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投产)
12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
“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升‘西电东送’能力”。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特高压高质量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工程总投资286.31亿元。该工程作为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是继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工程途经四川甘孜州、雅安市、眉山市、乐山市、内江市、资阳市和重庆潼南区、铜梁区等8个地市(州、区),新建1000千伏线路1316公里。工程在四川、重庆两地新建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铜梁4座100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2400万千伏安。工程投运后,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每年最大可从川西等地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千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对保障今冬明春及未来西南地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增强川西地区电力送出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海拔特高压输电技术创新突破、带动上下游产业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是国家电网公司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保障西南地区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部署。“十四五”以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推进,川渝两地用电需求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四川、重庆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约7500万千瓦、3100万千瓦,分别比2020年增长48.0%和38.0%。川渝特高压连接四川、重庆电源和负荷中心,实现了四川、重庆十余年的特高压交流联网构想,投运后将提升四川水电通道送出能力480万千瓦,提升川渝断面输电能力最大400万千瓦,提升重庆市电力保障水平,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同时,该工程可提高川渝电网跨省跨区互联互济能力,有效增强西南电网系统稳定性、运行可靠性和资源配置能力,有力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电力保障能力。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是推动构建西南地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具体实践。四川是我国清洁能源大省,发电装机总容量超1.4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规模过1亿千瓦,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超1700万千瓦。预计2025年,四川新能源装机将达到3200万千瓦。作为服务川西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绿能载体,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后,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可将川西地区丰富的水、风、光等清洁电能更大规模地输送至重庆、成都等负荷中心,满足川西等地清洁能源的多元开发和送出需要,有效承接来自西北、西藏等地的电能,进一步推动多能互补,构建西南地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西南立体枢纽大电网,实现清洁能源更高质量就地消纳和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是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海拔特高压建设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举措。作为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特高压建设面临了技术“创新区”、施工“无人区”和地域“空白区”的全新挑战。与已建同类工程相比,我国1000千伏变电站最高海拔从1300米跃升至3450米(甘孜1000千伏变电站),线路海拔从2300米提升至4750米,海拔升高,空气间隙加大,设备和杆塔尺寸增大,同时甘孜站地震烈度8度(9度设防),高海拔与高抗震难度叠加,进一步加大设备的研制难度。线路最大覆冰量60毫米,超出现有特高压工程设计规程和设备研发边界。设计科研团队针对高海拔、重覆冰特点,先后开展145类科研和工程验证试验,世界上首次攻克了空气间隙、外绝缘、电磁环境等高海拔特高压关键技术,首次研制出全套高海拔特高压交流设备,特高压变压器等4类设备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次研发采用10分裂导线、金具和新型放线设备工艺,首次采用“八腿式”门型输电铁塔,为后续高海拔和重冰区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行动。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总投资286.31亿元,在推动能源转型发展、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同时,有力带动了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工程建设过程中,除高原特高压建设所需的特殊装备外,施工所用到的机械设备超过六成采购或租赁来自四川、重庆本地,所需的砂石、水泥、管材等工程建设材料全部就地采购。工程实施“务工双选、技能双培、成果共享”以工代赈,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建设,先后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在保就业、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是突破高原极端特殊地理环境极限,为我国后续西南地区复杂环境建设树立典范。高海拔地区极寒缺氧、温差大、紫外线强,人员退场率高、施工降效明显。工程建立高海拔习服体系,甘孜站首次在高海拔完成变电站最大跨距(61米)的构架吊装。首次完成高海拔解体特高压变压器现场组装,即将330余吨特高压变压器本体拆解成16个单元,装入特殊运输箱后运输到甘孜站组装厂房进行重新组装。川渝特高压线路在甘孜、雅安翻越折多山和二郎山,山势陡峭,常年积雪,有效施工周期短,线路施工和物资运输极其困难。工程积极有效应对新冠疫情、雅江山火、康定泥石流等不利影响,现场应急体系作用凸显。线路工程同塔双回路段基础100%机械开挖,单回路段试点应用基于索道运输分体式基础开挖机械,全部采用落地式抱杆或者流动起重机组塔,全面采用可视化智能一体化架线设备。完成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跨越168次,高速、铁路跨越90次,圆满完成公司系统最大规模的“6+4”同停(6回500千伏和4回220千伏线路)、特高压交直流同时跨越施工和甘孜北部电网保供攻坚任务,为后续工程同类型场景下多单位、多专业协同攻坚提供参考经验。天府南变电站挖填土方量达280万方、成都东变电站挖方边坡高达64米,均创特高压建设历史纪录。铜梁变电站人员发扬工匠精神,抓实工艺细节,全面提升施工质效,创新应用三维实景、传感等技术,隐蔽工程验收效率提升3倍。工程各区段因地制宜精益管理,较里程碑计划提前半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电网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能力显著提升,“西电东送”“北电南供”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电网公司将坚决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充分发挥“大国重器”“顶梁柱”作用,扛牢能源保供责任,持续完善电网骨干网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