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港股红利,超额或许迟到,但从不缺席)
12月30日,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持有人将迎来今年第六次派息。
自7月19日首次公布派息计划以来,这只聚焦港股高股息投资的ETF产品始终保持着每月一次的稳健派息节奏。截至目前,该ETF已完成六次派息,每次分红比例维持在0.38%至0.49%之间,均衡的分红比例与每月中旬的基准日派息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收益预期。
在每周日更新的EarlETF图表周刊中,我持续跟踪中证红利指数与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之间的轮动关系。近期,不少投资者希望我深入探讨这一指数的投资,特别是与传统A股红利指数相比,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有哪些独特之处。基于此,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展开分析。
港股更需要高股息策略
从投资策略的角度来看,港股市场相较于A股市场,可能更需要高股息策略的支撑。这一判断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得到验证。下图展示了自2014年11月14日港股通开通以来,多个主要指数的收益率对比情况。
需要首先说明的是,上图的四个指数全部是包含股息再投资的全收益指数,同时也全部以人民币计价,不存在汇率的干扰。
在A股市场分析中,笔者对万得全A指数与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进行了深入对比。数据显示,万得全A指数的年化收益率约为5.6%,而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的年化收益率则高达11.7%,两者差距显著。
与此同时,港股通中国内地指数作为跟踪港股通可投资中国内地企业的全收益指数,其年化回报率仅为4.85%,表现逊于同期万得全A指数。
值得关注的是,港股通高股息全收益指数同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2.57%,这一亮眼数据不仅超越了港股市场整体表现,更显著优于A股中证红利指数。这一现象充分印证了在港股市场实施红利策略的独特优势:即便在整体市场表现相对平缓的背景下,高股息策略依然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超额收益,凸显了港股市场在价值投资领域的巨大潜力。
红利策略的显著优势,对于EarlETF的长期读者而言早已耳熟能详。我们曾通过详实的数据统计,借助各类红利指数充分论证了该策略在A股市场的卓越表现。
超额虽迟但到
然而,值得深入探讨的是,在港股投资领域,高股息策略不仅依然展现出显著的有效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港股作为一个受外资影响较大的市场,其独特的市场特征造就了与A股市场不同的运行规律。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港股市场往往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存在相对独特的高峰和低谷行情;其二,其走势与A股市场存在不同步性,甚至可能出现背离现象。
这种市场特性对高股息策略的实施提出了独特的要求。与A股市场相比,港股投资者需要具备更强的耐心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应对更为频繁的市场冲击。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港股市场独特的估值体系与投资者结构:一方面,港股市场更注重基本面价值,估值水平往往更为理性;另一方面,境外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受外盘影响的市场情绪波动更为剧烈。
然而,这种市场特征也孕育着独特的投资机遇。对于能够经受住市场波动考验的投资者而言,港股的高股息策略往往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这种超额收益的来源,正是源于港股市场特有的估值波动特征与投资者结构差异。因此,在实施高股息策略时,港股投资者需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又要善于把握市场波动带来的投资机会。
自港股通开闸以来,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与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的走势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两个指数的表现差异。通过包含股息再投资收益的对比分析,投资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两个指数在市场中的相对表现。
纵观A股与港股市场表现,可谓你追我赶、殊途同归。尽管在不同阶段,时而港股领跑,时而A股占优,但最终两者的累计收益与年化收益却颇为接近。值得关注的是,在2015年那场由加杠杆引发的A股大牛市中,高股息板块,尤其是银行股表现尤为抢眼,短短数月累计涨幅即突破100%。反观港股市场,因缺乏杠杆牛市的推动,表现相对滞后。然而,在2016年至2017年末的两年间,市场风格转向大蓝筹,港股通高股息板块异军突起,2017年涨幅更是接近70%,风头无两。
从投资视角来看,尽管2015年持有港股通高股息策略的投资者可能倍感压力,尤其是目睹一江之隔的A股红利指数大幅攀升。然而,正如法律界常言:正义虽然经常迟到,但不会缺席。将这一说法化用至港股通高股息策略,也是类似:港股红利的超额收益或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2015年,港股通高股息策略曾一度表现逊色于中证红利,但随后以连续两年的强劲走势实现反超。经过数年的横盘整理,2022年港股通高股息板块再度显现疲软,期间经历了多次显著回调。然而,对于坚定看好高股息策略的投资者而言,每一次回调都成为绝佳的加仓机会。在这些关键点位,敢于加仓港股高股息的投资者不仅成功捕捉到连续两次深V反弹带来的超额收益,更在2023年及2024年继续享受港股通高股息策略相对于中证红利的超额回报。
下表展示了这两个指数的逐年回报对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涨幅约为17%,而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涨幅已高达35%。
港股高股息不恐高
就笔者看来,在资产配置的战略布局中,港股通高股息这一投资品类的定位对每位投资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尤其是红利爱好者。
笔者建议关注中国红利资产的投资者应当将港股通高股息与中证红利作为资产配置的核心双轮,实现A股与H股的均衡布局。
这两大指数虽然在市场表现上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但本质上殊途同归,为投资者提供了通过类似年度再平衡策略实现轮动操作、动态优化的绝佳机会,从而更精准地把握市场波动中的低吸高抛时机。更为重要的是,投资者可以基于两大指数的比值关系,构建更为精细化的择时策略。
从历史数据来看,自2014年末至今,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与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的比值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其均值稳定在0.8附近,90%分位值达到1,而10%分位值则下探至0.61。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最新比值已攀升至0.9,这不仅标志着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在经历长期低迷后首次突破均值水平,但与2018年创下的1.0以上的历史高点相比,当前比值仍存在显著差距,这一现象暗示着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相较于中证红利指数仍具备可观的阶段性走强潜力。
更何况,从股息率来看,港股通高股息目前在 6.86%的水平,依然较高。
红利的配置+轮动
我始终觉得,将A股与港股的红利投资结合起来适度轮动,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更高层次的资产配置:
首先是分散风险。不同市场的低相关性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组合的波动性。当A股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港股的表现可能相对平稳,反之亦然。
其次是把握轮动机会。A股与港股市场的估值差异有时会达到显著水平,这种差异往往意味着轮动机会的出现。在一个市场估值过高时,可以适当降低配置比例;在另一个市场估值较低时,则可以增加配置。
再次是享受双重红利。A股与港股的红利股各具特色,有些公司可能在A股表现平平,但在港股市场却备受追捧,反之亦然。通过双市场配置,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红利来源。
这种配置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保持了红利投资的核心优势——稳健性,又在战术层面增加了灵活性。当我们在两个市场之间进行适度的轮动时,实际上是在寻找确定性与超额收益之间的平衡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轮动并非频繁的交易,而是建立在对市场估值差异的理性判断基础上的策略性调整。
对于采用定投策略或进行阶段性仓位调整的投资者而言,建议重点关注笔者每周日在 EarlETF 图表周刊更新的两大指数的40日收益差这一关键指标。当该指标下探至-10%或近期-5%(上图红色虚线)等低位区间时,适时加仓港股通高股息板块将是一个更舒适的位置。这不仅能够把握A股与H股两大高股息板块内部轮动的节奏,更可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优质的入场时机,从而在长期投资中获取更为可观的收益回报。
它需要投资者保持耐心,在市场出现明显机会时才进行调整,而不是盲目追求短期波动带来的收益。
这种投资方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既不违背红利投资的本质,又能够通过市场的结构性差异获取额外收益。它是一种将战略智慧与战术灵活性结合的投资方式,这正是其令人欢喜之处。
红利投资,是一种有大智慧的投资,这始终是我坚信的。
在传统 A股红利 ETF 的基础上,用好类似港股红利基金ETF(513820)及其联接基金(501305)的工具,通过 A股港股红利股的配置+轮动,则是在这种大智慧之上,通过小手段增加一些超额收益,这也是我所欢喜的。