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航海时代:广东“跨境电商+产业带”究竟在全球有多能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实习生张雪莹 广州报道
从中国电热毯卖爆欧洲到国产“三蹦子”(燃油三轮车)走红TikTok,跨境电商正以凶猛态势带着国货“横扫全球”。
据海关总署数据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已达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这个成绩,不仅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6.2个百分点,还远高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的2%全球货物贸易增速。
广东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4273.4亿元。广东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量更是从2015年的113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8433亿元,8年扩大75倍、年均增长71.4%,在全国占比超过1/3,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在全球经贸艰难复苏的当下,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从深层次分析,广东跨境电商崛起,得益于珠三角丰富的制造业门类、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强大的物流网络与高技术企业集群带来的创新优势。
通过链接千行百业,跨境电商直接带动了广东产业带整体能力和品牌力“出海”: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电子信息、五金建材……广东的优势产业直接进入“大航海”时代,各类新形态企业如雨后春笋冒出,放大了抱团出海的效应。
而跨境电商的作用并不局限于带来新销路,而是在悄然间重塑了全球经贸格局:广东企业一改此前只能扮演“沃尔玛”等国外平台巨头供货方的角色,直接通过跨境电商链接到消费者,让“广货”直达全球消费者,提升了广东制造在全球经贸格局中的话语权与主动权。
如果你在美国的奶茶店买一杯热饮,手里拿的纸杯、杯套、吸管可能全部来自东莞厚街镇。
东莞市康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外贸业务,其生产的饮品纸杯、节日用品等,很多都是通过跨境电商销往美国市场。
负责运营跨境电商平台的陈淑玲,属于最早一批从传统工厂转型跨境电商的老外贸人。2018年前后,她所在的工厂传统鞋服业务愈发低迷,订单锐减、利润压缩,“当时觉得整个行业都没有上升空间了”。
彼时,国内直播带货风生水起,海淘海购崭露头角,陈淑玲所在的工厂尝试做起了跨境电商,之后迅速搭建了企业出海的新渠道。陈淑玲也一路从传统B端贸易的阿里巴巴拓展到内容电商平台TikTokShop,升职为公司的外贸总监。
学习、总结、复盘……凭借着做外贸的经验,她重新适应了这套新的“打法”,甚至还成为了直播导师,经常为外贸工厂的老板们授课,教他们如何用英语带货。
很多像康源新材料一样的外贸企业,在传统贸易方式遇到瓶颈时,转而“重仓”跨境电商,找到了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相较于传统外贸业务,跨境电商B2B监管模式,极大缩短了外贸商品的供应链条,“单一窗口”提供的贸易便利化、快速结汇、“无票免税”等制度的创新做法,也促进了跨境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
广东不少外贸企业凭借“小包豁免”(价值低于800美元的直邮商品可以免税进入美国)等政策,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开拓了新的出海渠道。
“长期以来,‘小包豁免’政策支撑跨境电商早期快速发展,广东等地区有着强大的生产与供应能力,其生产能力和供应体系是基础。”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所所长杜国臣说。
作为外贸大省,广东拥有发展跨境电商的天然优势——这里有悠久的贸易传统,高水平开放的环境,强大的制造业支撑,敏捷的柔性供应链。以广州番禺为例,粗略统计,从事服装相关行业的企业就超4万家,为快速、高效、联动的服装供应链跨境电商“小单快反”模式提供支撑。
跨境电商平台也在此发迹。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发布的《2024移动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购物App下载量前十榜单中,中国电商占据五席,其中位居前二的SHEIN和Temu均来自广东。
目前,广东已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全覆盖,广州、深圳、佛山3市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千亿元,东莞、珠海、惠州、汕头4市规模达百亿元。
但今年以来,全球范围收紧“小额豁免”政策,加之明年可能到来的关税政策调整,让跨境电商卖家审慎观望。
对卖家来说,调整布局,将目光放到其他新兴市场,是应对形势变化的主要方式。陈淑玲表示,与其他工厂不同,他们重视营销和跨境电商渠道,仅去年就在广告投入上超过了300万元。接下来工厂会大力布局其他市场,尤其是拓展新兴市场。
对于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主而言,如果没有像康源新材料这样的决心与团队支撑,很难通过跨境电商开拓出海新渠道。
一条较为便捷的路是选择平台的“全托管”,商家只需发货履约,其他环节平台都将“包办”,以极低成本拓展销售渠道。平台减少中间环节,统一议价,不仅提升了全流程效率,还可以以极致的质价比,吸引海外消费者,助力中小卖家打开海外市场。
一家汕头老牌内衣厂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为谋求转型,工厂近两年在跨境电商布局频繁,今年开始与SHEIN合作,为其供货。
“中小商家在出海过程中,没有营销能力,也没有品牌力。SHEIN通过与汕头的内衣产业带合作,帮助的不仅是产品出海,带动产业带整体能力和品牌力出海。”该负责人说。以跨境“四小龙”为代表,作为平台具备强大的运营能力,选品、营销、投放都走在前沿,正如杜国臣所言,“毫无疑问,中国的跨境电商是走在全球领先的,我们未来要思考的是如何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出海。”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外贸企业意识到,可以自发联合起来,以产业带的形式,携手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走出去”。
中山灯厂跨境现货联盟发起人刘刚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联盟去年才成立,正是看到跨境电商的航向从粗放式发展走向专业化、精细化运营,他决定好好运营这个平台。
“中山是一个拥有丰富产业带的城市,但大多数都是一个个工厂,专注生产但不擅长运营,几乎不可能通过跨境电商形态培育出亿级超级工厂。不过,单个行业的组合却可以带来上百亿元的销售规模,例如灯具产业。”刘刚的话很好理解,既然当地有着丰富的产业带,单个工贸一体的工厂又很难成势,何不以联盟这样的平台形式,将产业链资源整合起来。
事实上,中山早已形成以古镇为中心的千亿照明灯饰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出口总额达80.4亿元,同比增长9.6%。在刘刚看来,如果根植产业带,以联盟这个平台为载体,可以“突围”工厂营销短板,同时通过批量布局海外仓储、物流等等,将整体供应链前置,以集聚模式换来更多发展空间,从而赚取更多利润。
目前,联盟有20多家工厂,出口地聚焦美国,在当地有五六个海外仓,提前将工厂的货运到海外,有了订单之后可以迅速发货。产业带集聚起来之后,也有了跟物流商的议价空间,刘刚看好联盟这样的新兴平台发展前景。
“全广东有多少个产业带?纺织、灯具、刀具、电子、玩具等等,很多很多。未来,我们需要更多专业的平台把这些产业带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刘刚提到,番禺的服装产业是龙头平台(SHEIN)倒逼产业聚集起来的,但是工厂在这里面是相对弱势的,随时可能被替代。
更为良性的模式是,产业集群的工厂主动联手拥抱跨境电商。但这样的聚集不容易,需要有政策引导,还需要专业的平台型企业提供服务。揭阳电子商务协会共同会长陈树海就关注到,这几年,依托产业带,跨境电商整合型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就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刘刚刚参加完由广东省商务厅组织的跨境电商座谈会。事实上,今年以来,广东从全省到地方层面组织了成百上千场“跨境电商+产业带”活动,为的就是将现有的产业资源利用起来。刘刚感觉到,广东在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上是不遗余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