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托公司的养老金融服务模式探索)
蓝鲸新闻12月25日讯(记者 黄玉洁 张书维)今年1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丰富适老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包括加大适老金融产品供给以及提升保险保障和健康服务水平。包括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国家不断提高对建设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视程度,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养老金融。
信托公司同样探索如何积极响应并融入国家的养老战略。
养老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以信托业务形式开展的养老金融业务,而养老金融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细分方向。在信托业务“三分类”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包括养老金服务信托、养老理财信托、养老服务信托、养老产业信托。
养老服务信托将信托的跨期管理、稳定性、持续性等制度优势与养老服务结合,是一类聚焦于客户养老需求场景的信托业务,与养老规划的长周期特征契合,可以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养老规划服务。
2020年至今,参与养老服务的信托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包括爱建信托的“朱家角养老财产权信托”、五矿信托组建养老信托专项小组等。养老服务信托产品种类也在不断丰富。
举例来看,五矿信托推出的养老信托模式为“五矿信托——颐享世家养老信托”,是通过整合养老社区、高端医疗、适老化改造、意定监护、殡葬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
爱建信托是在于2020年成立“爱建信托—朱家角养老财产权信托”参与养老产业,为爱建信托的重资产养老服务信托业务。该信托成立规模为1.26亿元,对应的养老社区名称为“乐雅集·上海朱家角国际颐养社区”。
业务模式方面,据了解,“爱建信托—朱家角养老财产权信托”项目是通过购买信托产品与缴纳服务费,全体受益人通过持有信托受益权,进而共同拥有养老社区物业资产,实际入住人须具备退休年龄或持有退休证并选聘专业养老服务公司提供养老服务。
在商业模式方面,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提供基础资产托管服务保障受益人财产安全,可以实现资产服务收入;养老运营服务公司提供养老服务向入住人收取服务费;通过专业的受托人管理和养老服务公司的专业服务,老年人可以安心享受晚年生活,无需担心资产管理和养老服务的质量问题。
也就是说,养老财产权信托成立后,受益人、受托人、养老运营服务公司形成了“三者利益共同体”。
由此,社区人气越高,致使租金越高,最终的资产价值也就越高。
优势方面,就消费者而言,相较于传统养老机构的会员卡、保险及产权等销售模式,通过信托产品确权,有清晰有效的产权归属,产品也可灵活选择是否转让或继承,同时信托公司通过主动管理,可甄选专业养老服务公司,管好受益人的养老物业资产,保障受益人利益。
对比来看,相较于其他养老金融服务模式,重资产型信托服务模式优势在于可同时保证财产的私有权、资产价值、产品的灵活使用,以及法律监管的保障。
此外,蓝鲸新闻了解到,现阶段信托公司开展重资产养老信托模式仍存在一些痛点。
首先,在信托财产登记制度方面仍有待完善。
据了解,信托财产登记与公示制度至今未建立,且《信托法》的相关制度亦明显滞后。一些信托公司在实际展业过程中对于一些涉及低效存量物业拟改造养老基础设施的项目无法通过尽职调查判断其股权洁净度,因此不得不选择以资产过户的方式操作,而该方式将涉及税收问题,从而制约信托公司开展此类业务。
此外,税务方面,初始委托人在设立上述养老信托时面临资产过户的高额税费成本,其信托设立时属于非交易性资产过户,但实操过程中各地税务部门依然按照交易过户的税收原则执行,从而制约委托人将物业资产开展此类业务的意愿。
2023年,《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正式出台并实施,通知强调信托公司回归受托人的定位。因此,各信托公司不断调整业务模式,丰富信托本源业务的供给,以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和市场需求,信托+养老模式的创新备受业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