本,势必将波及同行其他车企。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内卷加剧,行业或进入“大决战”“淘汰赛”。
据零跑汽车方面曾称,“零跑以成本定价,公司通过规模扩大、自建产业链,以及技术创新等手段来降低成本”。
倘若新能源汽车行业陷入持续的价格战和内卷化,零跑汽车的商业模式或表现出其脆弱的一面。
行业龙头的持续施压,零跑汽车的“品价比”策略能否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见效,值得讨论。
“现阶段年销量50万的车企能够活下来,100万辆生命力相对强一些,但真正要活到最后,要300万辆以上”,朱江明这样判断行业发展趋势。
言下之意,零跑汽车后续的销量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2023年10月,全球第七大车企集团Stellantis宣布以15亿欧元资金投资零跑汽车(约合115亿元),收购其约20%的股份。
截至目前,Stellantis N.V. 持有零跑汽车已发行股本约21.26%,为后者第一大股东。同时,Stellantis在零跑汽车董事会拥有2个席位。这意味着,零跑汽车开启了“轻资产”的出海模式,其产品将向更多全球消费者销售。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零跑汽车研发费用高达19.2亿元,约为当年营业收入规模167.47亿元的11.46%。2024年中报,零跑汽车的研发投入规模达12.21亿元,其最近一个年度的研发费用同比前一年度进一步增加。
正经社分析师基于公开资料统计发现,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零跑汽车完成了5轮融资,已获得投资者111.665亿元的资金。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车在港股IPO,融资渠道进一步打通。
在“全栈自研”的模式之下,零跑汽车后期势必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不过,倘若无法尽快形成内在造血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投资者们是否愿意为其品牌故事买单呢?
尤其车圈步入“淘汰赛”阶段,零跑汽车是继续跃升晋级行业龙头,还是拐点跌落成为下一个极越?正经社将会持续关注。【《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长城汽车(SH601633)$$比亚迪(SZ002594)$$江淮汽车(SH6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