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个月暴涨10倍!美股量子科技股炒疯了 A股概念股闻风再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美国量子科技股的炒作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美东时间12月17日,量子计算概念股狂飙。Quantum Computing(QUBT)收盘大涨51.53%,换手率高达160%,市值20.23亿美元,18日至发稿时盘前再涨逾15%;DWave Quantum (QBTS.US)17日上涨16.18%,Rigetti Computing(RGTI.US)上涨32.03%。
12月18日,A股相关概念股再次闻风而起,量子科技板块涨幅居前。星光股份、格尔软件涨停,国盾量子大涨8.57%,科大国创涨5.04%,国芯科技涨2.57%。此前的12月11日,A股量子科技概念股已经上涨了一波。
谷歌量子芯片Willow的发布,固然是美股概念股夸张炒作新的催化剂,但在12月10日之前,它们的股价就已经飞升。
Quantum Computing自11月13日平地起飞,跳涨92%,其每股股价从12日的1.38美元,到目前的16.79美元,一个月零5天,涨幅超过10倍。11月以来,DWave Quantum涨幅达8倍;Rigetti Computing在过去两个月内也上涨10倍。
美股量子科技概念股的龙头是IonQ Inc(IONQ.US),它从今年9月10日低点的6.54美元,到12月17日收盘价43.84美元、市值94.87亿美元,涨幅达7倍。
这家公司由马里兰大学教授Christopher Monroe和杜克大学教授Jungsang Kim在2015年共同创立。早在Willow发布之前,IonQ就宣布,它在量子纠错研究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现在看,其实它的纠错水平与Willow相比还有很大距离。该公司生产的俘获离子量子计算机IonQ Forte,号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下一代量子计算机,目前可以通过亚马逊、微软、google的云服务访问,但它只能在室温下运行,且远未到量产的阶段。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约瑟夫·摩尔12月16日将IonQ的目标价从此前的14.90美元上调了一倍多至37美元,话音刚落,当天它就大涨逾20%至41.81美元,但该分析师强调他的预测仅仅是基于“该技术的潜在影响,而不是实际的短期增值”。
以上几只美股量子科技概念股,无一例外都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比如,IonQ2023财年亏损达1.58亿美元,2024财年中期业绩继续亏损7715万美元。Quantum Computing亏损额要少得多,过去四年的年亏损额在2470万-2790万美元之间。
这并不能阻止美股投资者沸腾的热情。有部分投资者将谷歌Willow的问世称为量子计算的“OpenAI时刻”,这当然是资本市场常见的讲故事模式,因为量子芯片的量产、量子计算机的规模化商用,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而ChatGPT带来的却是即刻应用。
点燃投资者情绪的,仍然是预期。以Quantum Computing为例。根据财报,今年三季度,Quantum Computing产生了10.1万美元的收入,这个数字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比去年同期5万美元翻番。而预计2025财年该公司收入将至少增长200%。除了与霍普金斯大学的合作,三季度它还拿到了NASA的第五个合同,合同内容是将星载激光雷达的成本从数十亿美元降至数百万美元水平。此外,该公司还在加紧建设量子计算相关硬件平台。
这些合作虽然增幅可观,但额度都不高,难以承载动辄数倍乃至十倍的市值增长。做多美股量子计算概念的投资者,还怀揣一个远大的梦想:这些公司里可能正在生长着另一个“量子版的英伟达”。比如,Quantum Computing生产的量子计算硬件产品和基于量子计算技术提出的下一代量子计算解决方案,是否有可能成为英伟达GPU及其解决方案的替代选择?
有人称之为痴心妄想的梦呓,有人称之为划时代的革新。是故事泡沫,抑或时代新巨人,分歧就在这里。毕竟,两年前的2022年11月,谁能想到,ChatGPT的诞生被公认为是人工智能的“OpenAI时刻”,而2024年12月谷歌新量子芯片的发布,是否意味着这是5~10年后量子计算时代到来的“Willow时刻”?
再比如,比特币的加密系统建立在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技术和哈希算法的基础上,币圈有观点认为该密钥技术在数十年内无法破解,但性能指数级增长的量子计算技术,会不会对区块链技术和传统算法形成颠覆性打击?这是另一个全新命题。
学无止境。我们保持冷静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